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足口病443例的观察及护理

樊玉环;焦月琴;闫彩红

关键词:手足口病, 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我院感染四科住院的443例患儿的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儿均临床治愈.结论 通过密切观察病情,给予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提高了治愈率,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单纯口服胺碘酮组(对照组,72例)和胺碘酮加厄贝沙坦组(治疗组,74例,厄贝沙坦150 mg/d),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 共146例患者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1、3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大小无明显变化,6个月后治疗组左房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作者:范宇鸣;李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

    目的 总结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38例下肢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37例患者阻滞效果完善,单纯应用神经阻滞即可满足手术要求.患者手术前后HR及BP无明显变化.术中仅1例患者发生了恶心、呕吐反应,未予特殊处理.其他患者均未出现无不良反应.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是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吴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焦作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焦作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其临床意义,为预防HPV感染和临床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荧光定量技术检测妇女宫颈分泌物中乳头瘤病毒的分型及含量.结果 883例患者中总阳性率为19.53%,多重感染率2.71%.结论 焦作地区乳头瘤病毒以16、6、58、68型为主,年龄分布在21~30岁和51岁以上组,混合感染以HPV39/68、HPV6/16、HPV 6/18为主.

    作者:王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氯吡格雷辅助于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加以分析总结.方法 随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5名,分成A、B组,A组43名对象为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药物医治;B组32名对象为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注射液医治.结果经治疗,A组对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明显高于B组,对象头晕、昏阙、肢体麻木等症状改善优于B组,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产生比例小于B组.结论 氯吡格雷辅助于急性脑梗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产生比例较低.

    作者:韦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胃肠间质细胞瘤17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细胞瘤的诊疗方法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17例胃肠间质细胞瘤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结果 17例随访6月至5a.高危险性4例(23.5%),2例为胃间质细胞瘤,1例为空肠间质细胞瘤,1例为乙状结肠间质细胞瘤.均在术后12月至18月因腹腔广泛转移和/或肝转移致全身衰竭而死亡.中危险性10例(58.8%),3例在术后1a~2a因心脑血管病死亡,肿瘤无复发.7例均在18月至3a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其中4例再次手术,3例存活至今(1例已超过4年),1例再次手术后6月内死亡于肠梗阻.3例死于肿瘤初次复发.低危险性3例(17.6%),术后随访16月至5a,仍存活,未发现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结论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无特异性,诊断以B超、CT及消化道内镜等检查为主,其恶性度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有丝分裂数.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

    作者:任乐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硫酸镁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硫酸镁应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并加以总结.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75名,分成A、B组,A组43名对象为治疗组,给予硫酸镁注射液医治;B组32名对象为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注射液医治.结果 A组对象发热、喘憋以及喘鸣音消失等病症改善时间低于相比于B组较少,有效率相比于B组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对象.结论 硫酸镁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较高.

    作者:金德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V型髓内针用于股骨干上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观察

    我院近年采用V型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干上段骨折138例,现将治疗中的有关问题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38例,男129例,女9例,年龄18~56岁,平均39.1岁.损伤原因:跌伤121例,车祸13例,殴斗伤4例.骨折类型:横型73例,斜型24例,斜螺旋型17例,粉碎骨折24例.本组上部骨折合并中下段两处骨折共4例.

    作者:刘春;彭家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Metapex糊剂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Metapex糊剂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68颗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4颗用Metapex糊剂,对照组34颗用氢氧化钙糊剂.跟踪随访3年,观察疗效.结果 Metapex组有效率为94.11%,氢氧化钙组有效率为82.3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etapex糊剂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云凌;檀奕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适应性康复训练对颈髓损伤后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适应性康复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术后直立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体位练习等早期适应性康复训练.结果 两组术后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髓损伤患者早期使用适应性康复训练,能有效减少直立性低血压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范存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疗体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外所致的,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从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曾收治NAFLD患者40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诊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关大勇;李佳;谢桂珍;周秀芳;王宏波;王静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足月儿呼吸窘迫综(RDS)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且符合RDS诊断标准的足月儿共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分娩方式RDS发生风险的高低,比较不同胎龄不同分娩方式RDS发生风险的高低.结果 80例RDS足月儿中66例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RDS发生率与非选择性剖宫产、阴道分娩相比明显升高,其有显著差(P<0.005).80例RDS患儿中37-38+6w选择性剖宫产患儿60例,39-41+6w选择性剖宫产6例,37-38+6w选择性剖宫产患儿RDS发生率比39-41+6w选择性剖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是足月儿RDS发生的高危因素.如果条件允许,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应在39周以后进行,可明显降低RDS发生.

    作者:王宝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开展药物咨询对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探讨

    目的 对开展药物咨询服务进行探讨,以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对门诊药房开展药物咨询的必要性、措施及意义进行分析与总结,探索更有效地开展药物咨询的模式.结果 开展药物咨询为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有效保障,并有利于提高药师业务水平,从而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药学工作的满意度.结论 在新形势下,只有坚持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并将之规范化、体系化,才能使医院药学服务与时俱进.

    作者:吕敏儿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基层医院行麻醉术临床分析

    目的 对老年患者基层医院的麻醉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疾病情况及手术方式分别采用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除3例采取上腹部椎管内麻醉的研究对象出现血压和心率变化较大,在给予麻黄碱和阿托品等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其余研究对象术后各生命指征平稳,无死亡病例;结论 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基层医院麻醉中各具优势,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方式等综合资料选取适当的麻醉方法可以确保麻醉的效果.

    作者:刘曙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疗效(附21例报告)

    目的 对肾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对象为被确诊为肾输尿管结石的患者21例,给予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中21例,经首次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18例,占85.71),3例经二次体外振波碎成功碎石,占14.29%;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针对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可作为首选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付磊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本文报告运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效果.方法 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CT片三维定位、血肿大层面运用YL-1型经皮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清除血肿.结果 操作安全简便、疗程短、费用低.住院时间6~14 d,平均8 d.结论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满意,有CT的医院均可开展.

    作者:张海河;白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妇科不孕症通水与输卵管造影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采用通水法与输卵管造影对于妇科不孕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10例妇科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通水组和输卵管造影组各55例,观察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患者时对于输卵管堵塞的临床检测率以及两种方法在临床使用中的优缺点.结果 输卵管造影术在判断输卵管、子宫的状态以及监测定位输卵管堵塞部位等方面都要优于通水组,效果较为令人满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中输卵管造影术在妇科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均要优于通水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医生的误诊,该技术值得在医学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在鼾症术后的应用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鼾症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46例手术治疗的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循证护理与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5.7%,对照组为82.6%;观察组鼾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17.4%;观察组整体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鼾症术后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淑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人磨牙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一次性根管治疗牙髓坏死的老年人磨牙术后疼痛及疗效.方法 选取50~60岁牙髓坏死的老年人磨牙共110颗.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一次法和多次法完成根管治疗.根管预备均采用Protaper机用镍钛锉,比较两组根管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对老年人磨牙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佟小辉;季丽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本文讨论的是重型颅脑受伤患者的急诊手术中的麻醉处理办法.共有4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处理,在迅速的诱导插管以后,对静脉注射异丙酚3~7 mg/(kg·h)或者芬太尼2~5 μg/(kg·h)即可保持患者在麻醉状态,间断把维库溴铵注入到静脉,从而让患者的呼吸得到有效控制并使呼吸系统保持正常.所有40例患者在诱导期都较为平稳,没有出现严重低血压、躁动等情况,接入插管呼吸机以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在97﹪以上,手术期间没有死亡病例出现.全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时都带有气管导管,手术后有11例气管切开,术后有6例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作者认为,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和强化麻醉检测等,是控制患者颅内高压、预防脑水肿和减小手术麻醉风险的有力措施.

    作者:金光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甲胎球蛋白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甲胎球蛋白和癌胚抗原联合应用在检测和诊断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按照知情同意原则分别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同期的73例健康的体检者,分别组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中的所有患者分别进行甲胎球蛋白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并准确记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两种癌症标志物相较于对照组在各级含量比较中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当将两个指标联合作为肝癌诊断指标时,如选择甲胎球蛋白超过25 μg/L和癌胚抗原超过5 μg/L为肝癌阳性,则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分别为80.82%(59/73)和74.58%(44/73).若以甲胎球蛋白超过500 μg/L且癌胚抗原超过5 μg/L为肝癌阳性,则患者的肝癌检出率为74.58%,此时肝癌检测的特异性为74.58%.结论 甲胎球蛋白和癌胚抗原结合是值得广泛推广的诊断标准.

    作者:聂海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