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弘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心外科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86例心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再加上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再住院率、死亡率等的差异。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的再住院率、死亡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生活质量的比较上,观察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心外科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同时能够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先行16层螺旋CT平扫,再行CT血管成像(CTA),之后应用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观察患者的脑血管情况并对SAH病因进行分析。结果经3D-CTA共发现46例患者有56个动脉瘤、动静脉畸形8例、烟雾病3例、阴性1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外科手术作为参照,提示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7.83%与100.00%。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
作者:叶更新;周元敏;康水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过敏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以西药进行抗感染、抗过敏、止咳平喘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罗懿明;林玉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癌症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同时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情况,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2.8±1.4)分与对照组(4.9±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满意和基本满意所占比例96.0%高于对照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能够减轻癌症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陈凤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癌症晚期患者应用康莱特注射液,观察其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50例癌症晚期患者应用康莱特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次/d,21 d为1个疗程,应用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情况及Karnofsky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食欲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疼痛缓解率为56%, Karnofsky评分60分以上者由44%提高到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可以从改善食欲、增加体重、缓解疼痛、提高Karnofsky评分几个方面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史恩红;徐梦;王娜;沈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患者便秘情况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便秘改善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排便困难评分、粪便性状评分、排便时间评分、下坠不尽及胀感评分、排便频率评分、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冠心病合并便秘患者有着积极有效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商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灌汤联合西药在不孕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4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西药联合中药灌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58例通畅,34例通而不畅或一侧通畅,治疗有效率76.7%高于对照组67.5%(P<0.05);实验组受孕率74.2%高于对照组52.5%(P<0.05);治疗1个月后采用输卵管造影检查发现输卵管持续阻塞的部位大多数为输卵管远端。结论不孕症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中药灌汤联合西药治疗效果理想,能有效的调节患者内分泌系统,促进患者排卵和妊振,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淑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hybrid)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患者介入探查情况进行杂交手术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5%。治疗后平均踝/肱比值(ABI)(0.72±0.18)高于治疗前(0.3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着8条,占40%。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杂交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复杂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较单一的手术或腔内治疗,具有优势互补、减少创伤、安全的特点,能大程度的挽救肢体。
作者:孙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对36例患者实施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并给予精心手术配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再造拇指成活率为100%,患者手足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和积极的术后观察护理是再造手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鞠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抑郁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住院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三叉神经痛手术患者的抑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庭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全身麻醉患者预防眼部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全身麻醉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研究A组和研究B组,各50例。研究A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眼部护理,研究B组患者在常规眼部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眼部并发症集中表现为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以及眼膜充血。研究A组全身麻醉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0%,其中10%为疼痛、6%为畏光,4%为流泪、2%为视物模糊,2%为眼膜充血,研究B组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全部为畏光,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研究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A组,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要提高对眼部并发症预防护理的重视度,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眼部并发症发生率,并保证了患者的全面康复。
作者:肖慧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能中波紫外光联合0.1%他克莫司治疗面部寻常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面部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主要外用0.1%他克莫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能中波紫外光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中波紫外光联合0.1%他克莫司治疗面部寻常型白癜风临床疗效确切,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神经外科30例患者,分析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性因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高龄、女性、留置导尿管、长期住院与合并糖尿病、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是神经外科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闫坤;才燕;于海英;赵洪梅;鲁丽君;任志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对重症监护患者行护理措施的意义,并总结其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效果。方法72例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从病区环境到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采用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患者行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有推广及广泛应用的价值。
作者:叶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疗法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110例脑瘫患儿分为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30例、迟缓型脑瘫患儿20例、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10例。所选患儿均行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50例痉挛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显效26例、有效21例及无效3例);30手足徐动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0%(显效13例、有效14例及无效3例);20例迟缓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5%(显效5例、有效12例及无效3例);10例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总有效率为40%(显效0例、有效4例及无效6例)。结论综合性康复疗法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6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76%泛影葡胺60~100 ml行消化道造影,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胃肠道中的位置及通过情况,以确定梗阻部位及手术时机。结果53例患者造影剂在6~24 h后到达结肠而给予保守治疗,平均症状缓解时间12.5 h,9例患者症状体征加重、造影剂不能到达结肠且行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检查可以明确梗阻部位以及对选择手术时机,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可作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重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印万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方式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2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为单发,其中其中5例患者为颈段,8例患者为腰段,10例患者为胸段;23例患者中仅4例患者瘘口为多支动脉供血,其余19例患者为均为单支动脉供血。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MRI是现阶段临床上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常用方式,而经全脊髓血管造影则可对瘘口位置进行明确,并可排除其他脊髓血管畸形;因而临床上通常将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管造影作为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断的金标准。微创半椎板切除显微镜手术则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
作者:刘学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方法12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出年龄段相同并只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2%和38%,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5%和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S分别为8个月和5.1个月;OS分别为16个月和9.3个月。中位PFS和中位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与单纯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相比预期生存更长。
作者:史磊;张红丽;杨东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5例PICC置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5例血栓患者经彩色超声检查血栓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血栓的形成与中心静脉导管直接相关,也与疾病、药物治疗、患者活动度有关。
作者:郭晓凯;杨新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神经外科进行诊治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成甲组与乙组,每组25例。甲组患者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形式进行全面的护理,乙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术后感染率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甲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16.0%)低于乙组患者感染率(4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满意度80.0%高于乙组4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形式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感染控制率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的感染率,可以在临床实践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王巍;刘亚平;牛运祺;刘晶玉;李昕;张喜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