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庆
目的 探讨和完善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术的护理体会,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争取早日康复.方法 1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术患者, 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引流管护理,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密切观察病情, 给予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 156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其中132例5 d出院, 24例7 d出院.结论 微创穿刺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费用低等优点.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实践, 周密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不同桩数的纤维桩修复无牙冠组织壁的磨牙残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7例51颗根充完善且无牙冠组织壁的磨牙残根, 进行不同桩数的纤维桩-树脂核与全冠修复, 其中1根纤维桩核修复(1根组)17例18颗, 2根纤维桩核修复(2根组)14例16颗, 3根纤维桩核修复(3根组)16例17颗.随访观察2年, 比较修复效果.结果 三组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根组的疗效高于1根组(P<0.05).6颗修复失败的原因均为纤维桩脱落, 其中1根组脱落率大于3根组(P<0.05).结论 当纤维桩修复无牙冠组织壁的磨牙残根时, 1根纤维桩的临床修复效果较差, 尽量避免使用.
作者:杜劲英;穆锦全;李建;许祥芹;吴华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戒烟对不同烟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120例高血压患者, 按照烟龄分为第一组(0~15年)和第二组(15~30年), 各6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方法治疗, 并注重指导患者戒烟, 将时间控制在3个月左右.在戒烟前3个月与戒烟后3个月, 对两组患者戒烟前后血压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第二组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为(126.26±4.41) mm Hg(1 mmHg=0.133 kPa), 低于第一组的(139.12±3.06) mm Hg (P<0.05);第二组治疗3个月后舒张压为(81.81±2.09) mm Hg, 低于对照组的(90.66±3.25) mm Hg (P<0.05);第二组治疗后血压差值为(25.68±5.46) mm Hg, 高于第一组的(12.27± 4.82) mm Hg (P<0.05).结论 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且吸烟对高血压的影响已得到肯定, 为了提高高血压防治效果, 临床上应该大力提倡患者戒烟.
作者:周蕾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社区自我管理后对其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社区自我管理组和对照组, 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定期复诊, 社区自我管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次/周、全程6次的自我管理小组培训, 持续进行社区自我管理措施.1年后将相关体检等结果 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及血糖控制等情况.结果 社区自我管理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症状性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自我管理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婉华;周志昭;陈文静;张江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在妇科疾病手术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105例采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不孕症、异常子宫出血、黏膜下肌瘤、盆腔疼痛、纵隔子宫、盆腔包块等疾病, 通过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检查并治疗宫腔、腹腔内疾病.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 术后2~5 d出院, 没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可诊断及治疗宫腔、腹腔内的异常情况, 疗效满意, 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翼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研究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100例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进行非手术治疗, 采用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方式治疗.观察组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0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0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和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非手术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出血症状,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曹伟强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 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择.方法 8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 各40例.常规组患儿给予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蒙脱石止泻、益生菌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治疗, 治疗结束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记录并比较两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粪便HRV抗原转阴率均低于治疗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76、6.757,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339、3.452,P<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安全、有效、无创的方法, 联合常规疗法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提高临床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余晓虹;谢炳林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措施在外感发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外感发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1 h后的退热效果以及不同时间段的退热效果.结果 护理后1 h观察组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持续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外感发热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的为患者退热, 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洪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分层次管理在提高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 24名关节外科护士,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12名)实施常规管理, 观察组(12名)实施分层次管理,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次管理可促使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普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 并对其加以分析.结果 200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出现医院感染43例, 感染发生率为21.5%.通过对手术患者各种单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 气管插管、年龄偏高、手术时间长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不同感染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可能造成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要予以重视, 并且通过做好患者呼吸道护理、减少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措施来减少其出现感染的可能性, 从而保证患者的预后以及疗效能够得以改善.
作者:于耀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 随机分为A、B、C、D四组, 各40例.A、B、C、D组分别给予100、200、300、400 mg黄体酮治疗, 对比四组临床效果.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撤药性出血发生率、出血量及持续时间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C、D组(P<0.05).结论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均具有显著效果, 而低剂量孕激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赵秀芝 刊期: 2015年第35期
许多药物由于其药理学或毒理学特征, 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生理、生化及病理方面的变化, 从而影响临床化验结果 .所以, 对部分化验结果 有影响的临床药物进行分类并记录, 通过了解和研究药物对化验结果 的影响, 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更科学的判断检验结果 , 提高医疗质量, 改进化验方法 .
作者:连文萍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冷疗、自拟中药方外敷的中医疗法、西药口服配合康复护理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尼美舒利胶囊、别嘌醇片、碳酸氢钠片口服)配合常规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冷疗、自拟中药方外敷的中医疗法配合康复护理,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尿酸治疗后均比治疗前下降,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观察组血尿酸下降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康复护理能提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坡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结石手术的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应用腹腔镜及胆道镜治疗, 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36例患者在双镜联合下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净, 手术时间为2 h左右, 术后胃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2 d, 3例患者出现胆漏, 经1周左右的引流予以拔除引流管,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黄疸、腹痛等症状.结论 双镜联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陆飞;邬匡杰;蔡兵;毕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比两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保健知识掌握率, 根据产妇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 综合评价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保健知识掌握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两组产妇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可显著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优化妊娠结局及提高妊娠安全性, 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可作为产妇的首选护理方案之一.
作者:张彩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 对5例VB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CT+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MSCTA)确诊, 3例患者头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确诊, 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头晕症状, 肢体无力1例, 复视1例, 三叉神经痛1例, 左侧面肌痉挛及轻度面瘫1例, 耳鸣及听力下降1 例.既往有脑卒中史者1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 高血压2例, 高血脂3例, 糖尿病1例.结论 VBD易漏诊, 提高诊断率, 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改善预后.
作者:宋维良;李静;张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不同检验方法 在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验效果.方法 100例丙型肝炎患者, 随机分为胶体金法组和酶联免疫法组, 各50例.后借助化学发光诊断法来确诊, 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 、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进行对比.结果 胶体金法组中有44例阳性患者, 诊断率为88.0%, 而酶联免疫法组中有36例阳性患者, 诊断率为72.0%, 同时胶体金法组患者的检测时间(5.5±1.2)和检测成本(4.5±0.5)均低于酶联免疫法组(9.5±7.5)、(7.8±0.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体金法在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而且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比较低, 为患者的后期治疗及康复提供了保证,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翠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索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5年内复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搜集临床资料完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 按照血尿酸水平不同分为正常尿酸组(114例)和高尿酸组(46例).使用前瞻性随访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随访5年调查, 统计患者5年内脑梗死复发的相关资料, 并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有34例患者复发脑梗死, 其中高尿酸组19例, 复发率41.3%, 正常尿酸组15例, 复发率13.2%,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5年内复发脑梗死有着明显的关联性, 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脑梗死复发率.
作者:封野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10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转院率、死亡率及平均输血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成功率, 提高母婴的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启娥 刊期: 2015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