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虹;谢炳林
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社区自我管理后对其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社区自我管理组和对照组, 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定期复诊, 社区自我管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次/周、全程6次的自我管理小组培训, 持续进行社区自我管理措施.1年后将相关体检等结果 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及血糖控制等情况.结果 社区自我管理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症状性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自我管理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婉华;周志昭;陈文静;张江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通过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例影像资料, 探讨X线和CT以及核磁共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如X线、CT和核磁共振检查等资料.结果 58例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都被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坏死患者坏死面积与塌陷程度有关.结论 核磁共振检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应推广使用, 可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医学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兰国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普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 并对其加以分析.结果 200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出现医院感染43例, 感染发生率为21.5%.通过对手术患者各种单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 气管插管、年龄偏高、手术时间长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不同感染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可能造成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要予以重视, 并且通过做好患者呼吸道护理、减少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措施来减少其出现感染的可能性, 从而保证患者的预后以及疗效能够得以改善.
作者:于耀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中痴呆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43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PD组, 86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 分别进行痴呆诊断、认知量表的测评、运动功能损害及其他非运动症状评估并比较分析.结果 PD组患者痴呆发生率为39.5%, 高于对照组的2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伴痴呆组(PDD组)平均年龄略低于PD无痴呆组(P<0.05).PDD组计算力、记忆力及语言功能损害更为明显, 帕金森病评估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显著高于PD无痴呆组(P<0.05).两组便秘、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D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低于PD无痴呆组(P<0.05).结论 PD痴呆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损害均显著重于非痴呆PD患者, 影响了其日常生活, 应该早期关注PD患者认知功能状况.
作者:顾英;姚文艳;李晓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调查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分析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应用健康管理模式的相关情况.方法 服务社区中给予健康管理模式的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1000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择往期服务社区中不进行任何干预的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10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并对管理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超重和肥胖发病率高, 其次为高血压、高血脂症.观察组在干预后平均腰围为(90.4±3.6)cm、体质量指数(24.8±2.1)kg/m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1±3.9)cm、(25.5±2.3)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 应加强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 提高慢病控制效果.
作者:陈韦冰;徐小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对结肠大息肉无痛肠镜下多方式联合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 对该方法 是否存在可行性、安全性以及科学性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46例结肠大息肉患者, 在手术过程中对其采用多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法, 在止血上采用注射肾上腺素、加钛夹以及使用高频电凝电切术.通过临床资料的收集并对其结果 进行分析和回顾.结果 46例患者的结肠息肉都被成功摘除, 对手术中的4例出血患者采用钛夹和注射肾上腺素的方式来止血, 还有1例因无法达到止血的效果进行紧急手术.结论 高频电凝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以及息肉切除率高等特点, 钛夹在结肠大息肉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前具有预防止血以及术后止血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金生;叶丽丽;岑华丽;王佩;段国龙;潘建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 从而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4年郑州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反馈至河南省血液中心的274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 以发生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74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有79例, 占28.83%.在79例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中, 男34例, 女45例, 分别占43.04%和46.96%.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中, 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有54例, 由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有15例, 由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有9例, 由洗涤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有1例, 其他类型的血液制品未见有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报告.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比例明显高于血浆类血液制品(包括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结论 对于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 应尽可能使用滤白红细胞, 确保血制品残留的白细胞量<5×106/L, 避免发热反应对患者的危害.
作者:刘铮;张伯伟;张丽;刘玉振;康轶青;杨贺才;程四国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45例胎盘植入未合并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65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未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共计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检出率及高龄产妇、多次宫腔操作比例.结果 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检出率为88.37%明显高于胎盘植入合并前置胎盘的5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35岁以上以及宫腔操作次数在2次以上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合并胎盘植入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可提高临床诊断检出率, 降低母婴死亡比例.
作者:曾秀梅;张建飞;陈秋妍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研究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100例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进行非手术治疗, 采用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方式治疗.观察组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0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0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和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非手术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出血症状,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曹伟强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和完善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术的护理体会,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争取早日康复.方法 1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术患者, 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引流管护理,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密切观察病情, 给予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 156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其中132例5 d出院, 24例7 d出院.结论 微创穿刺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费用低等优点.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实践, 周密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10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转院率、死亡率及平均输血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成功率, 提高母婴的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启娥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 观察组采用化疗联合注射用胸腺肽α1,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60.0%高于对照组的3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细胞免疫功能强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卡氏评分比治疗前提高,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α1联合化疗能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化疗有效率, 可在临床积极应用.
作者:汤月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 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择.方法 8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 各40例.常规组患儿给予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蒙脱石止泻、益生菌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治疗, 治疗结束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记录并比较两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粪便HRV抗原转阴率均低于治疗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76、6.757,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339、3.452,P<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安全、有效、无创的方法, 联合常规疗法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提高临床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余晓虹;谢炳林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虎杖药材中蒽醌衍生物及其苷类成分测定.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甲醇-1%高氯酸水溶液(85:15), 检测波长:200 ng.结果 芦荟大黄素经检测含量居较低水平, 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素含量较高, 含蒽酯类成分状况在4批供试品中基本一致, 总量约1.1%~2.8%.虎杖药材中, 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在水解后的样本含量均高于水解前.结论 对虎杖药材中蒽醌衍生物及其苷类成分测定, 结果 准确, 操作简便, 可为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作者:胡伟;张体干;褚衍宁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UTI)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中对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36例拟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18例.乌司他丁组(UTI组)转流前经中心静脉泵入乌司他丁5000 U/kg, 10 min内完成;对照组(C组)给予等量平衡液.分别于转流前和转流后从中心静脉采血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水平.结果 ①与转流前相比, 转流后C组MDA含量明显升高, 而SOD明显减少(P<0.05);②组间比较, 转流前两组的MDA和SOD含量变化不明显, 转流后C组MDA含量明显高于UTI组, 而SOD含量显著低于UTI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婴幼儿CPB手术中氧自由基的产生, 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董向阳;李文静;翟波;王鹏高;陈忠建;陈振良;崔亚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探讨MRI诊断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MRI影像学检查结果 及主要特征.结果 根据患儿的MRI表现, 可将其分为轻度29例(36.3%)、中度39例(48.8%)和重度12例(15.0%).MRI诊断过程中, 可见T1WI序列上的病灶检出率较高, 矢旁区皮层、皮层下白质、深部白质是主要改变区域, 且中重度患儿的预后效果较差.结论 通过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诊断, 可以有效判断患儿脑损伤的程度, 并分析评估其预后效果.
作者:赵新光;马茜;裴中力;赵蕊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老年术后谵妄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护理方法 和效果.方法 45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老年术后谵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谵妄的发生影响因素, 并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 导致谵妄的发生原因包括年龄过大(33.3%)、手术应激反应(24.4%)、疼痛因素(17.8%)、低氧血症(15.6%)、药物因素(8.9%).45例患者经治疗后精神症状消失, 没有跌倒、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在护理满意程度上, 患者满意20例, 基本满意22例, 护理满意度为93.3%.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谵妄, 且影响因素较多.根据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加强护理管理, 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林莉珍;罗丹华;明建青;李立青;庄彩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36例MPP患儿作为观察组, 4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在MPP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检测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和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 并将两组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急性期和恢复期, 观察组IgG、IgA均低于对照组, C3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调, 检测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 有利于判断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全面综合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重症肺炎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则采用全面综合护理措施, 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4%, 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1.43%,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1.43%, 高于对照组的5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减少并发症, 能够提高疗效、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
作者:李智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对比二甲双胍及拜糖平两种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上具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4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 研究组给予拜糖平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副作用.结果 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服药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37.04%, 对照组为44.4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药物治疗糖尿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不良反应率相近, 临床可酌情联合用药.
作者:陈荣 刊期: 2015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