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娜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 承担着护理教学的任务 , 急诊科是本院急救的前沿阵地 , 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及危重症患者.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种复杂 , 护理实习生在急诊科学习的内容更丰富、实习的难度更大、风险也更高 , 为了对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和保证护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 这就对本科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吴超;王黎黎;路静 刊期: 2013年第26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 以肝脏为靶器官 , 并可引起多种损害的传染病 , 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 , 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吉林省东辽县凌云乡卫生院历年来乙肝发病率均位于各病种的前三位.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流行因素和制定相应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 现将我县 2008~2012年乙肝疫情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作者:王诗毓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足并溃疡创面患者 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6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传统的保守治疗.结果 观察组 26例患者移植皮瓣血供情况均良好,皮瓣均成活,创面均达到甲级愈合,随访 12个月,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良好,患者行走正常,22例患者足背外侧有轻微麻木感.对照组 26例患者中,12例患者创面愈合,14例保守治疗失败,终选择手术进行治疗后创面愈合,术后 3例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不佳.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 P<0.05).结论 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可以有效地修复创面、促进创面的愈合,还可以部分恢复患者的修复处感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罡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并对比会阴切开术与未行会阴切开术对术者产后恢复情况的不同影响.方法 选择 150例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头位的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会阴切开术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 (n=75)产妇行会阴切开术,对照组 (n=75)产妇未行会阴切开术;对照分析 2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产妇的产后愈合情况、产后 3~6个月性生活满意率、产后 6个月性生活中女方主动率均优于观察组 ( P<0.05).结论 会阴切开术可以减少会阴前部组织损伤,但是会阴切开的危害是明确的且缺乏证据支持预期益处,临床医生应该避免滥用此术,采用分娩镇痛技术能够让产妇更加安全、更少痛苦地完成正常分娩.
作者:胡守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检测 TSP-1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成模后随机分成两组,糖尿病组和多贝斯组,其中,多贝斯治疗组在出现糖尿病表现后按 100 mg/kg/d,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只在同期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1、3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中 TSP-1阳性反应及其分布.结果 各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 TSP-1蛋白质阳性着色的积分光密度值均较正常组降低 ( P<0.05).结论 TSP-1蛋白质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并与病程有关,提示 TSP-1表达不足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原因之一.
作者:江雪丰;周希瑗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乳酸杆菌与双唑泰联合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 10月至 2012年 11月收治的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 32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给予乳酸杆菌与双唑泰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乳酸杆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 132例,总有效率为 93.75%,对照组治愈 96例,总有效率为 82.50%,两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乳酸杆菌与双唑泰联合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轶雪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疾病控制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利于改变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延长患者生命.通过健康教育,大多数患者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了遵医行为,半年后的调查统计显示,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
作者:吕夕祥;陈春霞;金正敏;孙卫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对应用早期腹腔置管灌洗技术对患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本院收治的 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后,平均每组 35例.采用常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早期腹腔置管灌洗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急性胰腺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腹水淀粉酶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胰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早期腹腔置管灌洗技术对患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玉珍;白奎;高海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对本站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方法进行探索,并对其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随机抽取本站红细胞悬液 4℃保存 9 d以内 20u,随机分成甲组 10u,加甘油速度 40滴 /分和乙组10U加甘油速度 120滴 /min,分别进行甘油化,-80℃冰冻及用 ACP215全自动血细胞处理仪解冻.甘油化处理,进行质量检测:甲组游离血红蛋白 (0.14±0.05) g/L;乙组游离血红蛋白 (1.01±0.02) 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甲乙两组其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站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方法高效高质,值得推广.
作者:柴婷婷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超声钙化分型对甲状腺钙化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行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灶,后经本院外科手术治疗并明确病理诊断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钙化灶形态、大小将其进行分类.共分 4种类型:I型钙化,即砂砾样微小点状钙化;II型钙化,即斑点斑片状钙化;III型钙化,即长条形或弧形钙化;IV型钙化,即囊性结节内钙化,以囊性为主.比较不同钙化类型结节终的病理分型与其良恶性的关系.结果 I型钙化在恶性结节中的比例远高于良性结节,II型钙化在良恶性结节中的比例无明显差异,III型钙化结节偏良性,IV型钙化为良性结节的标志.讨论超声检查甲状腺钙化结节的钙化分型与其结节良恶性有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刘燕;张丽平;王蓓蓓;刘俊香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无保护接生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方法和效果,降低分娩住院费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年 10月月本院采用新式无保护接生法接生的初产妇 185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以2012年 8月采用传统接生法的初产妇 18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未作会阴侧切,会阴仅有 121例一度裂伤,45例二度裂伤,19例会阴均完好无创口,对照组会阴侧切 112例 (60.54%),22例一度裂伤,41例二度裂伤,7例会阴无创口.结论 新式无保护接生理念的应用可明显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明显降低对会阴损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顾春美;胡金菊;刘娟;陈虹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旁 (太阳穴 )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眼底病的护理要点.方法 遵医嘱采用复方樟柳碱为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患者进行颞浅动脉旁 (太阳穴 )注射.结果 接受注射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观察视力变化,视力显效 29.6%,有效 66.3%,无效4.1%.结论 通过充分的评估与准备,遵循技术操作规范、变换注射部位等原则,做好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水玲;曾素华;黄思建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管状胃的制作及食管癌患者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89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实施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资料,进行.术后随访,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 本组 64例患者中,无胸 -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及胸 -胃漏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管状胃代食管治疗食管癌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胸胃漏、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远期生活质量高.
作者:孟庆山;唐东方;李昌盛;周永力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 Z250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1年 1月至 2012年 6月间收治的 46例 (58颗牙 )牙体楔状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 Z250复合树脂修复治疗,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修复后随访1年发现,修复成功54颗,修复失败4颗,修复成功率为93.1%.结论 Z250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临床效果好,修复成功率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李荣亮 刊期: 2013年第26期
2012年 7月 5日下午 18:00时市疾控中心接到市妇婴医院电话:该院目前收治 20余例来自某幼儿园腹泻、腹痛、发热、恶心患儿.接到报告后市疾控立即派专业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 , 经核实该幼儿园 7月 4日起 , 即有部分幼儿出现腹痛、腹泻症状, 市疾控中心按照<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进行中毒调查、处理.经过核实调查 , 确定这是一起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毕璇;许文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本文探讨了临床中药学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其发展需与多学科联系,利用现代科学实验数据开展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并规范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在以中医理论指导下,拓展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范畴,更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作者:吕丽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创伤后成长是指亲历者在与具有创伤性质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抗争后所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骨科患者多因无法预知的突发事件造成躯体创伤 , 甚至残疾、丧亲等严重后果.心灵与肉体的创伤, 致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 , 影响治疗和康复.
作者:田增英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手足小关节受累为主 , 关节肿痛呈发作与缓解交替进行 , 晚期关节结构破坏 , 导致关节僵硬畸形、功能障碍 [1].我国的发病率 0.32%~0.36%, 可在任何年龄发病 , 以 20~45岁多 , 女性为男性的 2~3倍.本病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作者:杜莹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 将 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18例,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吞咽障碍联合治疗.2组在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结果 护理干预后 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艳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比较相同剂量米非司酮分服与顿服在终止 10~1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2年 1月至 2013年 1月间在本院住院进行药物流产的患者 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米非司酮分服组 (100例 )与米非司酮顿服组 (100例 ),分服组:口服米非司酮 50 mg,12 h后再服 25 mg,连服 2 d,共150 mg;顿服组:在第一天直接口服米非司酮 150 mg.两组都在第 3天上午服米索前列醇 600 μg.服药前后各禁食 2 h以促进药物吸收.观察两组疗效并随访,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药物流产临床疗效、胚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 分服组与顿服组相比,胚囊排出时间较少且临床疗效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其余各方面指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自行缓解无须特殊处理.结论 分服米非司酮与顿服米非司酮在流产效果上相比较,优势明显.
作者:林艳;程丽师;李粤娜;朱春丽 刊期: 2013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