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外科急诊手术治疗难治性大咯血临床探讨

车忠玉

关键词:胸外科急诊手术, 难治性大咯血, 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 胸外科急诊手术治疗难治性大咯血临床探讨.方法 120例难治性大咯血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采用非手术疗法, 研究组采用胸外科急诊手术,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6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大咯血患者采用胸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后, 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和康复护理

    目的 观察冷疗、自拟中药方外敷的中医疗法、西药口服配合康复护理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尼美舒利胶囊、别嘌醇片、碳酸氢钠片口服)配合常规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冷疗、自拟中药方外敷的中医疗法配合康复护理,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尿酸治疗后均比治疗前下降,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观察组血尿酸下降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康复护理能提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坡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虎杖药材中蒽醌衍生物及其苷类成分的测定探讨

    目的 探讨虎杖药材中蒽醌衍生物及其苷类成分测定.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甲醇-1%高氯酸水溶液(85:15), 检测波长:200 ng.结果 芦荟大黄素经检测含量居较低水平, 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素含量较高, 含蒽酯类成分状况在4批供试品中基本一致, 总量约1.1%~2.8%.虎杖药材中, 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在水解后的样本含量均高于水解前.结论 对虎杖药材中蒽醌衍生物及其苷类成分测定, 结果 准确, 操作简便, 可为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作者:胡伟;张体干;褚衍宁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周围神经炎病变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周围神经炎病变的护理体会.方法 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全部给予硼替佐米结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定治疗和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经治疗, 20例患者中病情完全缓解12例, 部分缓解6例, 病情稳定1例, 存在轻微反应1例, 病情完全缓解率为60%.所有患者都存在不良反应, 感染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4例、周围神经感觉异常5例、乏力疲劳7例、胃肠道反应6例.结论 使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同时辅助适当的护理,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病情的完全缓解率, 其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迎庆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分析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 56例口腔修复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方式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应用到口腔修复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能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建军;赵明莉;李东妮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分层次管理在提高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层次管理在提高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 24名关节外科护士,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12名)实施常规管理, 观察组(12名)实施分层次管理,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次管理可促使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足月新生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诊断

    目的 研究探讨MRI诊断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MRI影像学检查结果 及主要特征.结果 根据患儿的MRI表现, 可将其分为轻度29例(36.3%)、中度39例(48.8%)和重度12例(15.0%).MRI诊断过程中, 可见T1WI序列上的病灶检出率较高, 矢旁区皮层、皮层下白质、深部白质是主要改变区域, 且中重度患儿的预后效果较差.结论 通过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诊断, 可以有效判断患儿脑损伤的程度, 并分析评估其预后效果.

    作者:赵新光;马茜;裴中力;赵蕊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全面综合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全面综合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重症肺炎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则采用全面综合护理措施, 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4%, 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1.43%,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1.43%, 高于对照组的5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减少并发症, 能够提高疗效、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

    作者:李智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治疗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0例小儿肺炎患儿,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7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胸片结果 的改善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胸片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4.67%, 而对照组仅为70.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 针对性护理对于治疗小儿肺炎优势更为明显, 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应用价值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荣凤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86.7%, 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59.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蕊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药制剂在临床合理应用中的探讨

    根据作者临床中药制剂的应用经验, 并翻阅相关的资料, 分析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情况, 将不合理应用中药制剂的原因归纳分析, 结果 发现临床上存在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现象, 主要是由于临床医生对理论基础的掌握不完全, 对中医辨证知识没完全掌握, 对中药的特性没有深入的了解及联合用药不合理.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中医辨证及中药知识的深入了解, 避免不合理应用中药制剂, 促进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

    作者:郭朝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100例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进行非手术治疗, 采用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方式治疗.观察组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0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0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和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非手术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出血症状,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曹伟强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探讨食管贲门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 食管贲门狭窄患者50例, 均需进行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 并对这些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心理干预、术中护理、饮食指导、并发症处理并发症处理等, 观察治疗效果, 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50例食管贲门狭窄患者共放置支架50枚, 成功率为98%.所有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8%, 护理总满意度为100%.结论 在进行食管贲门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时进行护理配合能提高放置成功率, 能够提高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程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导尿管留置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导尿管留置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84例妇科手术后导尿管留置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2例.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 对照组者给予传统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为2.38%, 满意率高达97.62%, 且其导尿管留置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术后导尿管留置患者可有效减少泌尿系感染, 缓解患者留置尿管的不适症状, 利于预后,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社区自我管理后对其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社区自我管理组和对照组, 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定期复诊, 社区自我管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次/周、全程6次的自我管理小组培训, 持续进行社区自我管理措施.1年后将相关体检等结果 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及血糖控制等情况.结果 社区自我管理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症状性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自我管理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婉华;周志昭;陈文静;张江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社区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分析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应用健康管理模式的相关情况.方法 服务社区中给予健康管理模式的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1000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择往期服务社区中不进行任何干预的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10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并对管理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超重和肥胖发病率高, 其次为高血压、高血脂症.观察组在干预后平均腰围为(90.4±3.6)cm、体质量指数(24.8±2.1)kg/m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1±3.9)cm、(25.5±2.3)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 应加强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 提高慢病控制效果.

    作者:陈韦冰;徐小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4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其中7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LA组), 72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OA组), 观察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LA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OA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月经紊乱改善率及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相当, 但其手术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可在临床积极应用.

    作者:王川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脑出血患者血肿抽吸术后行亚低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在脑出血血肿抽吸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例脑出血行血肿抽吸术治疗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0例), 术后分别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和亚低温治疗, 纪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 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现为逐渐升高趋势, 而治疗后14 d NSE下降, 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表现为先升后降, 观察组峰值提前, 下降也提前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治疗后14 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平均(71.34±23.15)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57.54±22.6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配合血肿抽吸术给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民;李勤朴;冯晓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 对5例VB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CT+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MSCTA)确诊, 3例患者头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确诊, 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头晕症状, 肢体无力1例, 复视1例, 三叉神经痛1例, 左侧面肌痉挛及轻度面瘫1例, 耳鸣及听力下降1 例.既往有脑卒中史者1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 高血压2例, 高血脂3例, 糖尿病1例.结论 VBD易漏诊, 提高诊断率, 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改善预后.

    作者:宋维良;李静;张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 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择.方法 8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 各40例.常规组患儿给予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蒙脱石止泻、益生菌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治疗, 治疗结束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记录并比较两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粪便HRV抗原转阴率均低于治疗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76、6.757,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339、3.452,P<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安全、有效、无创的方法, 联合常规疗法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提高临床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余晓虹;谢炳林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121例患者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患者在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 .方法 选取121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进行严格的检测, 主要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HBsAg、抗-HCV、抗-TP、抗-HIV呈现阳性的例数分别为16、2、4、1例, 呈现阳性几率分别为13.2%、1.7%、3.3%、0.8%.结论 对输血治疗患者在输血之前开展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工作, 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传染事件发生的几率, 减少患者与医院之间的纠纷事件发生次数,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被传染的几率.

    作者:刘怡伶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