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地部分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调查及分析

徐建华;赵云学;徐公斌

关键词:住院患者, 梅毒血清学, 检测结果, 性传播疾病, 梅毒螺旋体, 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功能失常, 感染现状, 防治工作, 多器官, 组织, 总结, 脏器, 死亡, 全身, 侵犯, 破坏, 健康, 病变
摘要: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所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1].它几乎可侵犯全身各个脏器,造成多器官病变,功能失常,组织破坏甚至死亡.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中梅毒感染现状,为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011年1~9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6958 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AmpC酶的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患者下呼吸道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用头孢西丁纸片对产AmpC酶菌株进行初筛,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确证,用K-B法测定这些菌株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978株革兰阴性杆菌共检出产AmpC酶菌263株,检出率26.89%.产AmpC酶菌株对青霉素、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在66% 以上,对碳青霉烯类、四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在25%以下.结论 AmpC酶是形成多重耐药菌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规检测AmpC酶对有效控制产 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引发的医院感染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赵永新;王伟;秦静;陈素洁;张铁汉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剧烈头痛的诊治

    目的 探讨以剧烈头痛症状为主诉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方法 将18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实验组(9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实验组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均行腰穿,并根据腰穿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 对照组平均病程(13.54±3.01)d,实验组平均病程(10.34±2.77)d.实验组较对照组病程相对较短,恢复快.结论 轻型颅脑损伤以剧烈头痛症状为主诉的患者行腰穿能进一步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缩短病程,促进恢复.

    作者:周庆明;穆苍山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4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雷诺考特鼻内局部应用.结果 随访发现所有患者手术后鼻通气均得到明显改善;17例头痛头晕消失;嗅觉减退者5例恢复正常;术后8例复发,其中4例并发为变应性鼻炎.结论 鼻内镜下鼻窦炎患者应用鼻息肉切除术,在鼻窦炎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褚志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气囊仿生助产术在自然分娩中助产效果的观察

    目的 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助产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就诊于我院符合入选条件的产妇1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自然分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囊仿生术助产术,比较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分别为(4.98±2.34)h,(0.52±0.35)h及(5.38±2.42)h.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分别为(8.32±3.12)h,(0.87±0.23)h及(9.24±3.75)h.两组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4%(3/75),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为13.3%(10/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42).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中,观察组≤7分新生儿7例,≥8分新生儿68例;对照组≤7分新生儿16例,≥8分新生儿59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0,P=0.041).结论 气囊仿生助产术为一种有效的助产技术.

    作者:刘淑伟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吉林省砷中毒病区高砷区改水降砷现况调查

    1 项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下发<关于开展全国砷中毒病区和高砷区改水降砷现况调查的通知>(中疾控地病发[2011]8号).在全国开展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高砷区改水降砷防治措施落实现况调查,以便为国家制订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佟建冬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去除牙垫降低经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去除牙垫对降低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清醒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以探讨去除牙垫的可行性.方法 将10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清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去除牙垫固定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置牙垫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口腔异味溃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置管期间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6例,观察组无故意拔管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期间口腔异味及溃疡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清醒患者采用去除牙垫固定方法能增加舒适度、降低口腔异味及溃疡发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因此,去除牙垫在经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红;徐红宇;张铮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梅河口市中小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调查

    本文用酶联免疫法以我市城乡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进行比较.城市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严重高于农村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其原因除母婴围产期传播、输液传播外,接触传染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加强餐茶具及公共场所设施的消毒工作尤为重要,也是控制接触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贵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关节强直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Ⅰ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11例髋关节强直患者行Ⅰ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11例术后恢复顺利,平均随访28个月,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Ⅰ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关节强直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赫明堂;杨泽晋;张卫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患者的护理.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针对我院从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52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应用BiPAP 无创呼吸机的26例为治疗组;采用鼻导管长期低流量吸氧的26例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变化及动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结果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与治疗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疗效显著,可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菊贤;邓淑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复方丹参滴丸与普罗布考联用溶解颈动脉斑块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复方丹参滴丸联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溶解软斑块,以达到对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脑梗死发生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10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3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丸,3次/d,口服;普罗布考500 mg,2次/d,口服;阿司匹林300 mg,1次/d,口服,2周后改为100 mg,1次/d,口服,共28 d.对照组437例,给予普罗布考及阿司匹林口服(用法、用量同治疗组),并对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中有231例在28 d的治疗中斑块完全溶解,249例斑块缩小,有效率85.3%;对照组中105例斑块消退,99例块缩小,有效率46.7%.治疗组在用药期间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变化.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对颈动脉斑块溶解疗效确切,联合用药比单一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朱荣根;王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健康教育在住院产妇中需求效果观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逐步完善,母婴保健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方式已不能满足母婴保健知识和方式的需求,产妇出院后获得健康教育的途径也较单一.为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产后健康教育质量,本文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251例产妇进行需求调查分析,进一步完善了我院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卢彤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老年人心力衰竭175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用药的特点,为今后及早诊断、有效用药控制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的175例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老年人心力衰竭常有多种诱因及多种病因存在,临床诊治工作难度大,误诊率高、病死率高.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早期误诊9例,误诊率5.1%;死亡19例,病死率10.9%,死因依次为泵衰竭7例,恶性心律失常4例,猝死3例,多器官衰竭3例,代谢紊乱2例.结论 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多病因并存,治疗矛盾多,须多学科协作,调控各系统间的相互影响.

    作者:潘鑫辉;朱肖群;黎奇才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重症医学科学的发展为治疗和监护危重患者提供了较好的床边救治技术,但仍有些检查和操作如CT、MRI、介入治疗等需到专门的地点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将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而危重患者离开ICU的环境做转运的过程中不管时间的长短都是高风险的,院内转运可增加转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持续质量改进在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刘清珠;吴碧瑜;陈兰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研究受试制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在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10 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测定氨氯地平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药动学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以双单侧t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为(6.1±1.2)h,(6.9±1.7) h; Cmax分别为(8.0±2.2)ng/ml,(8.0±2.0) ng/ml;t1/2为(30.4±5.9)h,(26.5±6.2)h; AUC0-t为(259.1±37.8)ng/(h·ml),(270.7±53.7)ng/(h·ml),AUC0-∞为(275.4±40.1)ng/(h·ml),(283.1±56.2)ng/(h·ml).相对生物利用度F= (97.6±14.8)%.结论 两制剂为等效制剂.

    作者:连柏杨;谢秋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体会

    重症支气管哮喘属于临床危重症,如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笔者对我院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关于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国栋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浅谈门诊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原因及对策

    目的 本文讨论分析引起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及控制,以便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方法 切断传染源.口腔科医源性感染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传播途径多,可通过医患之间、患者之间、诊疗器械及空气等途径传播.结果 在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医源性感染不仅给患者带去了痛苦,也使口腔科医生成为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本文探究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因素,探讨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常见原因,找出对其进行预防的措施.结论 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其无菌观念,加强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减少口腔诊疗室的细菌污染,可减少口腔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正云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血液透析应用动静脉内瘘术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应用动静脉内瘘术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2006年03月至2011年03月期间,我院对20例尿毒症患者选择选择上臂肱动脉,实施动静脉内瘘术,对其治疗失败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穿刺失败的原因分为患者自身因素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和心理因素.面对治疗失败采取的对策为: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操作人员必须掌握穿刺技术、术后做好恰当护理.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掌握穿刺技术,并附以恰当护理,才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吉雅菲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检测及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指导早期合理、有针对的应用抗生素.方法 选择1630例有感染表现的患儿在应用抗生素前行血培养检查.结果 69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检出病原菌,所有患儿为单株菌种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占53.6%,并有多重耐药菌的产生,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占16.2 %,其中2例只对万古霉素敏感,临床治疗无效死亡.2例白假丝酵菌感染,其中1例死亡,患儿早期败血症与母亲感染关系密切.结论 快速准确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及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刘瑛;徐萍;郝鹏;王跃刚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剔除与未剔除肌瘤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实施剖宫产术的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 年1 月至2011 年4月在剖宫产术中作子宫肌瘤剔除的78例患者为A组与同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单纯行剖宫产术42例为B组,观察两组术中平均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指征宜适当放宽,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是可行的.

    作者:郭靖;李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母婴宫内传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母婴宫内传播的相关性.方法 将196例HBV感染孕妇依据其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1×106和≤1×106copies/ml)分为两组,其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HBvac)治疗.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新生儿及7月龄婴儿血清HBV标志物(HBVM).结果 孕妇血清HBV DNA>1×106组和HBV DNA≤1×106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2.7%和1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1×106组婴儿7月龄时HBsAg 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高,而HBsAb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越高,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越大,阻断效果也越差.

    作者:林玉波;辛秋扬;林小娜;杨秋莲;范星;尧春茂;林楚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