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春美;胡金菊;刘娟;陈虹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 10月至 2012年 10月期间,本院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的 4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 )和观察组 (护理干预 ),每组各 24例,平均随访 6个月,对两组术后脊髓功能、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脊髓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曹丹娜 刊期: 2013年第26期
本文分析 17例成人多囊肾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认为详细询问家族史及 B超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对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小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在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定位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 2005年 3月至 2012年 12月对 193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通过多导多方式术前脑电监测,神经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学等综合评估进行定位.结果 适合外科手术者 195例,经过手术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术前癫痫灶精确定位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所以做好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的护理,较好的完成监测任务,对术前精确定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洁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对比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的术后应激反应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 2011年 2月至 2012年 10月间,分为两组(n=30)单孔腹腔镜组简称 D组 30例,传统阑尾手术组简称 C组 30例,分别在手术结束即时(T 1),与结束后 6 h(T 2),结束后 24 h(T 3),结束后48 h(T4),抽取静脉血8ml,分为四份,采用相应方法检测血糖、胰高血糖素、皮质醇与纤维蛋白原,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组血糖、胰高血糖素、皮质醇与纤维蛋白原在 T 1~T3时段内所测得数值较 C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4时间段所测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传统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严重程度低.
作者:朱波;李柏文 刊期: 2013年第26期
通过本科室 2012年 10月至 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将诊断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从中抽出 50名,针对患者疾病的不同以及患病程度的轻重本院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也从中体会到虽然是同类型的患者,但是因为其疾病发展的时期不同所以采取的护理措施也是不同的,这样才会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丁娅婕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比较肝胆外科患者手术后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方法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而探讨能显著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本院2012年5月至2013 年4月治疗的12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肝胆外科中的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即几种方法相结合,观测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开始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且两组无积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方法能使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广大临床医护工作者推广和应用.
作者:代胜云;邵淑萍;张瑞风;宋良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旁 (太阳穴 )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眼底病的护理要点.方法 遵医嘱采用复方樟柳碱为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患者进行颞浅动脉旁 (太阳穴 )注射.结果 接受注射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观察视力变化,视力显效 29.6%,有效 66.3%,无效4.1%.结论 通过充分的评估与准备,遵循技术操作规范、变换注射部位等原则,做好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水玲;曾素华;黄思建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年来对 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AFS分期 -Ⅳ )采用腹腔镜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80例中 76例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 30~150min,行异位病灶电凝术 32例,粘连松解术 27例,输卵管造口术 1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 65例,单侧附件剥除术 36例,双侧附件剥除术 13例,其中 4例因盆腔广泛粘连操作困难,转开腹手术.随访观察得知,74例患者痛经症状减轻或消失,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手术创伤小,而且安全有效,具有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作者:宋娇 刊期: 2013年第26期
椎弓根钉内固定是胸腰椎手术中所常采用的固定方法 , 其取出除在原手术医院施术外, 常到其居住地县乡医院取出 , 因手术简单 , 常使手术者草率而难堪 , 我结合本人近年取椎弓根的经验, 浅谈所遇问题及处理方法.
作者:刘连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瘢痕妊娠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 年5 月至2012 年8 月收治的18 例病例资料.结果 9 例停经后B 超发现瘢痕妊娠,6 例于人工流产术中发生大出血,3 例人工流产术后少量阴道流血不止.其中4 例药物保守治疗成功,6 例行病灶切除,8 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成功,无子宫切除者.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卢萍;许传娟;赵金慧;董月霞;张晓慧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比较相同剂量米非司酮分服与顿服在终止 10~1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2年 1月至 2013年 1月间在本院住院进行药物流产的患者 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米非司酮分服组 (100例 )与米非司酮顿服组 (100例 ),分服组:口服米非司酮 50 mg,12 h后再服 25 mg,连服 2 d,共150 mg;顿服组:在第一天直接口服米非司酮 150 mg.两组都在第 3天上午服米索前列醇 600 μg.服药前后各禁食 2 h以促进药物吸收.观察两组疗效并随访,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药物流产临床疗效、胚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 分服组与顿服组相比,胚囊排出时间较少且临床疗效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其余各方面指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自行缓解无须特殊处理.结论 分服米非司酮与顿服米非司酮在流产效果上相比较,优势明显.
作者:林艳;程丽师;李粤娜;朱春丽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为研究 SPECT骨显像在运动员足舟骨应力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一男长跑运动员,22岁,左足背部疼痛、肿胀 4个月,症状时好时坏.MRI检查,可疑足舟部骨折.一男足球运动员,19岁,右足部疼痛 3年,伤后半年行 MRI检查,示右足足舟骨线性骨折.两患者均行SPECT核素骨三相扫描.结果 结合病史及体征,核素骨显像为阳性,两例患者均诊断为右足足舟骨应力性骨折.结论 SPECT骨扫描在诊断运动员足舟骨应力性骨折中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崔时珍;董全宇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 7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5例,两组均采用 2HRZE/4HR方案,治疗组在2HRZE/4HR方案治疗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结果 治疗组在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 P<0.01,P<0.05).结论:转移因子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史来;郑梓坤;陈为凯;Wei-Kai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本院诊治的 80例足月分娩产妇,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 )和观察组 (护理干预 ),每组各40例,根据分娩疼痛分级标准,对两组分娩疼痛程度和分娩方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娩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自然分娩率明显升高,剖宫产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娩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分娩疼痛,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尹瑞芬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对应用早期腹腔置管灌洗技术对患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本院收治的 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后,平均每组 35例.采用常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早期腹腔置管灌洗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急性胰腺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腹水淀粉酶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胰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早期腹腔置管灌洗技术对患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玉珍;白奎;高海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手足小关节受累为主 , 关节肿痛呈发作与缓解交替进行 , 晚期关节结构破坏 , 导致关节僵硬畸形、功能障碍 [1].我国的发病率 0.32%~0.36%, 可在任何年龄发病 , 以 20~45岁多 , 女性为男性的 2~3倍.本病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作者:杜莹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奥曲肽 +乌司他丁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于 2012年 2月至 2013年 2月收治的 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奥曲肽 +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48例治愈,12例有效,7例好转,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8.5%.结论 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奥曲肽 +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宗敬;范猛;郭培东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通过对本院门急诊 2012年下半年抽查处方的点评,了解本院门急诊患者处方用药的基本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 2012年 7月至 12月门急诊处方 600张,对抽查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0张处方中,人均用药 2.0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8%,注射剂使用率为37.83%,基本药物使用率为 10.1%,单张处方金额为 240.88元,处方合格率为83.8%.结论 本院门急诊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加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作者:宁鑫;韩铭;李清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Plk1、Ki67和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60例肝癌组织和 20例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癌旁组织中Plk1、Ki67和 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 60例肝癌组织中Plk1、Ki67和 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3.3% (50/60)、76.7%(46/60)、78.3%(47/60),20例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中均未见表达.Plk1、Ki67、Survivin 在 HCC 中的表达均与包膜侵犯、癌栓形成及肿瘤转移有关 ( 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lk1与Ki67、Survivin与Ki67、Plk1与 Survivin的表达相关 ( P<0.05).结论 plk1、Ki67、Survivin三者联合检测可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作者:刘起胜;刘怀;彭微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门诊和病房的不同护理干预程度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1年 8月至 2013年 10月在门诊输液患儿 72例和病房输液患儿 84例,共 156例;评价不同护理干预程度对门诊组和病房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例数的影响.结果 病房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比门诊组患儿的留置时间长,门诊组患儿在留置针脱管及合并感染方面例数均明显高于病房组患儿的并发症,但在外渗方面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系统的专业护理干预以及对患儿家长细致的护理指导干预有助于减少病房和门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并延长留置时间.
作者:宋克华;臧丽芹 刊期: 2013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