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王敏

关键词: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
摘要: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对恢复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75例符合标准的患分为2组,观察组(积极康复护理)39人,对照组(随访观察)36人.分别在刚入组、3个月末、6个月末的时候利用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对两组入选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在入选患者刚入组时通过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评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6个月末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在6个月末时较3个月末时也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本文主要是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28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液,以保证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咳出或被吸出.结果 28例气管切开患者通过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后,患者无任何不适,无1例痰痂和痰栓形成,无1例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气道内分泌物的粘稠度,有利于痰液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

    作者:牛月春;梁凤珍;袁秀梅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静脉输液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 对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对22例住院患者发生的静脉输液发热反应进行回顾性归纳和总结.结果 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环境因素、输液器材和药品质量、无菌技术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只有把好物品采购关,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患者营养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合理药物配伍、密切临床巡视,才能减少或杜绝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景坤;刘艳辉;邹丽艳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及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总结分析超声用于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特点,讨论超声用于临床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21例乳腺导管内癌拍摄超声,将所得图像与病理诊断结合,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超声分析,将乳腺导管内癌分为导管扩张型、局限性腺体增厚型、实性低回声结节型、混合回声型;钙化灶在肿块内可成散在或密集分布,有的可以接收到高阻力频谱血流信号.结论 通过超声,我们可以将乳腺导管内癌的形态清晰地展现出来,对该病诊断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部分图像不明显,则结合其他检查来确诊.

    作者:吴军召;杨铁健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胸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胸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胸椎病患者180例,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一周一次,三次一个疗程.于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采用VAS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并按改良MacNab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一个疗程完毕后本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效果优者140例(77.78%),良者20(11.11%),可者11例(6.11%),差者9例(5%),优良率88.89%,有效率95%.结论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胸椎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郭子龙;曲哲;辛自刚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8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例.结果 68例中存活51例,存活率75.0%;死亡17例,死亡率25.0%,但存活的51例患者中随机组2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与随机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均明显下降,但随机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多数有高血压、心脏病史,有些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史、糖尿病史.这些因素可导致血管壁损害,血液成分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尤其是房颤导致心脏内附壁栓子的不断形成,一旦大的栓子脱落,进入脑血管,便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由于梗塞面积大,侧枝循环代偿能力差,常造成大量脑细胞短期内变性、坏死,从而使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突然发病,急性期内病情重.本组资料显示,全部病例有单侧或双侧的肢体瘫痪,这也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相当一部分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头颅CT 24 h内不能发现病灶,因此应紧密结合该病的主要特征,并于24 h后再次复查头部CT,尽早作出正确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凶险,重在预防.一旦患病,应早期诊断,急性期注意降低颅内压,采取综合疗法,尽早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及干预,积极处理并发症、基础病,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应该用动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它.

    作者:石强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马铃薯片贴敷在治疗液体外渗所致局部肿胀的应用

    目的 探讨治疗液体外渗所致局部肿胀的方法.方法 将100例液体外渗所致局部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新鲜马铃薯片贴敷治疗(观察组)和50%硫酸镁湿敷治疗(对照组).结果 两组在治疗24 h,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72 h,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马铃薯片贴治疗液体外渗所致局部肿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陈秋敏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紫草油治疗三伏贴后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紫草油治疗冬病夏治三伏贴后起泡的效果.方法 32例冬病夏治三伏贴后起水泡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给予紫草油外涂,对照组则使用碘伏涂擦.结果 观察组局部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紫草油有去腐生肌、消炎止痛及加速上皮生长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三伏贴破损皮肤的愈合并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雷晓霞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胸腔积液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临床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36例胸腔积液患者,通过一系列检查确定其引发胸腔积液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 确定造成胸腔积液原因的患者有128例,不明原因的患者有5例.结论 通过一系列检查确定病发原因并进行相关治疗,对于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有较为明显的帮助.

    作者:卢新栓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两种术式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疗效比较及应用意义

    目的 探讨两种术式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疗效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150例(155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75例(采用超声乳化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变化及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眼压、视力、视野水平比较(t=3.12、3.45、4.01,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手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比较(t=5.62、4.85、4.98、5.02,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χ2=5.01、5.32、4.32、4.2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较眼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好具有眼压、视力、视野水平变化良好的特点.

    作者:孙鹏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

    目的 总结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钬激光治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后续随访1年,15例患者无排尿障碍、尿道狭窄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合并后尿道结石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易掌握、值得首选.

    作者:任山;朴仁京;翟德军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颈动脉系统盗血综合征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盗血的临床特点、机制及检查手段.方法 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MRI+MRA,TCD,颈部血管彩超,DSA检查比较.结果 3例患者均发现:①轻活动状态下起病;②体征,症状相对较轻,临床预后相对好;③头颅MRI分水岭区病灶多斑块,串珠样;④血管检查显示责任血管与责任病灶不一致;⑤临床治疗保证灌注压是关键.结论 在脑血管狭窄中出现与病变血管不一致的临床表现,要考虑颅内盗血现象,且DSA检查是直观可靠的手段;预后良好,但慎用扩血管药物.

    作者:钟秀玲;吴志强;陈仰昆;肖卫民;李爱萍;李婉仪;石铸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左旋甲状腺素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的治疗方法并根据妊娠结局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2011年间在本院就诊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100例,本文根据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与否分为无治疗组A组50例与治疗组B组50例.评价患者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追踪其妊娠结局,剖宫产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新生儿评分状况.结果 A、B组FT3、FT4、TSH治疗前后有着明显的变化,B组变化明显,接近正常.A组剖宫产率78%显著高于B组54%,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A组12%高于B组6%,新生儿Apgar评分A组高于B组.结论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适量应用左旋甲状腺素可明显降低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张耐茹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中药内外合治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内外合治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葛根芩连五炭汤口服灌肠,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葛根芩连五炭汤能改善中医主症积分(P<0.05),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雁梅;任京力;康美清;邢志霞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

    目的 考察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且合并DPN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弥可保进行治疗,于1疗程(15 d)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踝反射的抑制检出率与10 g尼龙丝压力觉检测平均压力觉异常点数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但治疗组增加更显著,增加幅度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缓解DPN临床症状,疗效较弥可保单药治疗更优,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马艳庆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中草药与西药相互作用的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中药与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促进中药的合理、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检索近年来文献,归纳研究方法、相互作用机制,从中西药配伍、药效学及药动学方面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进行探讨.结果 中西药物合用,药物之间可能因为配伍禁忌、药理协同、拮抗、相关代谢酶的被诱导或抑制,导致疗效的改变,增加或减少不良反应,甚至发生毒性反应.结论 应加强中西药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梦旻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选择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4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乳腺良性疾病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其血清CA153,CEA和CYFRA21-1含量.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血清CA153,CA1125和CEA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对照组及乳腺良性疾病组(P<0.05).三项标志物进行串联检测的敏感度和诊断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中的CA153,CA1125和CEA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辉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线粒体ND4基因12026A→G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延边地区T2DM患者线粒体ND4基因变异情况,探讨线粒体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orphism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对延边地区人群108例正常健康体检者、32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80例有家族史),进行线粒体DNA呼吸链复合物NADH脱氢酶第四亚单位(ND4)区域基因突变筛查及分析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结果①在3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线粒体DNA 12026 A→G变异20例(其中16例变异个体合并糖尿病肾损伤),其变异率为6.1%;在108例对照组中检出线粒体DNA 12026 A→G变异1例,其变异率为0.9%(χ2=3.740,P<0.05).②2型糖尿病患者中线粒体基因12026 A→G变异组与非变异组的FBG,HbA1c和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线粒体DNA 12026 A→G变异与延边地区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加重糖尿病的病情.②线粒体DNA 12026 A→G变异与FBG,HbA1c和Cr有关.

    作者:郑寿焕;李兰;车惠英;王敬衔;杨秀丽;姚庆春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与雷尼替丁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效果比较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在我国北方也是多发病之一,好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冬春两季.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吸烟、生活及饮食不规律、工作及外界压力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王红彬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2次/d,丹红注射液30 ml,1次/d,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2次/d.两组均为15 d一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血流变学参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两组临床疗效、NIHSS及血流变学参数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谷玉行;李平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谈中药调剂

    中药调剂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技术工作,是药物用于临床的重要环节,中草药有它的特殊性,西药或中成药都有外包装,一看就知道是什么药,而且一般不会一次开太多种药,而中草药则不然,一般一张处方有十几种药味,且一般人不认识它们.在实际工作中就碰到过,药店抓的药找我们帮看一下,有缺味的、分量不足的、抓错的,这不但达不到治病的效果,还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的检查,在新人上岗时,带教人员一定要按操作规程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养成一个好习惯.

    作者:郝茜俐 刊期: 2012年第35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