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患沟通在临床中的应用

陈淑莉

关键词:护患, 沟通, 技巧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越来越重要.沟通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前提,良好的沟通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R-CHOP治疗方案治疗,并对其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完全缓解3例占37.5%、部分缓解3例占37.5%、稳定1例占12.5%、进展1例占12.5%.所有患者使用R-CHOP方案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寒战、心悸、胸闷、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等反应.5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贫血、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经予以治疗后均好转,不影响治疗.结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感染HBV的患者,运用R-CHOP治疗方案治疗,能提高疗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晓燕;何玉卓;郭学凤;李凤菊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强化ICU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强化ICU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通过多种措施改进ICU环境卫生状况并结合调查方法,将环境卫生改善前后3次与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CU内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均是混合污染条件致病菌的载体,从ICU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检出细菌多为芽孢、革兰阳性等非致病菌,但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氏菌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亦广泛存在.医院感染与环境监测结果表明,3次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逐次增加(P<0.05),病房感染率也是逐次降低(P<0.05),说明强化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结论 ICU感染率与环境监测合格率不存在相关关系,但这只说明环境卫生效果监测不是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关注指标,二者不是无关的,单纯通过环境消毒效果监测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并不能完全控制住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崔玉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非典型川崎病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者,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有3例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经过1个月治疗后,复查均正常.整个治疗期间,无出现任何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临床工作者需要特别重视,避免误诊,并且及时给予心脏超声检查,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作者:商怀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老年高血压人群与非高血压人群脂肪肝、血脂和血糖的比较分析

    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之一,而冠心病和脑卒中又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一种常见病,因此如何防治老年高血压病,使得从根本上来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生率,是当前心脑血管专家们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收集了我院2001到2010年十年间4380例老年人体检高血压的资料,同时查阅了大量文献,旨在探讨老年人高血压血脂、血糖和脂肪肝的关系,以期为其他医务人员治疗提供参考之用.

    作者:段春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新生儿床边胸部摄片的质量控制

    计算机X线摄影(CR)是将X线摄影的信号经计算机进数字化处理得到数字化影像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床边摄片是放射科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凡需床边摄片患儿,一般均为危重患者.本文搜集57例床边胸部摄片,目的探讨新生儿胸部床边摄片的质量控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临床诊断为NRDS(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早产婴肺、吸入性肺炎所有床边胸部摄片患者共57例,其中男34例、女23例,年龄4 h~9 d,平均2 d,57例床边胸部摄片共142次,平均2.5次,多的患者共摄胸部床边4次.

    作者:赵成方;徐建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脂多糖诱导小鼠内皮损伤早期内皮细胞表型的变化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早期内皮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 LPS刺激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也中内皮细胞表达型CD62P+、CD62P+ CD62E+改变.结果 LPS刺激后致使LPS组别小鼠血管内皮完整性受损,脱落内皮细胞CD62P+、CD62P+ CD62E+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PS损伤血管内膜早期的重要特征是脱落内皮细胞CD62P+、CD62P+ CD62E+的高表达状态.

    作者:张艳平;丁矢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抗痨胶囊在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强化期治疗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抗痨胶囊在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强化期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抗痨胶囊)和对照组(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对症状改善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痰涂片浓缩集菌抗酸菌检测、胸部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5.59%、73.61%(P<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9%、33.33%(P<0.05).③观察组与对照组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分别为89.29%、74.07%(P<0.05).④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末复查胸部CT,病灶有效率分别为75%、55.56%,空洞有效率分别为62.5%、33.33%(P<0.05).结论 抗痨胶囊与化学药物联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洁;杨旭雯;徐麟;武祖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36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6例过敏性紫癜并发心肌损害的患儿的病例特点和治疗过程.结果 36例患儿出院时心肌酶谱、心电图异常消失,2例左心室轻度扩大者及轻度1例,心包积液患儿复查心脏超声恢复正常.随访1~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过敏性紫癜的患儿临床应进行常规的心肌酶学、ECG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心肌损害,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翠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100例,进行随访,复发28例(复发组),未复发72例(未复发组)进行高危因素观察.结果 子宫内膜癌复发率28.00%,两组高危因素比较浸肌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与复发有着密切关系,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梁红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胰腺囊性病变15例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 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的 CT影像学特点.结果 囊腺肿瘤 5例,假性囊肿5例,真性囊肿1例,无功能性胰岛素细胞瘤2例,胰腺癌囊性变2例.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的CT特征,除了分析囊壁的形态、分隔等CT表现外,还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作者:王宏菁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星形胶质细胞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炎性痛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6只/组):CFA组(大鼠左后肢足底注射CFA诱导炎性痛,同时行鞘内置管术,术后6 d鞘内给予生理盐水);L-α-aminoadipate(LAA)组(处理方式同CFA组,但术后6 d鞘内给予LAA);对照组(处理方式同CFA组,但足底注射生理盐水).术前2 d及术后7 d检测各组机械痛和热痛阈值,术后7 d以Real-time PCR法检测脊髓背角GFAP mRNA变化.结果 术前2 d各组大鼠左后肢足底机械痛及热痛阈值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7 d,CFA组大鼠脊髓背角GFAP mRN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左后肢足底机械痛及热痛阈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CFA组相比,LAA组大鼠脊髓背角GFAP mRNA明显降低(P<0.01),左后肢足底机械痛及热痛阈值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LAA特异性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缓解了CFA大鼠炎性痛,提示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是CFA诱导炎性痛的重要机制.

    作者:张涛;陈磊;张怡靓;李楚彦;陈仁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妇检发现宫颈肥大,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糜烂,疑有宫颈癌变的患者,采用DIGENE公司生产的SLC-2000B阴道镜检查,并在检查出的可疑部位做组织活检.结果用病理诊断与阴道镜检诊断相比较,得出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符合率94.12%,宫颈癌变阳性检出率100.00%.结论 阴道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和辅助确诊宫颈癌变的一个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如何利用医学知识指导老年保健

    为了提高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降低老年人中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率,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宣传工具,广泛普及老年医学保健知识及急救知识,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老年人的体质.

    作者:孙诚慧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无论在任何领域、任何行业,管理都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护理管理作为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和一种技巧,其质量高低、成效优劣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整体与质量.如何在护理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护士的潜能在护理工作实践中得到大限度的发挥,是每个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作者:陈立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 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500例患者,其中介入治疗出现并发症的有8例患者,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出现局部血肿的患者均为单纯血肿,术中发现2例血肿,术后发生2例血肿.均给予局部压迫止血,可自行吸收;3例出现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其中1例于术后24 h内发现,再次进行加压包扎处理后闭合;另2例于术后2~3 d发现,再次压迫治疗无效后,然后在超声引导下,使用凝血酶,进行瘤体内注射,迅速闭合,自行吸收;1例出现动静脉瘘的患者,发现于术后12 h,经再次压迫加压包扎后闭合.结论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介入治疗操作者要具备熟练的技能水平,可以减少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杜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异维A酸抑制痤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

    目的 探讨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度痤疮患者30例,口服异维A酸胶丸治疗,10 mg/次,2~3次/d,12周为一疗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的水平,另外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治疗前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t=7.75,P<0.01);治疗后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6.78,P<0.01);治疗后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P= 0.0653).结论 异维A酸能抑制痤疮患者外周血IL-6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是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沈宝贤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吉林市0~6岁儿童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吉林市区0~6岁儿童微量元素水平.方法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对900例0~6岁儿童血清锌、铁、钙、镁、铜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经过检测0~6岁儿童缺锌、缺铁、缺钙比例较高,缺镁、缺铜较低.结论 微量元素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预防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儿童保健工作者刻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孙虹;嵇虹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 总结运用护理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组织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管理水平.方法 护理部主动配合院感科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落实措施,规范护理技术及操作程序,对医院感染知识进行全员培训,使其提高认识,并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护理管理的全过程.结果 护理人员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护理管理的全过程,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院感控制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杨晶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47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了研究,对患儿的年龄、病因、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并进行治疗.结果 在47例患者中,学龄前儿童患病比例高,可达63.83%(30例),呼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比例高,为82.97%(39例),大部分患儿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抽搐;39例呼吸道病毒引起的脑炎患儿32例痊愈,其他患儿预后较差,死亡2例.结论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易在学龄前儿童阶段发作,一般为呼吸道病毒引起,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虽然婴幼儿和学龄儿童发病率低,但预后也较差.

    作者:王葆辉;曹海玮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浅析量化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内涵的不断延伸,给护理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以高质量、高水平、低价位的护理服务,促进医院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新时期护理管理者的努力方向[1].近年来我院就护理质量量化管理进行大胆探索,取得一定效果.现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玲 刊期: 2011年第34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