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基层医院行麻醉术临床分析

刘曙光

关键词:老年患者, 基层医院, 麻醉方法, 生命指征
摘要:目的 对老年患者基层医院的麻醉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疾病情况及手术方式分别采用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除3例采取上腹部椎管内麻醉的研究对象出现血压和心率变化较大,在给予麻黄碱和阿托品等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其余研究对象术后各生命指征平稳,无死亡病例;结论 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基层医院麻醉中各具优势,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方式等综合资料选取适当的麻醉方法可以确保麻醉的效果.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

    目的 总结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38例下肢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37例患者阻滞效果完善,单纯应用神经阻滞即可满足手术要求.患者手术前后HR及BP无明显变化.术中仅1例患者发生了恶心、呕吐反应,未予特殊处理.其他患者均未出现无不良反应.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是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吴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62例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前TACE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术前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行肝癌切除术的16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03例直接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62例行TACE治疗后再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疗效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和3年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进行比较,术后1年2组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2组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切除术前行TACE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锋;延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疗效研究

    目的 分析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椎管内麻醉后出现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患者4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及视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的麻醉效果良好,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是会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临床上给予该病症患者适当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病情.

    作者:黄谋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足月儿呼吸窘迫综(RDS)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且符合RDS诊断标准的足月儿共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分娩方式RDS发生风险的高低,比较不同胎龄不同分娩方式RDS发生风险的高低.结果 80例RDS足月儿中66例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RDS发生率与非选择性剖宫产、阴道分娩相比明显升高,其有显著差(P<0.005).80例RDS患儿中37-38+6w选择性剖宫产患儿60例,39-41+6w选择性剖宫产6例,37-38+6w选择性剖宫产患儿RDS发生率比39-41+6w选择性剖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是足月儿RDS发生的高危因素.如果条件允许,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应在39周以后进行,可明显降低RDS发生.

    作者:王宝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63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疗分析

    目的 对163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63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方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于单一用药治疗方案.结论 联合用药方案(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可以作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张军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96例早产病因分析与临床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早产病例9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早产病因常见的有胎膜早破、生殖道炎症、妊高症及多胎妊娠.结论 早产对母婴危害极大,正确分析早产发生的常见病因,对早产要积极预防,对有早产先兆的病例采取有效措施,延迟孕龄,提高生存率.

    作者:张雪梅;任凤岩;董宇明;齐月;张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4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护理措施体会.方法 选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手术患者140例,给予健康教育路径等护理措施,体会总结回顾.结果 14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经过恰当的术前术后护理,均痊愈出院,患者无中转开腹,无合并症加重、大出血、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恰当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及合并症加重的关键.健康教育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付秀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

    手术室环境特殊,工作稍有不慎,就会给患者造成伤害,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因此,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是永恒的课题.

    作者:陈梅英;郭延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本文报告运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效果.方法 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CT片三维定位、血肿大层面运用YL-1型经皮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清除血肿.结果 操作安全简便、疗程短、费用低.住院时间6~14 d,平均8 d.结论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满意,有CT的医院均可开展.

    作者:张海河;白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乳腺癌康复俱乐部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并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1].由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治愈率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在综合治疗后获得长期生存.由于手术切除一侧或双侧乳腺,造成身体可见部分的女性性征器官的缺失,加上化疗后脱发,影响了与夫妻之间的关系,失去了与他人交往的信心和去公共场所的兴趣[1],从而在自我形象、心理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以至于不愿意或不能正确利用社会所提供的各项支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

    作者:高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受损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其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相关性护理

    目的 从多个方面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护理要点,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化疗成功率.方法 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下,从一般护理、心理疏导护理及化疗药物专科护理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临床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要点及心得.结果 加强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可明显减少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保证化疗顺利进行.结论 良好的护理工作是保证白血病患者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燕双;江美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疗效(附21例报告)

    目的 对肾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对象为被确诊为肾输尿管结石的患者21例,给予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中21例,经首次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18例,占85.71),3例经二次体外振波碎成功碎石,占14.29%;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针对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可作为首选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付磊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人磨牙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一次性根管治疗牙髓坏死的老年人磨牙术后疼痛及疗效.方法 选取50~60岁牙髓坏死的老年人磨牙共110颗.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一次法和多次法完成根管治疗.根管预备均采用Protaper机用镍钛锉,比较两组根管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对老年人磨牙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佟小辉;季丽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基层医院行麻醉术临床分析

    目的 对老年患者基层医院的麻醉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疾病情况及手术方式分别采用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除3例采取上腹部椎管内麻醉的研究对象出现血压和心率变化较大,在给予麻黄碱和阿托品等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其余研究对象术后各生命指征平稳,无死亡病例;结论 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基层医院麻醉中各具优势,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方式等综合资料选取适当的麻醉方法可以确保麻醉的效果.

    作者:刘曙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单纯口服胺碘酮组(对照组,72例)和胺碘酮加厄贝沙坦组(治疗组,74例,厄贝沙坦150 mg/d),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 共146例患者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1、3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大小无明显变化,6个月后治疗组左房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作者:范宇鸣;李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颅骨固定体治疗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附30例报告)

    目的 总结颅骨固定体治疗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的治疗经验,评价疗效.方法 30例患者均在一期手术的同时采用颅骨固定体进行碎骨片原位复位颅骨成形术.结果 全部病例骨瓣成形效果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颅骨固定体治疗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永庠;邓元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适应性康复训练对颈髓损伤后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适应性康复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术后直立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体位练习等早期适应性康复训练.结果 两组术后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髓损伤患者早期使用适应性康复训练,能有效减少直立性低血压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范存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两种化学治疗方案治疗术后乳腺癌的临床比较

    目的 对比观察临床应用TA方案与CAF方案治疗术后乳腺癌的疗效及经济性.方法 选取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确诊为乳腺癌在我院行术后化学治疗的病历75例,其中使用TA方案治疗的35例(n=35),使用CAF方案治疗的40例(n=40),评价两组疗效、毒性反应并进行药物经济学比较.结果 TA组总有效率为82.87%,CAF组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心脏毒性和肝功能异常,程度较轻,均能耐受.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CAF组每增加1个效果单位仅需药品成本39.77元,明显优于TA组的127.65元.结论 TA方案的疗效优于CAF方案,但CAF方案有利于减轻患者负担,可作为低收入乳腺癌患者的首选辅助化学治疗方案.

    作者:高振发;史立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观察胺碘酮长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分析胺碘酮长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房颤患者80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长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组患者两周内的转复率为80﹪(32/40),总有效率为85﹪.平均左房内径为(42.5±5.5) mm,LVEF为(48.5±4.5)﹪,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两周内的转复率为60﹪(24/40),总有效率为70﹪.平均左房内径为(46.5±5.6)mm,LVEF为(53.5±4.6)%,无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转复率、总有效率、平均左房内径、LVEF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长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颤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郑新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