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目的 探讨侏儒症患者行亲属活体肾移植(LRDKT)术的安全性、可行性的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移植中心自开展移植技术以来行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侏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供受体手术全部成功, 受体术后5 d肌酐恢复正常值(1~5 d分别为782、395、158、146、118μmol/L), 肾功能一直处于下降阶段.结论 自我国开展器官移植技术以来,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针对一些特殊的供受体, 只要在术前充分评估了解,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做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准备, 也能改善特殊受体的生存质量与状态.
作者:葛亚辉;杨云锐;蔡丽霞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45例胎盘植入未合并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65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未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共计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检出率及高龄产妇、多次宫腔操作比例.结果 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检出率为88.37%明显高于胎盘植入合并前置胎盘的5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35岁以上以及宫腔操作次数在2次以上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合并胎盘植入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可提高临床诊断检出率, 降低母婴死亡比例.
作者:曾秀梅;张建飞;陈秋妍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 56例口腔修复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方式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应用到口腔修复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能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建军;赵明莉;李东妮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采用心脑舒通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24例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2例.观察组采用心脑舒通联合缬沙坦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缬沙坦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心肌缺血症状改善情况及左室肥厚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以心脑舒通、缬沙坦联合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曲艳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10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转院率、死亡率及平均输血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成功率, 提高母婴的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启娥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分层次管理在提高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 24名关节外科护士,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12名)实施常规管理, 观察组(12名)实施分层次管理,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次管理可促使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和完善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术的护理体会,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争取早日康复.方法 1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术患者, 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引流管护理,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密切观察病情, 给予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 156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其中132例5 d出院, 24例7 d出院.结论 微创穿刺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费用低等优点.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实践, 周密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不同桩数的纤维桩修复无牙冠组织壁的磨牙残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7例51颗根充完善且无牙冠组织壁的磨牙残根, 进行不同桩数的纤维桩-树脂核与全冠修复, 其中1根纤维桩核修复(1根组)17例18颗, 2根纤维桩核修复(2根组)14例16颗, 3根纤维桩核修复(3根组)16例17颗.随访观察2年, 比较修复效果.结果 三组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根组的疗效高于1根组(P<0.05).6颗修复失败的原因均为纤维桩脱落, 其中1根组脱落率大于3根组(P<0.05).结论 当纤维桩修复无牙冠组织壁的磨牙残根时, 1根纤维桩的临床修复效果较差, 尽量避免使用.
作者:杜劲英;穆锦全;李建;许祥芹;吴华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周围神经炎病变的护理体会.方法 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全部给予硼替佐米结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定治疗和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经治疗, 20例患者中病情完全缓解12例, 部分缓解6例, 病情稳定1例, 存在轻微反应1例, 病情完全缓解率为60%.所有患者都存在不良反应, 感染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4例、周围神经感觉异常5例、乏力疲劳7例、胃肠道反应6例.结论 使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同时辅助适当的护理,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病情的完全缓解率, 其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迎庆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分析对于甲状腺微小癌手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误漏诊的原因.方法 420例甲状腺微小癌手术的患者, 对3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微小癌手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结果 和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进行诊断的结果 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对石蜡切片、甲状腺手术的冰冻切片结果 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切片结果 有27例符合(确诊率71.1%).延迟诊断的患者4例, 延迟率是10.5%;误诊的患者4例, 误诊率是10.5%, 但是无一例假阳性的患者发生;漏诊3例, 漏诊率是7.9%.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是甲状腺手术之中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合理与病变性质的确定关键, 二次手术的避免与漏诊的预防具有重大的意义, 所以该诊断方式应该作为甲状腺手术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姜宇慧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对结肠大息肉无痛肠镜下多方式联合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 对该方法 是否存在可行性、安全性以及科学性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46例结肠大息肉患者, 在手术过程中对其采用多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法, 在止血上采用注射肾上腺素、加钛夹以及使用高频电凝电切术.通过临床资料的收集并对其结果 进行分析和回顾.结果 46例患者的结肠息肉都被成功摘除, 对手术中的4例出血患者采用钛夹和注射肾上腺素的方式来止血, 还有1例因无法达到止血的效果进行紧急手术.结论 高频电凝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以及息肉切除率高等特点, 钛夹在结肠大息肉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前具有预防止血以及术后止血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金生;叶丽丽;岑华丽;王佩;段国龙;潘建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颅内消淤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颅内消淤汤;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血肿体积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2.5±3.4)d、血肿体积(22.4±5.7)ml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平均住院时间(18.9±2.0)d、血肿体积(56.4±9.7)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消淤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显著改善症状, 加快颅内血肿的吸收, 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化;王忠安;黎开谷;陈明颖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对比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细菌性与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 以期达到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30例腹膜透析患者中发生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细菌性腹膜炎组患者退出率20.7%, 死亡率15.7%.晚期拔管的死亡率风险比2.6.真菌性腹膜炎组退出率100.0%, 死亡率30.0%;3例死亡的患者拔管后均未进行规律抗真菌治疗.结论 在细菌性腹膜炎中, 早期拔管可改善患者的预后.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临床预后差, 提示拔管后进行规律抗真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冯明亮;张辉;韦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老年术后谵妄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护理方法 和效果.方法 45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老年术后谵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谵妄的发生影响因素, 并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 导致谵妄的发生原因包括年龄过大(33.3%)、手术应激反应(24.4%)、疼痛因素(17.8%)、低氧血症(15.6%)、药物因素(8.9%).45例患者经治疗后精神症状消失, 没有跌倒、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在护理满意程度上, 患者满意20例, 基本满意22例, 护理满意度为93.3%.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谵妄, 且影响因素较多.根据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加强护理管理, 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林莉珍;罗丹华;明建青;李立青;庄彩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对比二甲双胍及拜糖平两种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上具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4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 研究组给予拜糖平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副作用.结果 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服药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37.04%, 对照组为44.4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药物治疗糖尿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不良反应率相近, 临床可酌情联合用药.
作者:陈荣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0例小儿肺炎患儿,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7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胸片结果 的改善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胸片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4.67%, 而对照组仅为70.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 针对性护理对于治疗小儿肺炎优势更为明显, 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应用价值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荣凤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胸外科急诊手术治疗难治性大咯血临床探讨.方法 120例难治性大咯血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采用非手术疗法, 研究组采用胸外科急诊手术,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6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大咯血患者采用胸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后, 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车忠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暗示疗法在外科留置胃管中的效果.方法 136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置管护理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留置胃管前、留置胃管中及置管后进行有效的暗示疗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插管后的焦虑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留置胃管前、留置胃管中及置管后进行有效的暗示疗法, 能明显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减轻焦虑, 增加舒适感,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梅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 对5例VB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CT+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MSCTA)确诊, 3例患者头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确诊, 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头晕症状, 肢体无力1例, 复视1例, 三叉神经痛1例, 左侧面肌痉挛及轻度面瘫1例, 耳鸣及听力下降1 例.既往有脑卒中史者1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 高血压2例, 高血脂3例, 糖尿病1例.结论 VBD易漏诊, 提高诊断率, 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改善预后.
作者:宋维良;李静;张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 从而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4年郑州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反馈至河南省血液中心的274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 以发生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74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有79例, 占28.83%.在79例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中, 男34例, 女45例, 分别占43.04%和46.96%.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中, 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有54例, 由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有15例, 由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有9例, 由洗涤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有1例, 其他类型的血液制品未见有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报告.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比例明显高于血浆类血液制品(包括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结论 对于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 应尽可能使用滤白红细胞, 确保血制品残留的白细胞量<5×106/L, 避免发热反应对患者的危害.
作者:刘铮;张伯伟;张丽;刘玉振;康轶青;杨贺才;程四国 刊期: 2015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