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5例宫颈癌介入治疗前后临床病理分析

马存凯

关键词:宫颈癌, 介入治疗技术, 介入栓塞化疗, 妇科恶性肿瘤, 子宫动脉, 治疗手段, 传统治疗, 不能手术, 手术结, 髂动脉, 发病率, 术后, 患者
摘要: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传统治疗以手术结合术后放、化疗为主.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术前或不能手术的患者经髂动脉、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旋转手法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粥样斑块的影响

    目的 观测旋转手法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粥样斑块的影响,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32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证实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患者,观察颈椎旋转手法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粥样斑块大小的影响.结果 旋转手法作用下,脑动脉的大流速Vmax明显增大,血流阻力指标PI和RI明减小(P<0.05).手法前后粥样斑块的大小分别为2.1 mm×1.2mm和2.2mm×1.3mm(P>0.05).结论 颈椎旋转手法能显著地影响中老年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但不会引起动脉粥样斑块的脱落.

    作者:林苏琼;俞乐;张峰;林勇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影响因素探讨

    ELISA法具有灵敏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被广泛用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检查、诊断,但在标本的采集、试剂的质量、操作的程序、结果的判断等方面受人为的因素影响较多,为了确保ELISA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保证临床安全用血,笔者就实际工作中常见的试验影响凶素进行了总结探讨.

    作者:孔莉娜;李北;李燕红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更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近4年治疗的巨细胞病毒性肝炎4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患儿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予以更昔洛韦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8.5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泉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PTEN、CyclinD1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PTEN、CyclinD1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45例宫颈鳞癌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患者,分别检测PTEN和CyclinD1蛋白,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我院45例宫颈鳞癌患者PTEN阳性13例占28.9%、阴性32例占71.1%,45例健康体检患者PTEN阳性43例占95.6%、阴性2例占4.4%;45例宫颈鳞癌患者CyclinD1阳性29例占64.4%、阴性16例占35.6%,45例健康体检患者CyclinD1阳性0例、阴性45例占100%.在宫颈鳞癌组织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低分化期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期.与临床分期也有关,临床Ⅲ期表达率明显高于I期~Ⅱ期.PTEN的阳性表达率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下降,低分化期阳性率明显低于高中分化期,随临床期别的增高而降低,临床Ⅲ期表达率明显低于I期~Ⅱ期.结论 PTEN和CyclinD1蛋白可作为临床诊断宫颈鳞癌的发展,早期诊断和科学评价肿瘤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生物学观察指标.

    作者:郭艳萍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35例宫颈癌介入治疗前后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传统治疗以手术结合术后放、化疗为主.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术前或不能手术的患者经髂动脉、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马存凯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Narc-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NARC-1蛋白在新两兰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健康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3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普通颗粒饲料喂养)和高胆固醇组(15只,高胆同醇组给予含高胆同醇的饲料),分别喂养12周后处死.分析两组动物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免疫组化检测检测两组动物主动脉组织NARC-1蛋白的表达.结果 高胆固醇组出现了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动脉内膜面粥样硬化病变而积为(27.41±2.12)%,与对照组(0.51±0.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证实NARC-1蛋白在高胆同醇组动物主动脉内膜壁较对照组组织呈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RC-1/PCSK9可能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对高胆同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药物防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艳平;丁矢;向秋玲;李雪兰;欧勇;袁莉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基于治崩三法的崩漏社区康复非药物疗法探讨

    目的 多角度探讨崩漏社区康复的非药物疗法.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平台,检索主题词崩漏,收集、整理、分析崩漏治疗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文献.围绕治崩三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可操作性强的非药物疗法组成综合康复方案.结果 塞流期可重点选择针灸、食疗以助止血;澄源期可重点选择针灸、食疗、音乐疗法,去除病因以治本;复旧期可重点选择耳针、心理、运动疗法以助重建月经周期.结论 在崩漏治疗的不同阶段,灵活、综合地运用多种非药物疗法,与药物治疗一起,给予患者综合康复,有利于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张聪;李柳骥;邢建民;侯中伟;翟烨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1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一年来1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出现低血糖16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透析1389例次,发生低血糖10例,共16次,其中低血糖昏迷1例.结论 血透中发生低血糖与萄萄糖能自由通过透析器膜,使用无糖透析液,降糖药物的作用,胰岛素拮抗作用下降等因素有关.需要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合理控制血糖,完全可以防止或减少低血糖发生.

    作者:陈浩;杨文慧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无肠道准备磁共振成像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无肠道准备MRI成像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6例大肠癌患者检查前正常饮食,无需清洁灌肠,无需口服或大肠内注入对比剂,进行无肠道准备大肠MRI检查,探讨无肠道准备MR[检查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26例大肠癌中盲升结肠癌5例,降结肠癌4例,乙状结肠癌4例,直肠癌8例,发生于结肠肝区3例,结肠脾区2例.大径约3.0-7.0 em.病变于MR-DWI像呈较明显高信号,对比明显.术前MRI可切除性评估正确率为89.5%.结论 无肠道准备大肠MR成像是一种无损伤、无痛苦、无需肠道准备以及无需注入肠道对比剂的大肠检查方式,配合DWI成像技术,有助于大肠癌的术前诊断及分期.

    作者:昝永广;曲林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配以优质护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治疗的78例性溃疡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对照组采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嘧啶4 g,蒙脱石散3 g,加生理盐水200 ml,两组患者均4周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操作简单,方便价廉,无明显副作用,有利于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雅丽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为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指护士学校毕业从事一段工作以后,又重新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是再提高的必经之路[1].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继续教育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教育领域,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对于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均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哮喘伴鼻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哮喘与鼻炎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和鼻喷剂,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1、3、6个月复诊,询问治疗后患者自上次随访以来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无症状天数,PEF,并检查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变应性鼻炎急性发作次数及无症状天数.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无症状天数,PEF,鼻炎急性发作次数,无症状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6月份治疗组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可改善哮喘症状,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可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病状,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改善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上、下呼吸道疾病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王秀梅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急性外伤性颈髓损伤的预见性护理体会

    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32例急性外伤性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性地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瑞丽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婴幼儿小阴唇粘连6例临床分析

    初潮前幼女就诊妇科常见的原因是外阴、阴道炎,占小儿妇科门诊的40%~50%,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学龄前幼女的调查发现外阴、阴道炎发生率为7.4%,其中80%为非特异性炎症,阴唇粘连的发生率为1.49%.

    作者:牛凤萍;李浩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产前健康教育对产妇生产过程及分娩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孕期定期产前检查并接受产前健康教育的117例孕妇为观察组,以同期仅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而未参加产前健康教育的102例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产程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第2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初产妇实施产前健康教育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

    作者:姚丽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胃管注入法应用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治疗特点,探讨采用奥美拉唑胃管注入法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所收治的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患者共15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治疗法,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法的基础上辅以奥美拉唑胃管注入治疗,具体为采取胃管注入奥美拉唑,剂量为0.6 mg/kg,1次/d,连续使用5 d.维持治疗持续到胃回抽物不再有咖啡样液体后,再行治疗1 d.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6.8%,对照组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胃管注入治疗对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效果较明显,与常规治疗法相比,更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林雪云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肺结核患者的出院指导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的出院指导方法.方法 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从心理、饮食、生活护理、用药等方面给予指导.结果 对我院2009年35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正确的出院指导,一年后随访结果32例未复发,占91.43%.结论 正确有效的出院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提高其生存及生活质量.

    作者:赵磊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症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如何预防避免等.方法 对24例≥60岁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总结.结果 24例患者低血糖常见原因有老年、降糖药物不合理应用、生活不规律、病程及低血糖的应激能力、夜间发生、药物种类及使用不当等.临床上多表现为典型低血糖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乏力、手抖等交感神经兴奋临床表现,也可以表现为脑部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很容易引起误诊及漏诊.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低血糖症且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临床医生应根据该类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特点,注意观察及时调整用药和治疗,以防可能引起的不可逆性损害.

    作者:谢立兵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器械清洗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方案

    目的 分析影响重复使用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方法 通过对清洗人员的清洗方法,清洗工具选择,清洗机维护保养等,对重复使用器械清洗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改进方案.结果 通过对器械清洗过程的调查,发现清洗质量与清洗机使用维护、清洗工具选择、清洗人员对清洗方法的理解、水温等有一定关系.结论 在器械清洗流程制定时,我们既要保证器械清洗质量、降低器械损耗,义要做到清洗液及清洗机的合理使用,加强对器械清洗环节、清洗用具的管理,做好清洗机维护工作,提高清洗效率,有效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作者:王雷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的护理体会

    宫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其优点是损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J],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我院近二年来广泛开展了官腔镜下的各类手术,尤其是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二年来共进行328例,现将手术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新红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