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范锡伟;甘新平

关键词:老年人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与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收治老年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32例,从胸痛症状,合并症,梗死部位和冠脉造影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中青年患者胸痛症状典型,合并症少,梗死面积小,多单支冠脉梗死;老年心梗患者胸痛症状多不典型,合并症,多梗死面积大,常多支冠脉梗死.结论 老年心梗患者合并症较多,心功储备差,胸痛症状多不典型,易误诊漏诊,临床工作中应引起注意.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重度妊高症剖宫产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高度妊高症剖宫产的护理配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例重度妊高症患者,给予剖宫产治疗,围手术期在各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重度妊高症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护理配合下,均顺利产婴,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重度妊高症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确保母婴安全,促进产妇康复.

    作者:孔玲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1183例高危妊娠筛查情况分析与干预

    目的 加强高危孕妇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调查2011年萍乡市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的孕妇,筛查高危妊娠,统一造册,定期检查随访管理.结果 筛查出的高危妊娠1183人,发生率为25.5%,排在前四位的高危因素是:疤痕子宫,年龄 ≥35岁;人流≥2次;妊娠合并内科疾病.高危妊娠者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比较高,经严密跟踪随访管理,高危妊娠产妇并发症不高.结论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有效保证母婴健康,努力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宋丽君;许金莲;李月芬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RNAi沉默核因子-B亚单位p65表达抑制胃癌细胞侵袭

    目的 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敲除胃癌细胞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B,NF-B)亚单位p65后,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p65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胃癌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65蛋白,分别采用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和Ttanswell检测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 siRNA转染组细胞p65蛋白明显被抑制,且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细胞所形成的软琼脂集落数和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 针对NF-B重要亚单位的p65 siRNA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研究发现,NF-B途径的激活是胃癌等肿瘤细胞生存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朱祥;朱灵;范钰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640层螺旋CT、超声心动图与左心室造影评价左心功能的比较研究

    目的 应用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导管法左心室造影定量评价左心功能,探讨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导管法左心室造影对左心功能评价的相关性及640层螺旋CT在冠心病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58例,均行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导管法左心室造影检查.结果 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导管法左心室造影等三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EDV、ESV、SV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853、0.799、0.778).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导管法左心室造影等三种方法检测EF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696、0.677、0.654).结论 640层螺旋CT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640层CT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功能.超声心动图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窦悦;吴东垣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股骨头置换术并发急性肺栓塞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护理

    总结了1例右侧股骨颈粉碎性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并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呼吸心跳血压等监测.规范胸外按压呼吸支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早应用溶栓,心肺脑复苏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和精心护理患者60天后康复出院.

    作者:刘改云;马秀祯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浅谈医院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

    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尤其是门急诊工作人员要与患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直接接触,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检验科就成为医院感染重点监控的高危区域.检验科工作人员须加强自我防护,医疗废物的处理方式,应避免其成为交叉感染的源头.

    作者:郭云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术后供皮区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烧伤整形植皮术后供皮区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30例患者烧伤整形植皮术后供皮区实施精心护理,干预供皮区疼痛、出血、感染等护理问题.结果 30例中有2例大腿供皮区出现少量散在黄豆大小脓疱,经清创换药后愈合,另1例患儿术后7 h后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经急诊清创手术及输血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其余7~12 d愈合.结论 重视并加强供皮区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李晓敏;王士仿;陈玉霞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脂肪肝的超声检查诊断体会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脂肪肝诊断的价值.方法 使用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进行检查.注意观察肝脏的形状,大小,肝脏内部回声的强弱以及分布是否均匀.结果 528例受检者中,查出脂肪肝96例.结论 超声检查对诊断脂肪肝具有经济、迅速、准确、无创、可重复性等有点,以及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

    作者:梁艳艳;陈伟军;梁启硕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规范化治疗的有效方法

    目的 探究社区2型糖尿病规范化治疗的有效方法以及规范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社区范围内将88例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实施规范化治疗前、后患者的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患者的体质指数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患者健康行为改变方面的差异情况.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化治疗以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其空腹和用餐后2 h后的血糖量、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等方面的体测数据以及患者对糖尿病认知程度、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都有了相应的改善,并且两组之间是存在统计学差异的(P<0.05).结论 在社区范围内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治疗是有必要的,而规范化治疗中的一些有效方法仍然需要我们继续研究.

    作者:吴广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8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8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其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指导康复期活动及饮食等综合护理.结果 80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20.76±42.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0.05±85.35)ml,术中无中转开腹,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1.8)d.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微创、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确保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夏宝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它们对HIE 患儿病情进展、病情程度、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符合新生儿HIE诊断标准的病例39例,分为轻度HIE 组和中重度HIE 组,选取同时期出生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新生儿不同时间的血清NSE浓度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新生儿血清NSE浓度与新生儿HIE相关,且与其严重程度正相关,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中NSE水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HIE和脑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

    作者:孙玉梅;肖绪武;王金元;宋萃春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全麻诱导呼吸机支持通气治疗重度和危重支气管哮喘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常规治疗不能缓解的支气管重度和危重哮喘,在ICU环境内,全麻诱导呼吸机支持通气治疗下的疗效.方法 使用丙泊芬、维库溴铵、芬太尼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通气,同时给予解痉、平喘、祛痰、抗过敏、抗感染、输液及营养支持、保持内环境平稳.结果 37例完全缓解,1例死亡.结论 常规治疗不能缓解的重度和危重支气管哮喘,应转入ICU给予全麻诱导呼吸机支持通气治疗,以获得较好的疗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胜文;李莉红;王慧慧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临床医师应慎用大黄及其复方制剂

    目的 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研究大黄的主要成分并列举应用实例来阐述观点.结论 大黄及其复方制剂长期滥用有严重的副作用.结果 临床医师应慎用大黄及其复方制剂.

    作者:杨金华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脑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范宇宏;张晓冬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浅谈合理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性损害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肋,成为社会性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管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英丽;李芙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直接PCI患者LVEF与BNP的相关性及其预后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直接PCI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脑型钠尿肽(BN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LVEF与血BNP对于直接PCI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57例连续选入的接受直接PCI植入支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入院后24 h内、1周、2周、1月和6月进行血BNP检测及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析MACE与BNP以及LVE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入院后24 h内、1周、2周、1月和6月的血BNP与LVEF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6(P=0.000)、-0.891(P=0.000)、-0.887(P=0.000)、-0.871(P=0.000)和-0.876(P=0.000).随访1年,共发生MACE 36例,MACE与入院后24 h(r=0.742,P=0.000)、1周(r=0.719,P=0.000)的血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MACE与入院后24 h(r=-0.813,P=0.000)、1周(r=-0.762,P=0.000)、2周(r=-0.867,P=0.000)的LVEF呈显著负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1周的BNP值以及入院24 h的LVEF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入院1周BNP的ROC曲线下面积0.812(P=0.000),其面积95%可信区间为[0.729,0.893],不包括0.5;入院1周LVEF的ROC曲线下面积0.822(P=0.000),其面积95%可信区间为[0.764,0.923],也不包括0.5;入院1周的BNP值以及入院1周的LVEF的拐点分别为226.36ng/L和48%.结论 对于接受直接PCI植入支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与LVEF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入院1周的BNP值以及入院24 h的LVEF可有效预测入院后1年内的MACE事件发生情况.

    作者:张鸿举;刘孝钧;尚咏琦;梁毅;丁少娟;王相智;吴慧敏;李文;李莉;叶兴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显性遗传型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肾损害1例

    目的 探讨显性遗传型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肾性损害.方法 报告1例显性遗传型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肾性损害并从病史及化验进行分析.结果 此患者肾损害非原发性而是由显性遗传型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导致的肾损害.结论 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是一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发生慢性间质性肾损害的较为罕见,及早明确肾脏病理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秀娟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舒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镇痛的对比观察

    目的 分析探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ASA Ⅱ~Ⅲ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74例,随机分成舒芬太尼(观察组)和芬太尼(对照组),每组各37例.分别记录术后4 h、8 h、l2 h、24 h、48 h各时间段内的疼痛、镇静、恶心、呕吐评分.结果 术后4 h、8 h、l2 h、24 h、48 h各时间段内观察组的疼痛、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镇静效果好,优于芬太尼,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伟峰;李彦梅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赣南地区药物性肝损害人群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赣南地区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到2012年5月在赣南地区就诊的1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特征和预后.结果 100例患者中女71例,男39例,平均年龄(45.3±10.5)岁.导致肝损害的药物中以抗结核药为主(38.0%),其次为中药(21.0%)、减肥茶(14.0%)、抗微生物药(9.0%)等.临床类型中胆汁淤积型多(50.0%).临床主要表现包括疲乏(74%)、纳差(55%)、黄疸(54%)、恶心(46%)、呕吐(36%)、腹胀(25%).临床治疗组治愈65例,好转24例,无效10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9.0%,死亡率为1.0%.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无特异性,可由多种药物引起,应早期诊断,停用致病药物,保肝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吴雄健;刘洪荣;廖跃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认知疗法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疗法在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上的作用.方法 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心理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评定.结果 将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因子分及总分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A组)的多项因子分和总分在治疗结束后均显著降低.对照组(B组)只有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认知疗法合并抗抑郁剂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能取得较理想效果.而单纯抗抑郁剂治疗仅能缓解患者的部分症状,远期疗效不理想,易复发.

    作者:刘臣;宋丽波 刊期: 2012年第34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