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贤;邓淑仙
目的 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定量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 2011年7月至9月395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精子顶体酶活性定量检测.结果 部分精液常规检测正常,但精子顶体酶活性定量异常;少弱精子症患者顶体酶活性定量异常比率相对高.结论 顶体酶活性定量是判断男性精子功能和生育力强弱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作者:董树林;曲文玉;王立名;王蔓;何家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研究受试制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在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10 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测定氨氯地平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药动学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以双单侧t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为(6.1±1.2)h,(6.9±1.7) h; Cmax分别为(8.0±2.2)ng/ml,(8.0±2.0) ng/ml;t1/2为(30.4±5.9)h,(26.5±6.2)h; AUC0-t为(259.1±37.8)ng/(h·ml),(270.7±53.7)ng/(h·ml),AUC0-∞为(275.4±40.1)ng/(h·ml),(283.1±56.2)ng/(h·ml).相对生物利用度F= (97.6±14.8)%.结论 两制剂为等效制剂.
作者:连柏杨;谢秋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指导早期合理、有针对的应用抗生素.方法 选择1630例有感染表现的患儿在应用抗生素前行血培养检查.结果 69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检出病原菌,所有患儿为单株菌种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占53.6%,并有多重耐药菌的产生,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占16.2 %,其中2例只对万古霉素敏感,临床治疗无效死亡.2例白假丝酵菌感染,其中1例死亡,患儿早期败血症与母亲感染关系密切.结论 快速准确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及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刘瑛;徐萍;郝鹏;王跃刚 刊期: 2011年第33期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技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技术不但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疼痛,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为临床护理给药提供了便利,是临床输血、输液、静脉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的重要手段.现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龙云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应用动静脉内瘘术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2006年03月至2011年03月期间,我院对20例尿毒症患者选择选择上臂肱动脉,实施动静脉内瘘术,对其治疗失败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穿刺失败的原因分为患者自身因素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和心理因素.面对治疗失败采取的对策为: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操作人员必须掌握穿刺技术、术后做好恰当护理.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掌握穿刺技术,并附以恰当护理,才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吉雅菲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VITROS 350和OLIMPUS AU640两种机器关于胆红素的检测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意义.方法 运用VITROS 350和OLYMPUS AU640对90例胆红素升高的患者进行追踪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检测值,根据两机器的线性评价和相关性分析以及方法学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阻塞性黄疸治疗后,BC比直接胆红素下降非常明显,在溶血性黄疸治疗后,BU比未结合胆红素下降明显,在肝病性黄疸治疗后,BC、BU都略比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下降明显.结论 用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来做为黄疸疗效的指标要比用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来评价黄疸疗效更加直接,更加准确.
作者:韩升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复方丹参滴丸联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溶解软斑块,以达到对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脑梗死发生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10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3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丸,3次/d,口服;普罗布考500 mg,2次/d,口服;阿司匹林300 mg,1次/d,口服,2周后改为100 mg,1次/d,口服,共28 d.对照组437例,给予普罗布考及阿司匹林口服(用法、用量同治疗组),并对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中有231例在28 d的治疗中斑块完全溶解,249例斑块缩小,有效率85.3%;对照组中105例斑块消退,99例块缩小,有效率46.7%.治疗组在用药期间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变化.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对颈动脉斑块溶解疗效确切,联合用药比单一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朱荣根;王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总结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并经精心护理后,早期应答62例(80.5%),完全应答47例(61.0%),持续应答18例(23.4%),无应答9例(11.7%).结论 因人而异采取个体化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侯聪玲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麻醉和手术在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手段,而它对患者则是一种严重的应激源,可引起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导致机体机能改变,使内分泌紊乱,新陈代谢增强及耗氧量增加等.通过对2000例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取得良好效果.医护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专业技术,良好的行为修养,恰当的语言表述,应用心理学知识,使患者在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对麻醉效果,手术的顺利与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效应.
作者:王晓颖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分析黄芪桂枝汤治疗吉非替尼所致肢体麻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所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4例,对其采取吉非替尼治疗后出现的肢体麻木症,则采用中药黄芪桂枝汤治疗及物理微波治疗,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例.观察组为黄芪桂枝汤治疗,对照组为微波物理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100%.对照组60%,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黄芪桂枝汤治疗吉非替尼导致的肢体麻木症效果明显,临床值得使用推广.
作者:龚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局限性坏疽(Wagner IV级)糖尿病足患者的整体护理原则.方法 对65例发生局限性坏疽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结果 整体护理干预后,本组局限性坏疽糖尿病足治愈34例(52.3%),好转27例(41.5%),无效4例(6.2%).结论 针对局限性坏疽糖尿病足患者的高危因素检测并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避免全足坏疽的发生.
作者:关利敏;周小燕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质,医疗卫生行业忽视经济管理,对医院的成本研究实在是太少.全成本核算是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成本计量、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能提供完整的成本信息[1],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找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制定出相应的经营策略,有效地控制成本和改善服务质量,达到医院的优质高效低耗.
作者:朱丽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所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1].它几乎可侵犯全身各个脏器,造成多器官病变,功能失常,组织破坏甚至死亡.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中梅毒感染现状,为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011年1~9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6958 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华;赵云学;徐公斌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根治手术后29例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吻合口复发11例(50.0%),会阴部复发7例(31.8%),盆腔复发4例(18.2%).行根治性切除13例(59.1%),姑息性切除9例(40.9%).随访时间1~13年,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48%、58%和23%、35%、7%.结论 对于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如条件允许应积极手术治疗.局部复发的直肠癌能否根治性切除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能再次行根治性手术的局部复发直肠癌预后较好.
作者:石现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重症支气管哮喘属于临床危重症,如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笔者对我院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关于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国栋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皮肤结核.方法 3例皮肤结核分为口服方案加口服方案和局部封闭和处置进行比较.结果 口服化疗同时局部封闭和处置疗效满意.结论 皮肤结核,单纯口服抗结核药治疗慢,有必要局部封闭和处置加快疗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今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比较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第七病区,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工作模式,比较实施前及实施3个月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实施前比较,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各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田香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通过对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阐述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实验室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使人们对常规实验室工作的作用产生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已付诸实践的实验室工作的新举措.
作者:孙文平;罗红;陈晨;杨光;赵春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高质量的睡眠是显微外科术后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促进患肢(指)顺利康复的保证之一.据临床资料发现[1],显微外科手术后(尤其在1周内)血管危象主要发生在凌晨1~6点之间,绝大多数是由于疼痛、体位不适、对预后心存焦虑失眠所导致[2].针对这些因素自2009~2011年我们选择了100例显微外科术后失眠患者根据病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韩艳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开放式TEP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8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开放式TEP术式行无张力修补方法,统计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平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以及近、远期并发症和术后不适等指标,以评价开放式TEP术式修补腹股沟疝的疗效.结果 8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手术耗时平均42 min,平均住院时间4.1 d,恢复正常活动时间6.2 d,尿潴留1例(1.25%),术后腹股沟区痛1例(1.25%),术后血清肿2 例(2.5%),2个月后自行吸收,术后无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神经感觉异常、缺血性睾丸炎,术后随访2~3年无复发.结论 开放TEP修补腹股沟疝可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术后不适的发生率,手术简单,疗效肯定,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严命熔;林琛;熊克辉 刊期: 2011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