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梅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粘膜糜烂、炎症、溃疡、Barreet食管,甚至食管癌变,还可引起食管外组织损害及相应疾病.典型症状为反酸、烧心、还有一些合并非典型症状如哮喘、喉痉挛、慢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和声音嘶哑等.近年来,随着技术的的发展,不少学者对该疾病的认识越来越重视.目前药物治疗为该病的主要方法,但难以维持疗效.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选择微创治疗是一种首选.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于2011年4月至12月开展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要点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对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及Pim-1、Bcl-2、CyclinD1基因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HT-29细胞,分别加入100 mg/L、200 mg/L、400 mg/L、800 mg/L原花青素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im-1、Bcl-2、CyclinD1 mRNA表达.结果 24 h时,各浓度组原花青素对HT-29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 (4.28±0.34)%、(10.05±0.61)%、(16.67±0.63)%、(28.16±0.91)%;48 h时,各浓度组原花青素对HT-29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1.47±1.53)%、(17.65±1.21)%、(30.82±1.99)%、(44.48±2.18)%,对Pim-1、Bcl-2、CyclinD1 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P< 0.05),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原花青素体外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T-29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m-1、Bcl-2、CyclinD1表达有关.
作者:魏国丽;郑学宝;周宇;刘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2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9个月至18个月,26例病例得到随访,按Mayo评分评价疗效,优21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88.46%.结论 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范正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探究普外科手术中患者切口出现感染的因素.方法 本院普外科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外科手术患者3912例.回顾分析其中90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切口感染因素.结果 患者肥胖、年龄、糖尿病病史,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和住院时间是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在普外科手术中,患者切口感染因素非常多,因此在手术中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戴鹏;林平;艾秋宝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治疗ChiariⅠ畸形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40例ChiariⅠ型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随机分成2组,其中观察组20人(A组):单纯后颅窝骨性减压+环枕筋膜松解术.对照组20人(B组):后颅窝减压加小脑扁桃体疝切除术.结果 2组手术方法均可达到治疗ChiariⅠ畸形的目的,并无明显疗效差异.但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2组后颅窝减压术均可达到治疗Arnold-ChiariⅠ畸形的目的,且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单纯后颅窝骨性减压+环枕筋膜松解术可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朱润峰;李蕊;关文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研究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ACS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接受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在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术,患者痛苦小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张景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呼吸机湿化罐加温加湿后用于面罩给氧.方法 改进呼吸机湿化罐连接氧气及呼吸机管道回路端堵塞后连接面罩给氧.结果 湿润呼吸道和适度稀释分泌物,以维持呼吸道粘液-纤毛系统的生理功能和防御能力.结论 比以往直接面罩给氧减少冷空气刺激,提高吸入气体的湿度,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
作者:陈元健;王靖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采集血小板反应不良者的简析与护理初探.方法 从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中随机抽取550例受检者,其中男374例,女176例;年龄25~50岁,中位年龄(31.5±15.6)岁.采血方法、年龄以及性别通过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具可比性.结果 发生不良反应共5人次,发生率为0.9%(5/550).结论 在采血小板之前、过程中及采集以后,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或采用相应措施,能减少被采血者的不良反应,且效果良好.
作者:邸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药活化克岩酊抗炎镇痛的作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方法 取小鼠随机分成4组,11~12只/组.模型对照组外用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外用正红花油,实验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外用100%和60%的中药活化克岩酊,将二甲苯涂于各组小鼠右耳致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致痛使其产生扭体反应;将小鼠置于药理热板仪中,调节温度55℃,观察记录小鼠在不同时间段内接触热板至舔后足的时间.结果 中药活化克岩酊对二甲苯致炎的小鼠耳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显著抑制小鼠扭体反应的发生率和延长小鼠添足反应的的潜伏期.结论 实验研究表明,中药活化克岩酊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陈建衡;牟忠祥;许强;薛晓彤;张博;任青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领域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控制手术后感染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据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显示外科系统伤口感染延长患者7.3 d的住院时间,导致额外的医疗经费支出,同时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致身体残疾,甚至丧失生命[1].为了有效地降低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率,我院于2010~2012年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在外科各科室的协助下进行两年连续的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郑雨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儿感染轮状病毒后所致腹泻后心肌酶谱水平变化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腹泻患儿分为轮状病毒感染60例为观察组、非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60例患儿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及天门冬氨酸转移酶(GOT)水平比较,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t=5.24、6.32、6.32、5.16、6.15,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可使心肌酶谱水平升高、使心肌受损.
作者:梁琰;李瑞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比较采用通水法与输卵管造影对于妇科不孕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10例妇科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通水组和输卵管造影组各55例,观察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患者时对于输卵管堵塞的临床检测率以及两种方法在临床使用中的优缺点.结果 输卵管造影术在判断输卵管、子宫的状态以及监测定位输卵管堵塞部位等方面都要优于通水组,效果较为令人满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中输卵管造影术在妇科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均要优于通水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医生的误诊,该技术值得在医学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总结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结合患者的病情细心做患者的治疗期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卫生保健宣传.结果 17例患者从发病到治愈都得到人性化服务,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论 正确的治疗方法及人话护理可减少患者的痛苦,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率与时间段的关系,做好其护理工作.方法 每时间段按6 h,观察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时间,分析时间段与发生率的关系,并加强发病高峰的综合护理,观察疗效.结果 上午6时至中午12时发生率达高峰,加强发病高峰的综合护理后,54例治愈,24例好转,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死亡,有效率达97.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昼夜趋势,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阳;姜阿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提供药学服务的新理念.方法 结合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工作模式,介绍药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结论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药师应更新工作模式,完善新理念,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作者:文娱;柯秀芬;许东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诊治.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48例妇产科术致输尿管损伤患者,通过膀胱镜、肾分泌造影和核磁共振诊断后,确诊有11例实施输尿管端吻合术,31例实施输尿管膀胱吻合术,3例实施输尿管膀胱瓣吻合术,3例实施肾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都通过手术治疗痊愈.通过1~5年随访,B超康复检查未发现患肾有积水现象.结论 妇产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需要及早实施手术,按照损伤部位、积水程度及损伤程度选取正确手术方法.
作者:陈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1~2012年间收治的73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7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HbA1c水平检测结果.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中HbA1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HbA1c水平达标率为5.5%,健康人群HbA1c水平达标率为95.9%,差异可见显著意义(P<0.05).结论 HbAlc水平是反映糖尿病病情控制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有价值.
作者:何键;张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M组、牛磺酸组、PBS组(n=6/组),对照组正常大鼠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DM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M模型,牛磺酸组DM大鼠腹腔注射牛磺酸,PBS组DM大鼠腹腔注射PBS.3个月后试剂盒检测视网膜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hormone,GSH)及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表达.结果 对照组MDA及GSH含量分别为(3.52±0.51)nmol/mg prot及(95.47±8.73)mg/g prot;DM组及PBS组MDA含量分别为(6.72±0.75)、(7.22±0.54)nmol/mg pro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GSH含量分别为(46.38±5.31)、(63.21±6.48)mg/g pro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牛磺酸组MDA及GSH含量分别为(4.01±0.38) nmol/mg prot、(85.39±8.47)mg/g prot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M及PBS组视网膜GFAP表达上调,GS表达下调,牛磺酸组GFAP及GS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抑制DM视网膜氧化应激是牛磺酸保护 Müller细胞,上调GS表达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任素芬;刘学政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引起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进入我院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5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在手术后是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两组,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联性.结果 引发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冠心病、年龄、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合并感染、手术后的卧床时间、休克.且这些因素在有无DVT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下列终危险因素:卧床时间(CI:1.000-1.001,OR=1.001,95%),休克(CI:1.248-10.889,OR=4.251,95%),年龄(CI:0.235-0.780,OR=0.459,95%),合并感染(CL:1.326-8.429,OR=3.586,95%).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肝胆外科手术中有非常高的发生率.因此,外科医生应该高度注意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作者:吕华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儿童静脉输液护理投诉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减少护理投诉,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和家长满意.方法 收集了2012 年1 月至2012 年5 月小儿静脉输液的21 起护理投诉,进行分析投诉原因,讨论预防结果.结果 ①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②护士巡视不到位,输液外渗未及时发现.③服务意识淡漠、缺乏沟通技巧.④家长对静脉外渗缺乏认识.⑤社会现状.⑥护士工作环境差,超负荷工作.结论 提高儿科输液的护理质量,减少投诉率,要具备一支静脉穿刺技术和服务质量过硬的护理队伍;为护士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压力;还要有合理的护理编制,使护士保持健康的身心.
作者:薛莹莹;孙瑞平;赵祖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