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部位和类型的关系

郭宝中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胃癌, 染色法
摘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部位和类型的关系.方法 120例胃癌患者,根据内镜所见,对其胃癌部位和类型进行诊断.用ABpH2.5-PAS及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区别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用Ag-NOR嗜银染色法检查胃癌及癌旁黏膜胃镜活标本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内无Hp的存在.胃体癌癌旁黏膜Hp感染率高于贲门癌(P<0.05).Hp在各型胃癌旁黏膜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型和弥漫型胃癌黏膜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活动性和慢性非活动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是胃癌发生中的重要始动因子.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后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研究组LOT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峰菊;王晓雪;刘欣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G-RH2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H2(G-RH2)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析G-RH2对A549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检测G-RH2对A549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0~60μmol的G-RH2作用A549细胞72 h后,实验组G1期细胞比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S期细胞比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递减,G2期细胞无明显变化.Bax、Bid及Cyto-C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Bcl-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P-ERK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G-RH2可以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G-RH2抗肿瘤药物值得临床开发和应用.

    作者:张悦萌;张大力;安昌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护理

    目的 研究门诊患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126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退热、呕吐消失及腹泻消失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门诊秋季腹泻患儿优质护理,能够增进护患沟通、改善患儿症状、 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牛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穴位埋线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15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其肿瘤类型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对照组在每次化疗前均采用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组在首次化疗前于双侧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及中脘穴行穴位埋线防治.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化疗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为0度的为50.65%,显著多于对照组的1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为Ⅲ度的为10.39%,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可有效预防和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且操作简单、 作用时间持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容焕兰;余伟冰;吴春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常规化艾滋病检测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对艾滋病常规化检测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 15265份样本的检测结果 为研究内容,对患者自愿接受检查的认可程度、常规性检查制度、检测结果 以及跟踪治疗结果 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15265份样本中,发现艾滋病患者共211例,占1.38%;其中有过不洁性行为患者有62例,占29.38%,有过毒品注射经历的患者有118例,占55.92%,不明原因患者31例,占14.69%.艾滋病检测成阳性者有163例,占1.07%;其中有过不洁性行为的患者97例,占59.51%,有过毒品注射经历的患者有47例,占28.83%,不明原因的患者有19例,占11.66%.结论 在各个省、市、县、乡中重点医院内设立艾滋病常规性检测制度是可行的,能够提升对该地区患者艾滋病人员的控制,使人们对艾滋病有一个科学客观地认知,并且对艾滋病患者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作者:郑松岩;曹凤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产科护理标志规范对护理安全和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产科护理标志规范对护理安全和质量的影响.方法 112例产妇,根据护理方法 不同分为对照组(未实施产科护理标志规范)和观察组(给予产科护理标志规范),各56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率(8.93%)明显低于对照组(2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83.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护理标志规范可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云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恢复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78.9%)(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正常,治疗组仅1例患者轻微恶心,未做特殊处理自行好转.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采取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广泛应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前脑钠肽对房颤消融术效果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前脑钠肽(pro-BNP)对房颤消融术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219例行电生理检查和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的患者,根据其远期复发情况分为消融成功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内pro-BNP水平.结果 随访12个月后发现,219例患者复发率为35.2%,消融成功组患者pro-BNP水平呈现出降低趋势,而复发组患者pro-BNP水平呈现出升高趋势,消融成功组与复发组患者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ro-BNP水平的降低可作为房颤消融术远期治疗成功的标志.

    作者:白中乐;陶海龙;孟哲;秦奋;李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应用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在穴位贴敷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体征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青年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青年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急救配合方法 .方法 16例青年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患者,均采取及时治疗,提供良好的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急性期内得到有效的诊治,主动配合治疗,视力提高到0.08~0.60.结论 对于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及配合工作是使患者恢复视力的关键.

    作者:王志霞;许利利;许小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膈下逐瘀汤联合拉米夫定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 对膈下逐瘀汤联合拉米夫定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的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膈下逐瘀汤和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独服用拉米夫定对化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学标志物阴转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学标志物阴转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膈下逐瘀汤+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降低纤维化,临床应用方面价值很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常庆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腔内放疗的护理措施

    目的 研究在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腔内放射治疗(放疗)时应用综合化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实施综合化护理模式的有效性.结果 12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发生膀胱炎3例(2.50%),直肠炎2例(1.67%),轻度紧张24例(20.00%),放射性综合征10例(8.33%),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其症状均得以缓解,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病情在进行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均顺利完成放疗.结论 在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腔内放疗时开展综合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臭氧在治疗婴儿真菌性外耳道炎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外耳道内臭氧吹气治疗婴儿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效果.方法 89例婴儿真菌性外耳道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实验组行双氧水清洗加外耳道臭氧吹气治疗,对照组行双氧水清洗加3%水杨酸酒精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78%明显优于对照组7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外耳道灼热痛、红肿.结论 臭氧吹气治疗婴儿真菌性外耳道炎临床效果明显,患儿耐受性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董保华;滕清晓;董晓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非小细胞肺癌肥胖患者手术后近期预后指标变化观察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肥胖患者手术后近期预后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209例接受胸部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按术前是否肥胖分为肥胖组(77例)和对照组(13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近期预后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肥胖组患者心肺脑并发症发生频次、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入住天数、住院总天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接受胸部手术治疗的NSCLC肥胖患者术后发生心肺脑并发症较多,各项肺功能指标较差,近期预后不好.

    作者:宋署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部位和类型的关系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部位和类型的关系.方法 120例胃癌患者,根据内镜所见,对其胃癌部位和类型进行诊断.用ABpH2.5-PAS及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区别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用Ag-NOR嗜银染色法检查胃癌及癌旁黏膜胃镜活标本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内无Hp的存在.胃体癌癌旁黏膜Hp感染率高于贲门癌(P<0.05).Hp在各型胃癌旁黏膜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型和弥漫型胃癌黏膜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活动性和慢性非活动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是胃癌发生中的重要始动因子.

    作者:郭宝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试论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展

    牙周病主要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疾病,其是口腔科中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此病主要有累积牙龈组织的牙龈病以及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的牙周炎两类.由于早期牙周病的症状不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导致牙周组织长期处于发炎、感染的状态,从而使炎症不断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并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宫腔镜诊治幼女阴道异物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幼女阴道异物中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 60例幼女阴道异物患儿,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宫腔镜检查,对于确诊患儿在宫腔镜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分析宫腔镜在幼女阴道异物诊治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患儿阴道内均存在不同的异物.其中,谷粒占36.67%、棉花占28.33%,橡皮占20.00%;45例外阴及阴道未出现损伤,占75%,15例患儿外阴出现轻微擦伤,术后常规消炎处理后得到痊愈.患儿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经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后痊愈出院.对患儿进行3~6个月随访,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幼女阴道异物患儿采用宫腔镜进行诊治效果理想,操作简便,对患儿的损伤较小,能够提高临床诊治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olter关于心肌缺血检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动态心电图(Holter)对捕捉ST段下降一般比常规心电图更具有优越性,将ST段下降的关键部位、下降的程度、持续时间长短及伴发的其他心电图所产生异常展现的更清楚、更完整.

    作者:赵颖;吴岳;刘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导致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位置异常的相关因素,以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 分析50例行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发生位置异常的原因与对策.结果 50例患者中发生异位4例,异位率8%.其中颈静脉2例,腋静脉回折部位1例,锁骨下静脉1例.结论 PICC导管头端的异位在临床中常有发生.采用正确与科学的方法 可避免其发生,并对其复位护理提供良好的帮助,从而极大的减少患者可能遭受的不必要损伤.

    作者:钱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其中30例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9例由大动脉炎所致.Ⅰ期盗血4例,Ⅱ期盗血25例,Ⅲ期盗血10例,病变主要发生在锁骨下动脉(SA)起始部或无名动脉(IA).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判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病变部位及盗血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雷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