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朝;张同军;王忠义;孙学飞;靳红绪
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尤其是门急诊工作人员要与患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直接接触,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检验科就成为医院感染重点监控的高危区域.检验科工作人员须加强自我防护,医疗废物的处理方式,应避免其成为交叉感染的源头.
作者:郭云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究社区2型糖尿病规范化治疗的有效方法以及规范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社区范围内将88例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实施规范化治疗前、后患者的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患者的体质指数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患者健康行为改变方面的差异情况.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化治疗以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其空腹和用餐后2 h后的血糖量、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等方面的体测数据以及患者对糖尿病认知程度、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都有了相应的改善,并且两组之间是存在统计学差异的(P<0.05).结论 在社区范围内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治疗是有必要的,而规范化治疗中的一些有效方法仍然需要我们继续研究.
作者:吴广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对ABCD2评分法预测TIA发作后7天内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 对132例TIA患者采用 ABCD2评分,并根据分值分为低(0~3)分、中(4~5)分、高(6~7)分危组,观察各组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7 d内各组脑梗死发生的比例分别为低危组2.5%、中危组8.9%、高危组25%.统计分析χ2=10.88,P<0.01.结论 ABCD2评分值与TIA患者脑梗死风险呈明显正相关.ABCD2 评分法简便易行,是 TIA患者分层评价的有效方法.
作者:童兴剑;刘伟 刊期: 2012年第34期
基于现代护理模式和医疗体制的改变,现代护理对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因此笔者主要从专业的技能、良好的沟通、周到的服务并兼具人文素养等方面对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指出了这些职业素养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性.
作者:彭春霞 刊期: 2012年第34期
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范宇宏;张晓冬 刊期: 2012年第34期
随着科普知识的普及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的在进步,健康开始成为生活的主流,人们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养生,包括吃养生食品,做养生运动等等.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康体检也逐渐受到了大家的认可.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单位组织去体检的,所以体检项目也是由于不同的需求而不同.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电脑的普及,医院在体检时开始借助影像学的技术,常用使用的是X线检查.X射线的使用如何才能做到物有所值,物尽其用呢?本文主要通过举例几种健康体检中常用的放射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探索该类检查在实际运用中的合理性.
作者:于世梅;姜万霞;王文玲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应用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导管法左心室造影定量评价左心功能,探讨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导管法左心室造影对左心功能评价的相关性及640层螺旋CT在冠心病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58例,均行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导管法左心室造影检查.结果 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导管法左心室造影等三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EDV、ESV、SV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853、0.799、0.778).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导管法左心室造影等三种方法检测EF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696、0.677、0.654).结论 640层螺旋CT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640层CT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功能.超声心动图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窦悦;吴东垣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敲除胃癌细胞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B,NF-B)亚单位p65后,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p65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胃癌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65蛋白,分别采用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和Ttanswell检测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 siRNA转染组细胞p65蛋白明显被抑制,且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细胞所形成的软琼脂集落数和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 针对NF-B重要亚单位的p65 siRNA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研究发现,NF-B途径的激活是胃癌等肿瘤细胞生存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朱祥;朱灵;范钰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妈富隆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后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观察组术后给予妈富隆治疗3个月,对照组术后给予甲羟孕酮治疗3个月,将两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子宫内膜复发情况做对比.结果 妈富隆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短、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低,对照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长、复发率高.结论 妈富隆应用于TCRP术后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作者:陈井丽;郭历琛;陈粉合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影响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问题,明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改善护士与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影响着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与康复状态,更能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方法 通过调查护士、患者及家属,搜集整理出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及其住院期间存在的问题.结果 表明临床中,确实存在着诸多影响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问题.结论 护士不仅要从思想上提高对护患关系的认识,更要付诸行动,以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缓解自身的工作压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乔瑞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为了更加细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我院手术室紧跟医院发展步伐,近几年实行了分层级护理管理.由于手术室工作特点和疗区有着本质的区别:患者不需要长期守护,手术后安全送回病房即归病房护士进行下一步的继续治疗;护士护理患者没有互相联系性,两人一组配合手术,各组的患者不同;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安全管理和人员管理在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分量和作用.
作者:崔晶;徐颖超;丛丽霞 刊期: 2012年第34期
护理部从护理管理角度分析护士长工作的压力源,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指导护士长工作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关心体贴护士长,增加护士长的工作舒适感,使护士长能够集中精力做好管理工作,有效缓解了护士长的工作压力,调动了护士长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作者:邵聪文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神经胶质细胞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其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各种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突变或表达量的改变.BRAF基因,与神经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BRAF表达量是否与神经胶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相关,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在48例恶性程度不同的神经胶质细胞瘤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BRAF基因的表达量改变.结果 显示BRAF基因在恶性程度高的神经胶质细胞瘤中表达量较高,这提示我们BRAF基因的表达量可能可作为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一个判断指标,也为干预BRAF基因表达,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瘤恶变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莫学靓;雷建军;唐志晗;王佐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B超引导下经皮肺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肺脓肿临床应用进行评估.方法 在B超引导定位下用外科麻醉包中的穿刺导管对15例患者进行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15例肺脓肿患者在B超引导定位下全部操作成功,成功率达100%.成功后置管引流,每日冲洗、注入抗菌素.15例患者中,治愈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3%,其并发症低,仅0.07%.结论 该项技术用于治疗肺脓肿安全性和准确性很高,并具有疗效好、安全方便、定位准确、损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对肺脓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应军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对比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一科开展的经脐单孔LC(1组,n=32) 及同期完成的传统LC(2组,n=35) 的临床资料.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6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优于传统术式的美容效果以及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王建国;刘琪;薄涛;任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肝素在治疗妊娠中晚孕脐动脉血流的异常的临床疗效和使用的价值.方法 将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之间我院产科收治的144例妊娠28-32周的脐动脉血流异常的孕妇随机的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2例孕妇采取肝素进行治疗,而对照组72例孕妇采取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脐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孕妇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明显的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孕妇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肝素对于妊娠中晚的孕脐动脉血流的异常治疗具有效果的临床显著,而且整个治疗的过程比较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韦勇英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为有效开展A企业所属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了解该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的现状,提倡科学的饮食生活方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法 对该社区45岁以上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档案及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该社区人群文化层次低,缺乏自我防护意识,生活方式不科学.结论 开展社区居民高血压的卫生保健指导工作,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作者:杨杰;高雅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报告2例桥本氏脑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从而提高对该疾病多样临床表现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方法 分析2例桥本脑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结果 2例桥本氏脑病患者均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结论 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的桥本氏脑病病例较少见,应密切结合实验室检查,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作者:张卫红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孕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抢救措施与护理技巧.方法 对我科32例孕妇DIC患者进行一般对症治疗、低剂量肝素治疗、去除病因联合合理的预见性护理方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总治愈率为90.63%,死亡3例(妊高症1例、胎盘早剥1例、羊水栓塞1例).结论 对症治疗、低剂量肝素治理、去除病因后,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治疗孕妇DIC中效果理想.
作者:万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合并外阴肛周感染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化疗合并外阴肛周感染的患儿62例纳入本次研究中,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护理干预组,各31例患儿,其中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外阴肛周的感染情况,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儿的感染情况明显得到控制,有效率为93.5%,常规治疗组患儿的感染控制情况一般,有效率为70.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合并外阴肛周感染的患儿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情况,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周烨 刊期: 2012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