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
麻醉和手术在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手段,而它对患者则是一种严重的应激源,可引起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导致机体机能改变,使内分泌紊乱,新陈代谢增强及耗氧量增加等.通过对2000例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取得良好效果.医护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专业技术,良好的行为修养,恰当的语言表述,应用心理学知识,使患者在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对麻醉效果,手术的顺利与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效应.
作者:王晓颖 刊期: 2011年第33期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具有不同病理学改变的非浸润性宫颈癌前病变,它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CIN和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目前采用LEEP术治疗CIN己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探讨CIN(Ⅰ~ Ⅲ级)且HPV高危型阳性的患者经LEEP术后联合纳可佳药物治疗,对HPV清除率的影响, 来寻求临床上促进HPV转阴, 从而抑制CIN复发的有效方法.
作者:章艳霞;张健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以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注重护理技巧,实施预见性护理,加强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结果 本组207例通过实施预见性的风险管理,发生主要护理风险事件23例,发生率11.11%.结论 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专业能力培训,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叶成森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通过介绍动脉采血部位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头皮动脉、腋动脉、脐动脉和各部位动脉的穿刺方法.以提高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给临床的医护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柯绪芬;汤宪凤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重症医学科学的发展为治疗和监护危重患者提供了较好的床边救治技术,但仍有些检查和操作如CT、MRI、介入治疗等需到专门的地点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将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而危重患者离开ICU的环境做转运的过程中不管时间的长短都是高风险的,院内转运可增加转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持续质量改进在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刘清珠;吴碧瑜;陈兰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通过对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阐述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实验室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使人们对常规实验室工作的作用产生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已付诸实践的实验室工作的新举措.
作者:孙文平;罗红;陈晨;杨光;赵春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试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诺氟沙星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方法 在确定测定波长、线性关系、回收率试验的基础上,取诺氟沙星胶囊三批,每批各20粒,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诺氟沙星含量.结果 分别对照三批诺氟沙星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准确,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作者:杨荣兵;李春雨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对4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家庭护理、保健护理等社区护理干预,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4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家庭护理、保健护理等社区护理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大幅的改善,而且自护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100.0%.结论 社区护理明显维护了老年患者的健康,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慢性疾病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魏红丽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复方丹参滴丸联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溶解软斑块,以达到对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脑梗死发生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10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3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丸,3次/d,口服;普罗布考500 mg,2次/d,口服;阿司匹林300 mg,1次/d,口服,2周后改为100 mg,1次/d,口服,共28 d.对照组437例,给予普罗布考及阿司匹林口服(用法、用量同治疗组),并对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中有231例在28 d的治疗中斑块完全溶解,249例斑块缩小,有效率85.3%;对照组中105例斑块消退,99例块缩小,有效率46.7%.治疗组在用药期间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变化.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对颈动脉斑块溶解疗效确切,联合用药比单一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朱荣根;王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及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原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2 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出血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 32例患者经及时、有效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减轻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洪淑婷;徐素云;李培芬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高质量的睡眠是显微外科术后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促进患肢(指)顺利康复的保证之一.据临床资料发现[1],显微外科手术后(尤其在1周内)血管危象主要发生在凌晨1~6点之间,绝大多数是由于疼痛、体位不适、对预后心存焦虑失眠所导致[2].针对这些因素自2009~2011年我们选择了100例显微外科术后失眠患者根据病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韩艳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06例脑出血患者予以同样的内科治疗,分为两组:A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48 h开始康复训练;B组为普通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7 d且头颅CT提示脑出血处于吸收期开始康复训练.观察在康复过程中再次脑出血、心脏功能恶化、窒息、骨折发生率,评价康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30天和3月后的Barthel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再出血、心功能恶化、窒息、骨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康复前、第7天和第14天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0天和3月后Barthel指数比较,A组优于B组.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而且能改善30 d后的Barthel指数.
作者:张立志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本文用酶联免疫法以我市城乡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进行比较.城市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严重高于农村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其原因除母婴围产期传播、输液传播外,接触传染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加强餐茶具及公共场所设施的消毒工作尤为重要,也是控制接触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贵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总结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临床特点并讨论诊治及预后,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 对确诊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儿随诊.结果 12例患儿年龄10月至8岁之间.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10例(83%),面色苍白8例(67%),咯血或痰中带血5例(42%),发热3例(25%);主要体征为呼吸音增粗2例(16%),肺部湿啰音5例(42%).免疫功能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常.随访12例中2例(17%)死亡(死亡原因为肺内大出血),10例(83%)存活.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在发病年龄、血红蛋白、用药疗程、性别分布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好发于1~7岁儿童,误诊时间较长,可出现免疫功能紊乱,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儿经长疗程激素治疗后可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作者:卞蓉;王加朋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D-dimer)定量测定水平在常见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照组46例健康体检者和病例组683例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D-dimer定量测定.结果 病例组的D-dimer定量测定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 D-dimer定量测定对脑梗死、骨折、心肌梗死 、脑出血、肺栓塞、深静脉栓塞、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白血病、妊娠、DIC等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D-dimer定量测定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对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疗效判定及评价预后的水平.
作者:宋延荣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了解新疆奎屯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水平以及骨质疏松(OP)的患病率,分析影响OP的有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在新疆奎屯市抽取8个群体,对733名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BMD测定.结果 ①OP的患病率为30.3%.50岁以上个年龄组患病率明显高于40岁组(P<0.001).城市妇女OP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妇女(P<0.001).②绝经组BMD均值为0.603±0.120,未绝经组BMD均值为0.798±0.111(P<0.001).③与BMD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体重、生育年龄、每日钙剂补充、饮牛奶、锻炼.呈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有: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吸烟.结论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BMD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年龄、绝经因素的影响.预防OP应提倡加强锻炼、饮用牛奶、每日补充钙剂、不吸烟等.
作者:夏玉娟;韩静;王书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母婴宫内传播的相关性.方法 将196例HBV感染孕妇依据其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1×106和≤1×106copies/ml)分为两组,其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HBvac)治疗.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新生儿及7月龄婴儿血清HBV标志物(HBVM).结果 孕妇血清HBV DNA>1×106组和HBV DNA≤1×106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2.7%和1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1×106组婴儿7月龄时HBsAg 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高,而HBsAb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越高,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越大,阻断效果也越差.
作者:林玉波;辛秋扬;林小娜;杨秋莲;范星;尧春茂;林楚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患者的护理.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针对我院从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52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应用BiPAP 无创呼吸机的26例为治疗组;采用鼻导管长期低流量吸氧的26例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变化及动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结果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与治疗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疗效显著,可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菊贤;邓淑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6例SSc患者出现心脏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结果 26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7例﹙26.9%﹚,心电图异常13例﹙50%﹚,超声心动图异常12例﹙46.1%﹚.结论 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对SSc合并心脏损害有较高的检出率,SSc患者应及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崔庆日;张辉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质,医疗卫生行业忽视经济管理,对医院的成本研究实在是太少.全成本核算是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成本计量、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能提供完整的成本信息[1],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找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制定出相应的经营策略,有效地控制成本和改善服务质量,达到医院的优质高效低耗.
作者:朱丽明 刊期: 2011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