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成森
目的 研究分析黄芪桂枝汤治疗吉非替尼所致肢体麻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所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4例,对其采取吉非替尼治疗后出现的肢体麻木症,则采用中药黄芪桂枝汤治疗及物理微波治疗,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例.观察组为黄芪桂枝汤治疗,对照组为微波物理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100%.对照组60%,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黄芪桂枝汤治疗吉非替尼导致的肢体麻木症效果明显,临床值得使用推广.
作者:龚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以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注重护理技巧,实施预见性护理,加强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结果 本组207例通过实施预见性的风险管理,发生主要护理风险事件23例,发生率11.11%.结论 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专业能力培训,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叶成森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建立花蕊石及其炮制品的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评价该方法区分花蕊石及其他含钙矿物药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粉晶X-射线衍射法对11批生花蕊石和8批煅花蕊石药材进行定性分析,并用MDI Jade5.0软件比较其共有峰的夹角余弦和相关系数的相似度.结果 不同来源的花蕊石样品粉晶X-衍射图谱共有峰相似度,生花蕊石:74%~99%,煅花蕊石:99%以上,与其他矿物药区别明显.结论 煅花蕊石的粉晶X-衍射分析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作为与其他矿物药进行区分鉴别的手段.
作者:刘静;雷国莲;颜永刚;李曼玲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局限性坏疽(Wagner IV级)糖尿病足患者的整体护理原则.方法 对65例发生局限性坏疽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结果 整体护理干预后,本组局限性坏疽糖尿病足治愈34例(52.3%),好转27例(41.5%),无效4例(6.2%).结论 针对局限性坏疽糖尿病足患者的高危因素检测并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避免全足坏疽的发生.
作者:关利敏;周小燕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所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1].它几乎可侵犯全身各个脏器,造成多器官病变,功能失常,组织破坏甚至死亡.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中梅毒感染现状,为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011年1~9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6958 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华;赵云学;徐公斌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瘢痕子宫终止妊娠 64例处理方式及结局的分析.方法 瘢痕子宫孕周≤12周,64例终止妊娠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年龄、孕周、孕产次的非瘢痕子宫妊娠6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流产方式、流产效果、妊娠物排出时间及阴道流血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终止瘢痕子宫早孕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相对于非瘢痕子宫,瘢痕子宫早孕流产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丽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急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度1~12月份门诊、急诊处方21600张,对抗菌药物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21600张处方中有8210张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用药不合理处方748张,主要表现在无指征用药、给药方案不合理、同类抗菌药联用、选用溶媒不合理、药理拮抗、选药不合理等方面.结论 我院存在一定程度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应引起重视,临床医师要提高自己的合理用药水平,同时药师也应加强监管.
作者:蔡奕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 利用16排螺旋CT和MRI,回顾性复习2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 、MRI表现,对肿块的边界、大小、均匀度及强化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平扫期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强化程度较低.核磁肿瘤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呈混杂信号、中低信;呈轻中度强化;实性肿瘤为不均匀强化或均匀轻度强化.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体积小时一般密度均匀、边界光整,增强后强化程度较肾实质明显偏低,但也可出现体积较大、强化明显、囊变坏死或周边侵犯及转移等表现.CT、MRI表现为平扫肿瘤密度/信号较均匀,内有灶状出血坏死和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和MRI对乳头状肾癌的早期诊断帮助很大,尤其是16排螺旋CT,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作者:董海涛;马艳花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母婴宫内传播的相关性.方法 将196例HBV感染孕妇依据其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1×106和≤1×106copies/ml)分为两组,其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HBvac)治疗.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新生儿及7月龄婴儿血清HBV标志物(HBVM).结果 孕妇血清HBV DNA>1×106组和HBV DNA≤1×106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2.7%和1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1×106组婴儿7月龄时HBsAg 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高,而HBsAb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越高,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越大,阻断效果也越差.
作者:林玉波;辛秋扬;林小娜;杨秋莲;范星;尧春茂;林楚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患者的护理.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针对我院从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52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应用BiPAP 无创呼吸机的26例为治疗组;采用鼻导管长期低流量吸氧的26例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变化及动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结果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与治疗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疗效显著,可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菊贤;邓淑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睾丸切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并与32例泌尿外科普通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与其他患者相比较,睾丸切除患者具有很高的抑郁、焦虑水平;而且抑郁、焦虑情绪的产生与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方式以及生育情况有关.结论 睾丸切除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护理上主要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邓岚;周英;高红;王佳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总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提高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两种方法,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80例患者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周.优7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达98%.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快,患者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秦复强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本文讨论分析引起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及控制,以便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方法 切断传染源.口腔科医源性感染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传播途径多,可通过医患之间、患者之间、诊疗器械及空气等途径传播.结果 在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医源性感染不仅给患者带去了痛苦,也使口腔科医生成为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本文探究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因素,探讨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常见原因,找出对其进行预防的措施.结论 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其无菌观念,加强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减少口腔诊疗室的细菌污染,可减少口腔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正云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麻醉和手术在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手段,而它对患者则是一种严重的应激源,可引起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导致机体机能改变,使内分泌紊乱,新陈代谢增强及耗氧量增加等.通过对2000例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取得良好效果.医护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专业技术,良好的行为修养,恰当的语言表述,应用心理学知识,使患者在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对麻醉效果,手术的顺利与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效应.
作者:王晓颖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儿科开展集体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编制<儿科健康教育手册>,并以此为教材,采用集体健康教育讲座+个体指导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1000例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 家长对育儿及预防保健知识知晓率由接受健康教育前的48.2%提高到接受健康教育后的88.7%.护理服务满意度由过去的95.6%提高到98.3%.护士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健康教育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结论 <儿科健康教育手册>的编制和集体健康教育讲座的实施,满足了广大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质量.
作者:范玲茹;简少霞;袁玫;任丽娜;任海燕;李文亚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根治手术后29例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吻合口复发11例(50.0%),会阴部复发7例(31.8%),盆腔复发4例(18.2%).行根治性切除13例(59.1%),姑息性切除9例(40.9%).随访时间1~13年,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48%、58%和23%、35%、7%.结论 对于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如条件允许应积极手术治疗.局部复发的直肠癌能否根治性切除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能再次行根治性手术的局部复发直肠癌预后较好.
作者:石现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如何规范基层医院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提高疗效,减低病死率.方法 在基层医院目前还普遍存在经验性治疗习惯,尤其是在乡卫生院,习惯性经验性治疗方法洗一次胃排毒、首次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后,根据病情酌情考虑是否继续使用或者追加阿托品的用量.结果 统计20例中毒患者,18例属于轻中度中毒,2例属于重度中毒,其中18例轻中度中毒患者痊愈出院,1例重患者出现阿托品中毒,1例重患者出现猝死.结论 担心解毒药物中毒是不规范抢救的惟一原因.
作者:王一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通过介绍动脉采血部位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头皮动脉、腋动脉、脐动脉和各部位动脉的穿刺方法.以提高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给临床的医护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柯绪芬;汤宪凤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用于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Ⅲ、Ⅳ期卵巢癌98例,分为先期手术组50例,新辅助化疗组48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平均腹水量、平均总瘤灶直径、平均转移灶数、满意减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1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明显减小患者的原发肿瘤体积,减少转移瘤灶数量,明显减少患者的腹水量,降低手术难度及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对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梁红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6例SSc患者出现心脏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结果 26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7例﹙26.9%﹚,心电图异常13例﹙50%﹚,超声心动图异常12例﹙46.1%﹚.结论 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对SSc合并心脏损害有较高的检出率,SSc患者应及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崔庆日;张辉 刊期: 2011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