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曹伟强

关键词:普外科, 胃部手术, 并发出血,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100例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进行非手术治疗, 采用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方式治疗.观察组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0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0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和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非手术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出血症状,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周围神经炎病变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周围神经炎病变的护理体会.方法 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全部给予硼替佐米结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定治疗和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经治疗, 20例患者中病情完全缓解12例, 部分缓解6例, 病情稳定1例, 存在轻微反应1例, 病情完全缓解率为60%.所有患者都存在不良反应, 感染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4例、周围神经感觉异常5例、乏力疲劳7例、胃肠道反应6例.结论 使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同时辅助适当的护理,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病情的完全缓解率, 其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迎庆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胸腺肽α1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 观察组采用化疗联合注射用胸腺肽α1,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60.0%高于对照组的3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细胞免疫功能强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卡氏评分比治疗前提高,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α1联合化疗能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化疗有效率, 可在临床积极应用.

    作者:汤月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比两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保健知识掌握率, 根据产妇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 综合评价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保健知识掌握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两组产妇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可显著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优化妊娠结局及提高妊娠安全性, 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可作为产妇的首选护理方案之一.

    作者:张彩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结肠大息肉无痛肠镜下多方式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结肠大息肉无痛肠镜下多方式联合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 对该方法 是否存在可行性、安全性以及科学性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46例结肠大息肉患者, 在手术过程中对其采用多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法, 在止血上采用注射肾上腺素、加钛夹以及使用高频电凝电切术.通过临床资料的收集并对其结果 进行分析和回顾.结果 46例患者的结肠息肉都被成功摘除, 对手术中的4例出血患者采用钛夹和注射肾上腺素的方式来止血, 还有1例因无法达到止血的效果进行紧急手术.结论 高频电凝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以及息肉切除率高等特点, 钛夹在结肠大息肉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前具有预防止血以及术后止血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金生;叶丽丽;岑华丽;王佩;段国龙;潘建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合术清醒镇静镇痛的麻醉护理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合术清醒镇静镇痛的麻醉护理方法 .方法 12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利用微量泵以瑞芬太尼、丙泊酚输注, 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总结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清醒镇静镇痛术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心动过速、血压超过原血压值20%、烦燥、VAS>3分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适宜的护理措施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合清醒镇静镇痛术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提高治疗安全.

    作者:韩雨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3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检测及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36例MPP患儿作为观察组, 4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在MPP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检测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和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 并将两组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急性期和恢复期, 观察组IgG、IgA均低于对照组, C3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调, 检测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 有利于判断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治疗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0例小儿肺炎患儿,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7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胸片结果 的改善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胸片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4.67%, 而对照组仅为70.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 针对性护理对于治疗小儿肺炎优势更为明显, 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应用价值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荣凤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胸外科急诊手术治疗难治性大咯血临床探讨

    目的 胸外科急诊手术治疗难治性大咯血临床探讨.方法 120例难治性大咯血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采用非手术疗法, 研究组采用胸外科急诊手术,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6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大咯血患者采用胸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后, 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车忠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分析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 56例口腔修复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方式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应用到口腔修复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能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建军;赵明莉;李东妮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 从而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4年郑州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反馈至河南省血液中心的274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 以发生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74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有79例, 占28.83%.在79例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中, 男34例, 女45例, 分别占43.04%和46.96%.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中, 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有54例, 由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有15例, 由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有9例, 由洗涤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有1例, 其他类型的血液制品未见有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报告.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比例明显高于血浆类血液制品(包括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结论 对于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 应尽可能使用滤白红细胞, 确保血制品残留的白细胞量<5×106/L, 避免发热反应对患者的危害.

    作者:刘铮;张伯伟;张丽;刘玉振;康轶青;杨贺才;程四国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影像学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例影像资料, 探讨X线和CT以及核磁共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如X线、CT和核磁共振检查等资料.结果 58例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都被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坏死患者坏死面积与塌陷程度有关.结论 核磁共振检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应推广使用, 可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医学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兰国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4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其中7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LA组), 72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OA组), 观察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LA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OA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月经紊乱改善率及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相当, 但其手术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可在临床积极应用.

    作者:王川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细菌性与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细菌性与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 以期达到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30例腹膜透析患者中发生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细菌性腹膜炎组患者退出率20.7%, 死亡率15.7%.晚期拔管的死亡率风险比2.6.真菌性腹膜炎组退出率100.0%, 死亡率30.0%;3例死亡的患者拔管后均未进行规律抗真菌治疗.结论 在细菌性腹膜炎中, 早期拔管可改善患者的预后.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临床预后差, 提示拔管后进行规律抗真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冯明亮;张辉;韦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100例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进行非手术治疗, 采用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方式治疗.观察组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0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0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和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非手术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出血症状,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曹伟强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帕金森病患者合并痴呆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中痴呆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43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PD组, 86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 分别进行痴呆诊断、认知量表的测评、运动功能损害及其他非运动症状评估并比较分析.结果 PD组患者痴呆发生率为39.5%, 高于对照组的2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伴痴呆组(PDD组)平均年龄略低于PD无痴呆组(P<0.05).PDD组计算力、记忆力及语言功能损害更为明显, 帕金森病评估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显著高于PD无痴呆组(P<0.05).两组便秘、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D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低于PD无痴呆组(P<0.05).结论 PD痴呆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损害均显著重于非痴呆PD患者, 影响了其日常生活, 应该早期关注PD患者认知功能状况.

    作者:顾英;姚文艳;李晓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121例患者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患者在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 .方法 选取121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进行严格的检测, 主要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HBsAg、抗-HCV、抗-TP、抗-HIV呈现阳性的例数分别为16、2、4、1例, 呈现阳性几率分别为13.2%、1.7%、3.3%、0.8%.结论 对输血治疗患者在输血之前开展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工作, 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传染事件发生的几率, 减少患者与医院之间的纠纷事件发生次数,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被传染的几率.

    作者:刘怡伶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社区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分析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应用健康管理模式的相关情况.方法 服务社区中给予健康管理模式的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1000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择往期服务社区中不进行任何干预的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10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并对管理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超重和肥胖发病率高, 其次为高血压、高血脂症.观察组在干预后平均腰围为(90.4±3.6)cm、体质量指数(24.8±2.1)kg/m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1±3.9)cm、(25.5±2.3)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 应加强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 提高慢病控制效果.

    作者:陈韦冰;徐小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以及误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对于甲状腺微小癌手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误漏诊的原因.方法 420例甲状腺微小癌手术的患者, 对3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微小癌手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结果 和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进行诊断的结果 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对石蜡切片、甲状腺手术的冰冻切片结果 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切片结果 有27例符合(确诊率71.1%).延迟诊断的患者4例, 延迟率是10.5%;误诊的患者4例, 误诊率是10.5%, 但是无一例假阳性的患者发生;漏诊3例, 漏诊率是7.9%.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是甲状腺手术之中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合理与病变性质的确定关键, 二次手术的避免与漏诊的预防具有重大的意义, 所以该诊断方式应该作为甲状腺手术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姜宇慧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和康复护理

    目的 观察冷疗、自拟中药方外敷的中医疗法、西药口服配合康复护理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尼美舒利胶囊、别嘌醇片、碳酸氢钠片口服)配合常规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冷疗、自拟中药方外敷的中医疗法配合康复护理,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尿酸治疗后均比治疗前下降,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观察组血尿酸下降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康复护理能提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坡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