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患者血肿抽吸术后行亚低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张民;李勤朴;冯晓奇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 脑出血, 血肿抽吸术
摘要: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在脑出血血肿抽吸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例脑出血行血肿抽吸术治疗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0例), 术后分别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和亚低温治疗, 纪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 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现为逐渐升高趋势, 而治疗后14 d NSE下降, 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表现为先升后降, 观察组峰值提前, 下降也提前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治疗后14 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平均(71.34±23.15)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57.54±22.6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配合血肿抽吸术给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值得推广使用.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消淤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颅内消淤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颅内消淤汤;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血肿体积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2.5±3.4)d、血肿体积(22.4±5.7)ml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平均住院时间(18.9±2.0)d、血肿体积(56.4±9.7)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消淤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显著改善症状, 加快颅内血肿的吸收, 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化;王忠安;黎开谷;陈明颖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中大分子代谢物质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 对中大分子代谢物质的疗效及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HD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组(HP组)和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 各15例.比较3种治疗对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及C反应蛋白(CRP)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HDF组治疗前后血清iPTH、β2-MG均显著下降(P<0.05), HP组治疗前后血iPTH有下降(P<0.05), 而β2-MG无变化(P>0.05), HD组治疗前后血清iPTH、β2-MG水平无显著下降,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DF组与HP组治疗前后iPTH水平降低,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此二组的清除率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与HP组β2-MG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此二组的清除率与H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三组CRP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F可有效清除iPTH、β2-MG;HP能有效清除iPTH, 不能有效清除β2-MG;HD不能有效清除iPTH、β2-MG;三者不能有效清除CRP.

    作者:耿云;时红娟;林新广;张丽霞;李杰;鲍清禹;周爱明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分层次管理在提高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层次管理在提高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 24名关节外科护士,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12名)实施常规管理, 观察组(12名)实施分层次管理,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次管理可促使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副作用分析

    目的 对比二甲双胍及拜糖平两种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上具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4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 研究组给予拜糖平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副作用.结果 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服药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37.04%, 对照组为44.4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药物治疗糖尿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不良反应率相近, 临床可酌情联合用药.

    作者:陈荣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虎杖药材中蒽醌衍生物及其苷类成分的测定探讨

    目的 探讨虎杖药材中蒽醌衍生物及其苷类成分测定.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甲醇-1%高氯酸水溶液(85:15), 检测波长:200 ng.结果 芦荟大黄素经检测含量居较低水平, 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素含量较高, 含蒽酯类成分状况在4批供试品中基本一致, 总量约1.1%~2.8%.虎杖药材中, 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在水解后的样本含量均高于水解前.结论 对虎杖药材中蒽醌衍生物及其苷类成分测定, 结果 准确, 操作简便, 可为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作者:胡伟;张体干;褚衍宁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鲜梨汁对早期防治下肢骨折术后卧床患者便秘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饮用新鲜梨汁对骨外科术后患者便秘防治的效果.方法 62例下肢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除护理常规外, 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给予鲜梨汁150 ml饮用, 2次/d, 连续跟踪62例骨折患者14 d的排便情况, 记录患者每天排便情况, 判断患者有无便秘.结果 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为90.32%, 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29.03%.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饮用鲜梨汁对骨外科术后卧床患者便秘有防治效果,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燕双;陈如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预见性护理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运用体会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10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转院率、死亡率及平均输血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成功率, 提高母婴的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启娥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比两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保健知识掌握率, 根据产妇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 综合评价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保健知识掌握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两组产妇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可显著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优化妊娠结局及提高妊娠安全性, 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可作为产妇的首选护理方案之一.

    作者:张彩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 对5例VB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CT+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MSCTA)确诊, 3例患者头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确诊, 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头晕症状, 肢体无力1例, 复视1例, 三叉神经痛1例, 左侧面肌痉挛及轻度面瘫1例, 耳鸣及听力下降1 例.既往有脑卒中史者1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 高血压2例, 高血脂3例, 糖尿病1例.结论 VBD易漏诊, 提高诊断率, 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改善预后.

    作者:宋维良;李静;张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观察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在早产预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评估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在早产预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7例先兆早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针对孕妇阴道分泌物当中的胎儿纤维连接蛋白进行检测, 对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67例先兆早产孕妇中, 阳性37例(55.22%)、阴性30例(44.78%).呈阳性孕妇早产30例, 早产率为81.08%;呈阴性孕妇早产9例, 早产率为30.00%;阳性者孕妇早产率显著高于阴性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先兆早产孕妇, 在早产预测过程中采取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敏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社区自我管理后对其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社区自我管理组和对照组, 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定期复诊, 社区自我管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次/周、全程6次的自我管理小组培训, 持续进行社区自我管理措施.1年后将相关体检等结果 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及血糖控制等情况.结果 社区自我管理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症状性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自我管理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婉华;周志昭;陈文静;张江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戒烟对不同烟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戒烟对不同烟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120例高血压患者, 按照烟龄分为第一组(0~15年)和第二组(15~30年), 各6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方法治疗, 并注重指导患者戒烟, 将时间控制在3个月左右.在戒烟前3个月与戒烟后3个月, 对两组患者戒烟前后血压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第二组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为(126.26±4.41) mm Hg(1 mmHg=0.133 kPa), 低于第一组的(139.12±3.06) mm Hg (P<0.05);第二组治疗3个月后舒张压为(81.81±2.09) mm Hg, 低于对照组的(90.66±3.25) mm Hg (P<0.05);第二组治疗后血压差值为(25.68±5.46) mm Hg, 高于第一组的(12.27± 4.82) mm Hg (P<0.05).结论 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且吸烟对高血压的影响已得到肯定, 为了提高高血压防治效果, 临床上应该大力提倡患者戒烟.

    作者:周蕾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关于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普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 并对其加以分析.结果 200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出现医院感染43例, 感染发生率为21.5%.通过对手术患者各种单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 气管插管、年龄偏高、手术时间长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不同感染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可能造成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要予以重视, 并且通过做好患者呼吸道护理、减少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措施来减少其出现感染的可能性, 从而保证患者的预后以及疗效能够得以改善.

    作者:于耀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 从而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4年郑州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反馈至河南省血液中心的274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 以发生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74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有79例, 占28.83%.在79例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中, 男34例, 女45例, 分别占43.04%和46.96%.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中, 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有54例, 由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有15例, 由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有9例, 由洗涤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有1例, 其他类型的血液制品未见有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报告.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比例明显高于血浆类血液制品(包括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结论 对于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 应尽可能使用滤白红细胞, 确保血制品残留的白细胞量<5×106/L, 避免发热反应对患者的危害.

    作者:刘铮;张伯伟;张丽;刘玉振;康轶青;杨贺才;程四国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和完善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术的护理体会,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争取早日康复.方法 1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术患者, 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引流管护理,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密切观察病情, 给予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 156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其中132例5 d出院, 24例7 d出院.结论 微创穿刺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费用低等优点.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实践, 周密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121例患者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患者在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 .方法 选取121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进行严格的检测, 主要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HBsAg、抗-HCV、抗-TP、抗-HIV呈现阳性的例数分别为16、2、4、1例, 呈现阳性几率分别为13.2%、1.7%、3.3%、0.8%.结论 对输血治疗患者在输血之前开展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工作, 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传染事件发生的几率, 减少患者与医院之间的纠纷事件发生次数,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被传染的几率.

    作者:刘怡伶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导尿管留置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导尿管留置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84例妇科手术后导尿管留置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2例.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 对照组者给予传统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为2.38%, 满意率高达97.62%, 且其导尿管留置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术后导尿管留置患者可有效减少泌尿系感染, 缓解患者留置尿管的不适症状, 利于预后,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药制剂在临床合理应用中的探讨

    根据作者临床中药制剂的应用经验, 并翻阅相关的资料, 分析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情况, 将不合理应用中药制剂的原因归纳分析, 结果 发现临床上存在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现象, 主要是由于临床医生对理论基础的掌握不完全, 对中医辨证知识没完全掌握, 对中药的特性没有深入的了解及联合用药不合理.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中医辨证及中药知识的深入了解, 避免不合理应用中药制剂, 促进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

    作者:郭朝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合并鼻中隔偏曲的难治性鼻出血21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偏曲侧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偏曲侧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内镜下止血,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1例患者中15例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低温射频止血成功, 6例鼻内镜检查未能明确出血部位, 行碘仿纱条前鼻孔填塞后未再出血.结论 鼻中隔偏曲合并偏曲侧难治性鼻出血应尽早行全身麻醉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内镜下止血, 可减轻患者痛苦, 止血效果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富;王晨滨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医护理措施在外感发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措施在外感发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外感发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1 h后的退热效果以及不同时间段的退热效果.结果 护理后1 h观察组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持续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外感发热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的为患者退热, 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洪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