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方案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王皎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冠心病, 可行性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方案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 13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各66例.联合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方案治疗,曲美他嗪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全血粘度低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5%,高于曲美他嗪组的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全血粘度优切均优于曲美他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66),曲美他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9/6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方案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人参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末期大鼠血液学变化的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人参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末期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80只健康wistar大鼠(清洁级),体重70~90 g,健康观察5 d后随机分为0、5.0、6.5、8.0 g/kg BW组,每组20只大鼠,雌雄各半,均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给予含有不同剂量人参样品的饲料喂饲大鼠90 d,在试验中期和末期分别检测大鼠血液学指标.结果 试验中末期5.0、6.5、8.0 g/kg BW组大鼠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计数及淋巴细胞(LYMP)、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O)百分比与0 g/kg BW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末期RBC计数、WBC计数与试验中期比较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食用人参未对大鼠血液学指标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吴晓刚;孟令仪;隋自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对腹腔引流管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腹腔引流管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 318例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8例)和观察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腹腔引流管脱出率、胶布过敏率、患者对引流管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腹腔引流管脱出率、胶布过敏率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9%、1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9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腹腔引流管的脱管率,大大提高腹腔引流管管理的安全性,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张丽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改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改进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外疝治疗的效果.方法 98例腹外疝患者中,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5.12±0.45)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7.30±0.54)d(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 对腹外疝患者采用改进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复发,近期远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邝永龙;李铮宇;彭北生;陈卡尔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肋骨骨折X线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肋骨骨折X线漏诊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降低肋骨骨折X线检查的漏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行X线检查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0例肋骨骨折患者首次X线检测确诊196例、占93.33%,未发现肋骨骨折14例,占6.67%.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肋骨骨折主要方法之一,对于肋骨骨折合并症诊断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确定准确的检查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和合适的投照条件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关键.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青少年干眼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目的 研究分析深圳地区青少年干眼症的发病机制、症状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30600例深圳地区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生长发育年龄分为A组(13~15周岁)、B组(16~18周岁)、C组(19~21周岁)、D组(22~24周岁),均为7650例.分别对其开展干眼症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宣教以及相关眼部检查,统计分析干眼症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用眼时间以及空气环境特点.结果 30600例干眼症患者中有3375例,患病率为11.03%;青少年干眼症发病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流泪、眼红、畏光、痒、视物疲劳、模糊以及视力下降等.用眼时间、屈光不正、视觉终端暴露、滥用降压药物及滴眼液以及空气污染是青少年干眼症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 深圳地区青少年干眼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防治情势十分严峻,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积极采取治疗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干眼症的发生.

    作者:陈君明;李爽;苏伟隆;黎月秋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全身麻醉方法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全程吸入麻醉,研究组则选择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 麻醉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 d,研究组记忆水平(27.47±1.11)分、语言水平(25.33±1.49)分、计算水平(24.12±2.94)分、注意力水平(26.88±1.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16±1.24)分、(17.36±1.91)分、(15.97±2.3)分、(18.88±2.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全程吸入麻醉,以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运用,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存在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杨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双胎中一胎儿无心无头畸形2例分析

    无心畸形(acardius)是一种以无心脏为特征的胎儿畸形, 临床上较为罕见, 文献报道发生率为妊娠总数的1/35000, 占单卵双胎的1%, 再发风险约为1/10000[1].多为双胎之一无心畸形, 而另一胎正常或合并其他部位的畸形.无心畸形胎儿常合并胸部以上部位发育异常, 常见的是合并无头畸形, 称无心无头畸形.本院2015年共发现2例双胎妊娠中一胎无头无心畸形.

    作者:张温麑;钟旋;黄珊;余丹峰;蔡双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从脾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物汤加减方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存在颈动脉或下肢动脉斑块或狭窄的患者,采用配对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加服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物汤加减方.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TC[(6.19±1.42)、(6.24±1.65)mmol/L]、TG[(2.89±1.11)、(3.12±1.90)mmol/L]、LDL[(4.14±1.38)、(4.05±1.67)mmol/L]、HDL[(1.01±0.77)、(0.96±0.47)mmol/L]、CRP[(5.32±1.65)、(5.41±1.54)mg/L]、FIB[(4.89±1.11)、(4.14±0.77)g/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TC[(5.11±0.93)、(5.59±1.16)mmol/L]、TG[(1.72±1.51)、(2.38±1.33)mmol/L]、LDL[(2.86±0.73)、(3.38±1.21)mmol/L]、HDL[(1.43±0.35)、(1.13±0.23)mmol/L]、CRP[(3.01±1.76)、(3.70±0.49)mg/L]、FIB[(2.52±0.61)、(3.13±0.68)g/L]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物汤加减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改善作用.

    作者:赵洪磊;付志敏;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4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均实施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分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4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轻微偏瘫情况,其余3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且经过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无患者发生复发情况.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7.99±10.32)分,高于治疗前的(49.32±1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的治疗满意度为(90.01±6.56)分,明显高于术后1周的(70.21±10.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金涛;刘明发;林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140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愈31例(44.3%),好转37例(52.9%),无效2例(2.9%),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愈18例(25.7%),好转44例(62.9%),无效8例(11.4%),总有效率为88.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很满意57例(81.4%),比较满意12例(17.1%),不满意1例(1.4%),满意度为98.6%;对照组很满意21例(30.0%),比较满意40例(57.1%),不满意9例(12.9%),满意度为87.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服务满意度,该护理方法更人性化,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海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221例中青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体质特点及高尿酸血症发病的体质因素.方法 选取221例中青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医体质研究要求建立纳入病例标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评估.结果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按高到低分布,按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特禀质从高到底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27.60%、22.62%、14.03%、10.86%、7.69%、6.79%、6.33%、3.62%、0.45%.结论 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为中青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

    作者:陈佳娜;肖勇;吴小芸;王一冰;谭沃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冠心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方案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方案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 13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各66例.联合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方案治疗,曲美他嗪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全血粘度低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5%,高于曲美他嗪组的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全血粘度优切均优于曲美他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66),曲美他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9/6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方案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Ⅰ型夹层在深低温停循环中的高氧脑保护

    目的 探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期间的高氧脑保护情况.方法 53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的情况下,经头臂干选择性脑灌,维持动脉氧分压在较高水平,完成支架象鼻及弓部置换后,恢复下半身循环,缓慢复温,鼻咽温37℃,肛温36℃时,各项指标正常后,停机.观察效果.结果 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97.8±33.9)min,心肌阻断时间为(105.8±22.3)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时间为(36.1±9.0)min,死亡2例,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6例,左下肢瘫痪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期间,维持动脉氧分压在较高水平,能提供较满意的脑保护效果,有利于脑保护.

    作者:孟凡伟;林洪启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创伤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创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姑息性切除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预后.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为(273.8±42.0)min,对照组为(277.5±51.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7±4.1)d,对照组为(16.4±6.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对照组为13.33%(4/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6.67%(29/30)、86.67%(26/30)、70.00%(21/30),均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50.00%(15/30)、36.67%(1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手术创伤程度未见明显增加,但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均明显提高,效果显著,可作为临床医师的第一选择,对于耐受性差的患者则可选择姑息性手术.

    作者:宫国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雷替曲塞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一线化疗治疗失败或缓解后再进展的35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雷替曲塞联合多西他赛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化疗期间毒副反应.结果 35例患者中,0例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SD),13例进展(PD),有效率(RR)为20.0%,疾病控制率(DCR)为62.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4.2个月.主要的毒副反应为血液毒性、关节疼痛、乏力、恶心呕吐、液体潴留、周围神经毒性及转氨酶升高,多为Ⅰ~Ⅱ度,对症处理后可逆转.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可获益,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证实.

    作者:王月;陈铁军;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评分情况及止泻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儿腹胀评分为(0.60±0.19)分、腹泻评分为(0.71±0.20)分、腹痛评分为(0.32±0.57)分、大便性状异常评分为(0.52±0.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0.87)、(1.84±0.31)、(1.70±0.85)、(2.10±0.48)分(P<0.01).研究组患儿平均止泻时间为(1.32±0.35)d,明显短于对照组(2.81±0.64)d(P<0.05).结论 采用中西药结合对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其止泻时间,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海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研究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抑酸效应及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 分析探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抑酸效应及与细胞色素P450酶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和雷贝拉唑组,各42例,奥美拉唑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雷贝拉唑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对比观察两种药物24 h抑酸情况,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CYP2C19基因型.结果 奥美拉唑组不同CYP2C19基因型24 h抑酸效应、抑酸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雷贝拉唑组抑酸效应、抑酸持续时间、pH值均显著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酸突破多发生在夜间20:00后,奥美拉唑组发生19例(45.2%),雷贝拉唑组发生22例(52.4%);雷贝拉唑组pH值为(2.16±0.71),高于奥美拉唑组的(1.16±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持续时间为(2.15±1.13)h,低于奥美拉唑组的(3.10±1.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抑酸效应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大,雷贝拉唑抑酸效应几乎不受影响,雷贝拉唑抑酸效应显著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刘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按照患者入选研究顺序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接受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仁来;刘卓民;李云良;刘文;袁增强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分子毒素清除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A组(9例),B组(11例)和C组(10例).A组采用血液透析(HD)治疗,B组采用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治疗,C组采用透析滤过治疗(HDF).治疗前后测定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观察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皮肤瘙痒、关节疼痛、失眠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12周后B组和C组血清PTH、β2-M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B组和C组患者皮肤瘙痒、骨关节疼痛及失眠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B组患者皮肤瘙痒、骨关节疼痛及失眠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63.6%、72.7%,与C组的80.0%、70.0%、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滤过和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防止尿毒症患者近期与远期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宋晓萍;杨晓松;邓湘佐;韩雪冬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及优缺点分析

    目的 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94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治疗效果,并将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反复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SaO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SaO2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均可有效改善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但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更好,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敏超;王依;翟秀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