冷冰霞;陈祥荣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骨关节炎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骨关节炎疗效可靠,优于单纯关节腔内注射治疗。
作者:高国祥;阮伟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应用经鼻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中,显效患者13例,有效患者25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中,显效患者11例,有效患者17例,总有效率70.0%。在患者PaO2、PaO2/FiO2比较上,对照组患者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aCO2方面,对照组患者数值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物质配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吴小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三仁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运用化湿解毒,疏肝健脾之法,以基本方水煎服日一剂,3个月为一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3~7天,再进行下个疗程。结果临床近期治疗(症状消失,多项肝功能化验恢复正常)12例;好转(主要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肝功能化验好转)21例;无效(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肝功能未改善)2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采取三仁汤加减治疗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戴建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腰椎骨转移瘤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腰椎骨转移瘤且资料完整的住院诊治27例患者49处腰椎骨转移瘤,总结分析27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经64层螺旋CT检查示,27例患者有41处腰椎锥体破坏;经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示,23例患者有31处腰椎椎体放射性异常浓集,27例患者发现椎体外多发放射性异常浓集。64层螺旋CT检查的灵敏度为83.6%,特异性为98.6%;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的灵敏度为63.2%,特异性为96.7%。经64层螺旋CT检查示,有17例明确诊断为腰椎转移瘤,10例可疑为腰椎转移瘤;经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示,有20例明确诊断为腰椎转移瘤,7例可疑为腰椎转移瘤。结论64层螺旋CT对腰椎骨转移瘤的诊断较99Tcm-MDP全身骨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但多数患者经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可获得较为明确的诊断。
作者:宋世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彻底与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非彻底清除术,对照组给予彻底清除术。术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治疗周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费用亦较低(P<0.05)。结论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对神经损害较小,并能减轻患者一定的经济负担。
作者:唐国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降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误诊率,选择合理化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992~2012年间收治的非典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59例。结果59例中50例均手术,9例非手术。术后结果:29例单纯桥本氏病,11例桥本病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桥本病合并甲状腺腺瘤,3例桥本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例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病误诊率较高,细针穿刺活检、检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干制剂诊断性治疗以及抗微粒体抗体(TMAB)能够有效提高正确诊断率。
作者:赵翔宇;赛力克;阿勒哈;莎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针对目前医学高专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现状,结合我校微格教学的实际应用,提出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优势作用。
作者:陈红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大面积四肢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5~10 d治疗皮肤撕脱伤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四肢巨大软组织缺损创面58例。结果经封闭式负压引流5~10 d,创面新鲜,无感染迹象,伤口缩小,经二期缝合或植皮后愈合。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好。
作者:郭洪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成因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本次医学研究以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诊的100例恶性肿瘤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病部位和危险因素。结果不同危险因素所致的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有助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降低。
作者:杨光荣;孙桂娟;赵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护理对于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的应用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接受的152例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未见有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护理的效果给予高度认可,所有患者均治疗康复出院,对照组患者有12例并发症。结论针对骨折患者在手术之后给予中医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甘秋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利用CT成像来指导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扫描技术,选用合适的扫描条件及恰当的曝光时机,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制定既提供准确的影像资料,避免放射治疗范围的失真,而且合理地降低辐射剂量。材料和方法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放疗科2012年1月~2013年3月拟准备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患者共879名,其中年龄16~91岁,男519名,女360名,包括脑瘤、颈部肿瘤、肺部肿瘤、腹部肿瘤、骨瘤等全身各部肿瘤,利用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结果合适的扫描条件及恰当的曝光时机,能够准确提供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制定所需要的图像资料并且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结论CT成像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尚同祥;相法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四参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参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四参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常悦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分别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B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对比,B组患者所用时间更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定,B组患者生存质量所得分值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膀胱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诊治新进展,期望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发展成为BPD的早产患儿的5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新的治疗方案,经过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5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上新的治疗手段辅助能够减少患儿的死亡率,并且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彭冬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保护剂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神经保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粘附率等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神经保护剂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齐敬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耳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接受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英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8例患者中,65例治愈,19例好转,2例恶化,2例死亡,治愈率为73.9%。结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明显。
作者:张莉;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作为新上岗护士的岗前基础培训,对护士的岗前培训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构成,也是提高护士临床技能的重要过程。本文就当下对新护士的培训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就这些问题的改进提出了相应的办法,笔者认为,对…新护士的培训应做到实施全面化、管理系统化、考核学科化,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护士的临床操作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何红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七年制学生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增设“证据应用”讨论课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七年制英文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学生都在规定的学时内接受正规教学内容,针对试验组学生教师结合临床案例并采用师生互动的讨论方式进行授课,然后利用调查问卷反应学生对授课方式的改变是否适应以及利用学生作业和本学科考试成绩来评价授课方式改变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9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循证医学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感兴趣”、认为“本次授课会对之后的临床工作有帮助”并产生“应用循证医学理念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愿望”,并且92%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授课方式还有助于他们理解和加深循证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讨论方式授课的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可以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并且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结论讨论方式授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不仅可使学生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基本步骤,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吴晓梅;时景璞;付凌雨;王海龙;周波;董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老年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老年阑尾炎手术患者中选取76例,并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总满意度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阑尾炎手术临床护理中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李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