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科学用血安全用血

叶冬霞;刘卫;李莲花;解芳;郝冬梅;赵迎春;李学

关键词:科学, 用血安全, 血液免疫学, 全血, 自体输血, 血液成分, 输血方法, 临床实践, 成分输血, 输血学, 资源, 输注, 患者, 成本, 弊端
摘要:血液为高成本珍贵资源,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管患者需要什么血液成分都输注全血,随着血液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和输血学的临床实践,对于输用全血的弊端,越来越深刻地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已很少输用全血,取而代之的是成分输血、自体输血.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进行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为主进行TACE治疗,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近期有效率(50.0%)高于对照组(45.0%),疾病控制率(85.0%)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期疗效上,观察组在1年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神经系统毒性高于对照组.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在不增加不良反应基础上,为中晚期肝癌行TACE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组合方案,但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永裕;张晓霞;刘永华;张泽富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holter对23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218例有缺血型ST改变(91.6%),其中72.48%的缺血性ST改变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占27.52%.结论 holter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应高度重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并积极治疗.

    作者:陆娟;陈永清;谭兴普;王士强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多灶性脑梗死的护理研究

    目的 研究对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急性多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160例,给予综合护理.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出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多灶性脑梗死患者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出血率,缩短出血时间.

    作者:陈文丽;谢素霞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关于中药的合理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关于中药如何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辨证、对比手法进行探讨说明.结果 结合相关病症的具体情况从选用适当药物制定给药剂量,针对病情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及服药禁忌等几方面做出探讨.结论 通过本次探讨分析,从中药使用,辨证论治,因人施药以及药物服用的禁忌等几方面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解决了中药的合理应用的相关问题.

    作者:肖学秀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慎独”精神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作用

    护理工作中的“慎独”精神,是指护士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职业道德和做人原则之事.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和一次性医疗耗材的采购发放工作,是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部门,也是院内感染防控的重点部门.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被要求建设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更加重视内部质量管控,其工作人员更加需要培养“慎独”精神.

    作者:康坦坦;张权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常规治疗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方法.结果 62例中,再通47例占75.8%,其中1~3 h内19例,再通率30.6%,3~6 h内20例,再通率32.3%,6~12h内8例,再通率12.9%,未通15例占24.2%.再通组死亡2例,死亡率4.3%;未通组死亡3例,死亡率20%.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STEAMI疗效确切,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为下一步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作者:李萍;陈汉武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定位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规避研究

    目的 探讨定位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以减少意外,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抢救室需要转运的危重患者372例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抢救室需要转运患者346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定位的救护模式进行转运,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流程,比较两种模式的转运效果.结果 采用定位救护模式后,对照组意外发生率平均转运时间、患者及疗区的满意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定位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能有效规避风险,提高危重患者转运安全性.

    作者:闫君艳;初娜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大脑后动脉第一段动脉瘤破裂因素分析和栓塞体会

    目的 对本院2010年以来治疗的6例大脑后动脉第一段(P1段)动脉瘤易破裂的因素和栓塞体会回顾性分析.方法 6例患者均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有两例患者入院后发生二次破裂.结果 有4例患者栓塞后恢复较好,1例患者栓塞后偏瘫伴偏盲,1例患者造影时2次破裂,急诊动脉瘤栓塞后,CT复查发现出血量较大,后引起脑疝,经去骨瓣减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P1段动脉瘤多见于年轻人,动脉瘤均较大,易发生2次破裂,急诊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减少2次破裂出血几率.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赵庆伟;喻博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乳晕入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60例

    目的 探讨乳晕入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取传统切除手术法,观察组60例采取乳晕入路切除手术法.结果 两组在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存在明显性差异,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乳晕入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温杏花;曾宪良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SLIPA喉罩全身麻醉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

    传统气管插管全麻,在置入喉镜时常见有咽喉黏膜的损伤出血,牙齿断裂,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尤其对于老年急症患者更加容易出现.SLIPA喉罩是新型喉上通气装置,呼吸道密封性佳,置入时无需喉镜暴露声门,易于耐受,心血管反应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应用于全麻气道维持和防止舌后坠,能有效完成气道通畅.作者通过对60例全麻手术应用SLIPA喉罩人工气道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叶琳燕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手辅助腹腔镜腹部肿瘤切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手辅助腹腔镜腹部肿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行腹部肿瘤切除术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ALS组手术时间少于LA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组缺口长度显著短于HALS组(P<0.05),在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住院时间、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辅助腹腔镜治疗腹部肿瘤具有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效果显著等特点,是腹部肿瘤切除的良好术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王军保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饮食疗法在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

    营养是机体生存转换和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在疾病状态下机体对营养的需求更高,骨折患者由于卧床、手术、炎症等引起机体内失血失液增多,营养物质消耗增多[1-3],而且骨折患者多由于突发事件,从而导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了消化和吸收功能.骨折后由于卧床,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肠道吸收能力差,易引起低蛋白、低维生素、贫血、便秘等[4],进而造成手术后组织修复愈合的能力低下,导致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5-7].及时补充营养,调整胃肠功能,正确饮食,使机体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利于切口的迅速愈合及全身康复.

    作者:蔡文香;王淑芹;刘凌云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整体护理,深入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根据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绪稳定,交流沟通能力有所提高,自理能力也得到提高.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晓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给予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临床效果评定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临床控制共28例,所占比例为70.0%;显效共5例,所占比例为12.5%;有效共5例,所占比例为12.5%;无效2例,所占比例为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中临床控制共20例,所占比例为50.0%;显效共5例,所占比例为12.5%;有效共6例,所占比例为15.0%;无效9例,所占比例为2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索仲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临床药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药学服务

    目的 了解本院多重耐药感染的基本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对多重耐药菌的药学服务.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本院多重耐药菌的状况,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结果 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及危害.结论 临床药师成为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团队中真正的一员,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安玉英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治疗100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12月对本院收治的100例脑瘫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基本治愈40例(40.0%),显效25例(25.0%),有效25例(25.0%),无效10例(10.0%),总有效90例,总有效率90.0%.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防治小儿脑瘫的方法,也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春笑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中医七情理论干预在清醒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医七情理论应用于清醒手术患者对围手术期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清醒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予以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的七情理论干预,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手术过程中监测记录患者焦虑程度、血压心率变化、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镇静程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中医七情理论干预能使清醒手术患者情绪稳定,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

    作者:王立红;魏兰双;王忠义;刘振泉;寇江翠;闫林英;杜永君;马秀文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采用薄层色谱法控制延生胶囊的质量

    延生胶囊为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制剂,由当归、白芷、制何首乌、独活、羌活、川芎、荆芥、苍术、防风、柴胡、麻黄、甘草、细辛十三味中药材组成,具有软坚散结、疏通经络,清洁血液,凉血化瘀,促进免疫细胞、增强提高NK细胞肿瘤杀伤活力的作用,对于肝癌、胃癌、肠癌、乳癌、宫颈癌患者,有明显的抗癌效果.中药治疗具有价格低,毒副作用小,标本兼治的优势.深得广大患者的青睐.该制剂目前没有质量检验标准,为了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作者应用薄层色谱法,分别用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对制剂中主要药味防风、麻黄进行鉴别.用来控制处方中防风、麻黄的质量.

    作者:王晓平;白岩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阿司匹林致胃穿孔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致胃穿孔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例因服用阿司匹林而致胃穿孔的患者,先进行体格检查,确诊后采用急诊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术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2周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采用胃穿孔修补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春文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浅谈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疾病本身的治疗,更希望获得更多的相关疾病的指导和健康保健知识.因人而异,采用有针对性教育、随机性教育等方法,对门诊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了解了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自我保健水平,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伟荣;沙小伟;毕艳玲 刊期: 2013年第30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