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中大分子代谢物质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研究

耿云;时红娟;林新广;张丽霞;李杰;鲍清禹;周爱明

关键词: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滤过, 甲状旁腺激素, β2微球蛋白, 微炎症状态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 对中大分子代谢物质的疗效及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HD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组(HP组)和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 各15例.比较3种治疗对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及C反应蛋白(CRP)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HDF组治疗前后血清iPTH、β2-MG均显著下降(P<0.05), HP组治疗前后血iPTH有下降(P<0.05), 而β2-MG无变化(P>0.05), HD组治疗前后血清iPTH、β2-MG水平无显著下降,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DF组与HP组治疗前后iPTH水平降低,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此二组的清除率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与HP组β2-MG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此二组的清除率与H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三组CRP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F可有效清除iPTH、β2-MG;HP能有效清除iPTH, 不能有效清除β2-MG;HD不能有效清除iPTH、β2-MG;三者不能有效清除CRP.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100例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进行非手术治疗, 采用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方式治疗.观察组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0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0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和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非手术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出血症状,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曹伟强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分析妇产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特征及预防对策

    目的 对妇产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相关特征进行分析, 并找到措施进行预防.方法 使用临床前瞻性调查和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970例患者医院感染几率、感染部位、病原菌检查和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3970例患者中, 出现医院感染158例(3.98%);其中65例出现呼吸道感染、42例出现手术切口感染、33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18例出现其他感染;129例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查, 检查出88株(68.22%)病原菌, 其中有47株革兰阳性球菌、31株革兰阴性杆菌、10株真菌;患者年龄较大、侵入性操作、其他疾病以及住院时间较长是导致感染出现的主要因素.结论 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 切实做好预防性措施, 控制侵入性操作, 减少剖宫产率;根据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出现的几率.

    作者:孙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副作用分析

    目的 对比二甲双胍及拜糖平两种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上具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4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 研究组给予拜糖平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副作用.结果 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服药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37.04%, 对照组为44.4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药物治疗糖尿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不良反应率相近, 临床可酌情联合用药.

    作者:陈荣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链球菌感染756例患儿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链球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56例链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 尤其是除急性肾小球肾炎及风湿热以外的各系统疾病情况.结果 756例患儿中, 发现急性肾小球肾炎60例(7.9%), 风湿热6例(0.8%), IgA肾病6例(0.8%), 过敏性紫癜145例(19.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1.6%), 肾病综合征4例(0.5%), 川崎病2例(0.3%), 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0.7%), 硬皮病1例(0.1%), 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1例(0.1%), 心肌炎6例(0.8%), 心律失常13例(1.7%), 关节炎20例(2.6%), 癫痫症2例(0.3%), 脑血管病2例(0.3%), 急性脊髓炎2例(0.3%), 情绪障碍4例(0.5%), 急性小脑共济失调1例(0.1%), 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2例(0.3%), 面神经炎1例(0.1%), 中毒性脑病61例(8.1%), 皮肤病7例(0.9%), 骨髓炎1例(0.1%), 化脓性脑膜炎37例(4.9%), 上呼吸道感染100例(13.2%), 下呼吸道感染255例(33.7%).各疾病抗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72,P<0.001), 其中肾脏疾病高, 关节炎次之.抗O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呈正相关(r=0.083、0.116,P<0.05), 抗O与C3呈负相关(r=-0.259,P<0.05).结论 链球菌感染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及青春期小儿为主, 与多种疾病关系密切, 需积极抗链球菌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钧菲;冯一川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神经内科老年昏迷患者的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老年昏迷患者的护理对策分析临床诊断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神经内科老年昏迷患者326例的临床资料, 分析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并总结早期诊断处理的经验体会.结果 326例患者中, 存在隐蔽的症状101例(30.98%), 复杂的合并症57例(17.48%), 不佳的心理状态33例(10.12%), 较多的安全隐患27例(8.28%);患者满意度高为98.16%.结论 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积极处理合并症, 耐心引导患者的心理, 并强化安全措施, 从而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晓侠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121例患者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患者在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 .方法 选取121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进行严格的检测, 主要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HBsAg、抗-HCV、抗-TP、抗-HIV呈现阳性的例数分别为16、2、4、1例, 呈现阳性几率分别为13.2%、1.7%、3.3%、0.8%.结论 对输血治疗患者在输血之前开展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工作, 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传染事件发生的几率, 减少患者与医院之间的纠纷事件发生次数,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被传染的几率.

    作者:刘怡伶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关于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普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 并对其加以分析.结果 200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出现医院感染43例, 感染发生率为21.5%.通过对手术患者各种单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 气管插管、年龄偏高、手术时间长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不同感染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可能造成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要予以重视, 并且通过做好患者呼吸道护理、减少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措施来减少其出现感染的可能性, 从而保证患者的预后以及疗效能够得以改善.

    作者:于耀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妊娠期妇女血清甲状腺指标的变化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妊娠期妇女血清甲状腺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135例健康体检的早中期妊娠妇女作为观察组, 同期135例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妊娠育龄妇女作为对照组, 所有妇女均使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其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等血清甲状腺功能(甲功)五项指标情况,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检查指标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TG、A-TP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T3、FT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提高, 应注意加强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

    作者:刘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社区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分析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应用健康管理模式的相关情况.方法 服务社区中给予健康管理模式的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1000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择往期服务社区中不进行任何干预的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10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并对管理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超重和肥胖发病率高, 其次为高血压、高血脂症.观察组在干预后平均腰围为(90.4±3.6)cm、体质量指数(24.8±2.1)kg/m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1±3.9)cm、(25.5±2.3)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 应加强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 提高慢病控制效果.

    作者:陈韦冰;徐小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难治性消化溃疡患者, 将其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 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取三联疗法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1%,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4.6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46.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且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较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秋楠;肖英;苗瑞新;张亚庆;朱莹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观察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在早产预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评估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在早产预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7例先兆早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针对孕妇阴道分泌物当中的胎儿纤维连接蛋白进行检测, 对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67例先兆早产孕妇中, 阳性37例(55.22%)、阴性30例(44.78%).呈阳性孕妇早产30例, 早产率为81.08%;呈阴性孕妇早产9例, 早产率为30.00%;阳性者孕妇早产率显著高于阴性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先兆早产孕妇, 在早产预测过程中采取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敏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6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宫腔填纱止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析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宫腔填纱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前置胎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而观察组则运用宫腔填纱止血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宫腔填纱止血治疗, 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 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影像学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例影像资料, 探讨X线和CT以及核磁共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如X线、CT和核磁共振检查等资料.结果 58例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都被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坏死患者坏死面积与塌陷程度有关.结论 核磁共振检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应推广使用, 可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医学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兰国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社区自我管理后对其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社区自我管理组和对照组, 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定期复诊, 社区自我管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次/周、全程6次的自我管理小组培训, 持续进行社区自我管理措施.1年后将相关体检等结果 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及血糖控制等情况.结果 社区自我管理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症状性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自我管理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婉华;周志昭;陈文静;张江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分层次管理在提高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层次管理在提高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 24名关节外科护士,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12名)实施常规管理, 观察组(12名)实施分层次管理,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次管理可促使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细菌性与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细菌性与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 以期达到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30例腹膜透析患者中发生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细菌性腹膜炎组患者退出率20.7%, 死亡率15.7%.晚期拔管的死亡率风险比2.6.真菌性腹膜炎组退出率100.0%, 死亡率30.0%;3例死亡的患者拔管后均未进行规律抗真菌治疗.结论 在细菌性腹膜炎中, 早期拔管可改善患者的预后.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临床预后差, 提示拔管后进行规律抗真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冯明亮;张辉;韦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药制剂在临床合理应用中的探讨

    根据作者临床中药制剂的应用经验, 并翻阅相关的资料, 分析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情况, 将不合理应用中药制剂的原因归纳分析, 结果 发现临床上存在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现象, 主要是由于临床医生对理论基础的掌握不完全, 对中医辨证知识没完全掌握, 对中药的特性没有深入的了解及联合用药不合理.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中医辨证及中药知识的深入了解, 避免不合理应用中药制剂, 促进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

    作者:郭朝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研究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45例胎盘植入未合并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65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未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共计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检出率及高龄产妇、多次宫腔操作比例.结果 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检出率为88.37%明显高于胎盘植入合并前置胎盘的5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35岁以上以及宫腔操作次数在2次以上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合并胎盘植入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可提高临床诊断检出率, 降低母婴死亡比例.

    作者:曾秀梅;张建飞;陈秋妍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足月新生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诊断

    目的 研究探讨MRI诊断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MRI影像学检查结果 及主要特征.结果 根据患儿的MRI表现, 可将其分为轻度29例(36.3%)、中度39例(48.8%)和重度12例(15.0%).MRI诊断过程中, 可见T1WI序列上的病灶检出率较高, 矢旁区皮层、皮层下白质、深部白质是主要改变区域, 且中重度患儿的预后效果较差.结论 通过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诊断, 可以有效判断患儿脑损伤的程度, 并分析评估其预后效果.

    作者:赵新光;马茜;裴中力;赵蕊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浅谈影响化验结果的几种常用药物

    许多药物由于其药理学或毒理学特征, 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生理、生化及病理方面的变化, 从而影响临床化验结果 .所以, 对部分化验结果 有影响的临床药物进行分类并记录, 通过了解和研究药物对化验结果 的影响, 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更科学的判断检验结果 , 提高医疗质量, 改进化验方法 .

    作者:连文萍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