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效果观察

邝永龙;李铮宇;彭北生;陈卡尔

关键词: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外疝, 住院时间, 复发率
摘要:目的 探索改进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外疝治疗的效果.方法 98例腹外疝患者中,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5.12±0.45)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7.30±0.54)d(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 对腹外疝患者采用改进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复发,近期远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全身麻醉方法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全程吸入麻醉,研究组则选择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 麻醉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 d,研究组记忆水平(27.47±1.11)分、语言水平(25.33±1.49)分、计算水平(24.12±2.94)分、注意力水平(26.88±1.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16±1.24)分、(17.36±1.91)分、(15.97±2.3)分、(18.88±2.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全程吸入麻醉,以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运用,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存在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杨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雷替曲塞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一线化疗治疗失败或缓解后再进展的35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雷替曲塞联合多西他赛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化疗期间毒副反应.结果 35例患者中,0例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SD),13例进展(PD),有效率(RR)为20.0%,疾病控制率(DCR)为62.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4.2个月.主要的毒副反应为血液毒性、关节疼痛、乏力、恶心呕吐、液体潴留、周围神经毒性及转氨酶升高,多为Ⅰ~Ⅱ度,对症处理后可逆转.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可获益,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证实.

    作者:王月;陈铁军;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分子毒素清除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A组(9例),B组(11例)和C组(10例).A组采用血液透析(HD)治疗,B组采用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治疗,C组采用透析滤过治疗(HDF).治疗前后测定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观察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皮肤瘙痒、关节疼痛、失眠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12周后B组和C组血清PTH、β2-M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B组和C组患者皮肤瘙痒、骨关节疼痛及失眠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B组患者皮肤瘙痒、骨关节疼痛及失眠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63.6%、72.7%,与C组的80.0%、70.0%、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滤过和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防止尿毒症患者近期与远期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宋晓萍;杨晓松;邓湘佐;韩雪冬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实施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临床疗效.方法 眼底筛查查出达到阈值病变或阈值前病变Ⅰ型的20例(36眼)ROP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查出后3 d内进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术后随访观察ROP转归情况.结果 31眼注射雷珠单抗1次,5眼注射雷珠单抗2次(其中2眼二次注射雷珠单抗后补充周边视网膜激光治疗)后嵴变平消失,血管长到周边视网膜,随访所有治疗眼无复发.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OP安全、简单、快速、有效,适于推广.

    作者:冉颖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1例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 ALCAPA)又称Bland-White-Garland综合征[1-3], 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30万, 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4%~0.46%.其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等, 尤其是心电图出现Ⅰ、aVL、V5、V6导联病理性Q波, V5、V6 ST段抬高的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4, 5].对于基层临床儿科医生来说, 认识到这些特点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本科诊断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现报告如下.

    作者:曲新栋;吕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在觉醒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指导下的觉醒型缺血性脑卒中(WU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预后.方法 46例WUIS患者,经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后,行急诊头颅磁共振检查,筛选出符合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即弥散加权成像(DWI)出现高信号缺血病灶,而FLAIR序列无相应部位高信号的患者20例,列为WUIS组.同时选取发病时间<4.5 h,无静脉溶栓禁忌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列为标准治疗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后24 h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颅CT复查,明确有无出血转化;在静脉溶栓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临床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UIS组1例(5.0%)患者在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时发现有出血转化征象[1例出血性梗死(HI)-1,无HI-2及脑实质出血(PH)-1、PH-2].标准治疗组有4例(6.7%)出现出血转化(2例HI-1,1例HI-2,无PH-1,1例PH-2),其中1例(1.7%)出现了症状性出血转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8>0.05).静脉溶栓后3个月时,WUIS组有9例(45.0%)临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mRS 0~2分),而标准治疗组有20例(33.3%)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0.05).结论 磁共振FLAIR序列指导下的WUIS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

    作者:符雪涛;周龙江;张新江;侯红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人参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末期大鼠血液学变化的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人参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末期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80只健康wistar大鼠(清洁级),体重70~90 g,健康观察5 d后随机分为0、5.0、6.5、8.0 g/kg BW组,每组20只大鼠,雌雄各半,均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给予含有不同剂量人参样品的饲料喂饲大鼠90 d,在试验中期和末期分别检测大鼠血液学指标.结果 试验中末期5.0、6.5、8.0 g/kg BW组大鼠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计数及淋巴细胞(LYMP)、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O)百分比与0 g/kg BW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末期RBC计数、WBC计数与试验中期比较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食用人参未对大鼠血液学指标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吴晓刚;孟令仪;隋自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对比及糖脂类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究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用药利培酮、阿立哌唑的治疗效果及糖脂类代谢情况.方法 86例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每组43例.观察1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2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疾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用药前后患者血糖、血脂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1组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改善效果优于观察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1组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改善效果优于观察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精神疾病控制总有效率95.3%优于观察1组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阿立哌唑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且后者治疗效果优于前者,但前者对患者糖脂类代谢影响小.

    作者:黄淑燕;徐小花;李艳丽;文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评分情况及止泻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儿腹胀评分为(0.60±0.19)分、腹泻评分为(0.71±0.20)分、腹痛评分为(0.32±0.57)分、大便性状异常评分为(0.52±0.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0.87)、(1.84±0.31)、(1.70±0.85)、(2.10±0.48)分(P<0.01).研究组患儿平均止泻时间为(1.32±0.35)d,明显短于对照组(2.81±0.64)d(P<0.05).结论 采用中西药结合对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其止泻时间,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海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对腹腔引流管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腹腔引流管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 318例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8例)和观察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腹腔引流管脱出率、胶布过敏率、患者对引流管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腹腔引流管脱出率、胶布过敏率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9%、1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9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腹腔引流管的脱管率,大大提高腹腔引流管管理的安全性,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张丽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140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愈31例(44.3%),好转37例(52.9%),无效2例(2.9%),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愈18例(25.7%),好转44例(62.9%),无效8例(11.4%),总有效率为88.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很满意57例(81.4%),比较满意12例(17.1%),不满意1例(1.4%),满意度为98.6%;对照组很满意21例(30.0%),比较满意40例(57.1%),不满意9例(12.9%),满意度为87.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服务满意度,该护理方法更人性化,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海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改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改进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外疝治疗的效果.方法 98例腹外疝患者中,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5.12±0.45)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7.30±0.54)d(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 对腹外疝患者采用改进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复发,近期远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邝永龙;李铮宇;彭北生;陈卡尔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双气囊小肠镜确诊的原发小肠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确诊的原发小肠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价DBE对原发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DBE确诊的原发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DBE诊断原发小肠肿瘤33例,32例病理确诊为原发小肠肿瘤,DBE诊断准确率达96.97%(32/33).小肠间质瘤12例,占比37.5%(12/32);小肠腺癌8例,占比25.0%(8/32);小肠淋巴瘤5例,占比15.6%(5/32);小肠管状腺瘤、脂肪瘤、错构瘤各2例,占比6.3%(2/32);小肠淋巴管瘤1例,占比3.1%(1/32).恶性肿瘤占原发小肠肿瘤的78.1%.十二指肠水平段及空肠段恶性肿瘤多.腹痛、黑便、消瘦是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症状.33例DBE检查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原发小肠肿瘤以恶性肿瘤为主,高发于十二指肠水平段至空肠上段,常见症状为腹痛、消瘦、黑便.DBE在诊断原发小肠肿瘤方面具有高准确性及高安全性.

    作者:李联杰;尹合坤;李启祥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冠心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方案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方案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 13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各66例.联合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方案治疗,曲美他嗪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全血粘度低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5%,高于曲美他嗪组的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全血粘度优切均优于曲美他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66),曲美他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9/6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方案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及优缺点分析

    目的 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94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治疗效果,并将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反复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SaO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SaO2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均可有效改善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但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更好,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敏超;王依;翟秀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按照患者入选研究顺序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接受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仁来;刘卓民;李云良;刘文;袁增强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青少年干眼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目的 研究分析深圳地区青少年干眼症的发病机制、症状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30600例深圳地区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生长发育年龄分为A组(13~15周岁)、B组(16~18周岁)、C组(19~21周岁)、D组(22~24周岁),均为7650例.分别对其开展干眼症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宣教以及相关眼部检查,统计分析干眼症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用眼时间以及空气环境特点.结果 30600例干眼症患者中有3375例,患病率为11.03%;青少年干眼症发病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流泪、眼红、畏光、痒、视物疲劳、模糊以及视力下降等.用眼时间、屈光不正、视觉终端暴露、滥用降压药物及滴眼液以及空气污染是青少年干眼症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 深圳地区青少年干眼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防治情势十分严峻,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积极采取治疗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干眼症的发生.

    作者:陈君明;李爽;苏伟隆;黎月秋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内科药物治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28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NIPP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情况、肺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5.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3,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对照组为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明显改善呼吸功能和肺功能,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研究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抑酸效应及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 分析探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抑酸效应及与细胞色素P450酶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和雷贝拉唑组,各42例,奥美拉唑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雷贝拉唑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对比观察两种药物24 h抑酸情况,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CYP2C19基因型.结果 奥美拉唑组不同CYP2C19基因型24 h抑酸效应、抑酸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雷贝拉唑组抑酸效应、抑酸持续时间、pH值均显著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酸突破多发生在夜间20:00后,奥美拉唑组发生19例(45.2%),雷贝拉唑组发生22例(52.4%);雷贝拉唑组pH值为(2.16±0.71),高于奥美拉唑组的(1.16±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持续时间为(2.15±1.13)h,低于奥美拉唑组的(3.10±1.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抑酸效应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大,雷贝拉唑抑酸效应几乎不受影响,雷贝拉唑抑酸效应显著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刘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肋骨骨折X线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肋骨骨折X线漏诊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降低肋骨骨折X线检查的漏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行X线检查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0例肋骨骨折患者首次X线检测确诊196例、占93.33%,未发现肋骨骨折14例,占6.67%.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肋骨骨折主要方法之一,对于肋骨骨折合并症诊断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确定准确的检查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和合适的投照条件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关键.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