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期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25例临床分析

李大志

关键词:晚期胰腺癌, 动脉区域性化疗, 生存期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单管或多管动脉插管为25例晚期不能切除胰腺癌患者进行区域性灌注化疗.结果 2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腹胀减轻,黄疸消退,体质量上升.术前需要镇痛治疗10例,其中9例停用镇痛药,1例减量,随访23例,平均生存期16个月.结论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为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他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肿瘤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生存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 复位,牵引.结果 完全恢复47例,有3例出现后期肘内翻畸形,经施行肱骨髁上截骨术后恢复正常.结论 折角牵引使此类骨折的整复操作变得更为合理,更为容易.

    作者:沈国策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牙本质过敏的疗效分析

    牙本质过敏是牙本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物质以及机械作用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科自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分别采用氟化钠甘油、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并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万一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心血管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研究和探讨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原因以及早期观察、早发现和早处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本院于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所行心内直视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53例.结果 52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康复出院,只有1例患者因多种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有效地观察,发现和预防处理低氧血症,可以明显的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高立梅;李红霞;李月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佝偻病患儿与血锌关系的探讨

    目的 了解锌元素与佝偻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222例佝偻病患儿检测血锌含量,并与同龄正常儿童对照.结果 患儿组血锌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结论 佝偻病患儿体内缺锌干扰了正常骨组织代谢,在佝偻病的防治中加用适量锌剂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王毅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临床分析

    三踝骨折是指除内外踝骨折外,胫骨关节面后唇骨折移位,属于关节内骨折,整复时的解剖对位是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1].骨折分型、手术顺序影响着关节面解剖重建的精确度与稳定性.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笔者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21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发生的一般规律,分析pPROM患者不同孕周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妇幼保健院8712例孕妇中的214例pPROM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在所有妊娠中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10.0%(873/8712),而pPROM发生率为2.5%(214/8712);②214例pPROM患者相关因素的构成比中,流产、引产史高47.7%(102/214);③在分娩的214例pPROM患者中,孕32~34+6周组的剖宫产率高于28~31+6周组、35~36+6周组;④228例围产儿中,孕28~31+6周组、32~34+6周组的转PICU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低体质量新生儿率均高于35~36+6周组.结论 流产、感染为pPROM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围产儿结局与孕周密切相关;在条件允许下积极处理相应并发症,尽量期待治疗至35周以后.

    作者:庄玉芳;杨立;彭莉涯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推拿组与普通电针组各30例,依据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电针结合推拿组有效率为86.67%,普通电针组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本病效果优于普通电针组.

    作者:曾睿;洪文;唐俊良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多根肋骨骨折连枷胸的临床体会

    本文主要阐述了多根肋骨骨折合并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分离或合并胸骨骨折所引起的后果及并发症,以及本院使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的优点.

    作者:李江鸿;赵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探讨中山市沙溪镇1998~2007 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有关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山市沙溪镇1998~2007年8例死亡的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中山市沙溪镇10 a内活产总数16502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54.54/10万,流动人口死亡率占75.62/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为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而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与文化程度、计划生育、接生法、怀孕次数、分娩次数和产前检查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是杜绝非法接生,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莫蕊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肝脓肿、支气管哮喘并横纹肌溶解症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突发右下肢无力,不能行走2 d入院.无其他不适.患者近期无服药、运动、外伤史.入院时查体阳性体征:右下肢肌力V-,右下肢有压痛.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缺乏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现将本院2006~2007年住院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作统计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李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意义及模式

    目的 评价本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对我院普通外科Ⅰ、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病历176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着范围过广、时间过长、起点过高等问题.结论 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干预是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

    作者:孙鹏飞;雪君;陈璇;许秉权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成人多脾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目的 分析成人多脾综合征腹部CT影像特点,提高对多脾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多脾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重点观察脾脏、胃、肝、胆囊、胰腺、肠管以及血管的位置和发育异常.同时回顾文献报道的15例成人多脾综合征的CT表现.结果 本组4例患者均为CT检查偶然发现.男1例,女3例,脾脏数目2~12个,均沿胃大弯侧排列,其中1例位于右上腹;4例均存在短胰及肠旋转不良;3例肝段下腔静脉缺如,奇静脉异常连接并扩张;1例肝脏呈中间位;1例胆囊呈中间位并结石,1例胆囊左位.结论 熟悉多脾综合征各种异常的CT表现,有助于准确诊断,减少漏误诊.

    作者:李坤炜;李占军;秦培鑫;柳学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目的 通过术后康复训练及护理,增加髋关节活动度,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关节功能.方法 通过对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护理.结果 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患肢的康复非常重要,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伟华;李宁川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辩证论治冠心病

    目的 探讨辨证论治冠心病方法.方法 对冠心病分型、病理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祖国医学辩证论治,采用治标治本两法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收到较好的疗效.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疗效满意.

    作者:张艳秋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12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本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120例,按其中Ⅰ~Ⅲ型66例采取关节镜监视下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Ⅳ~Ⅵ型54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 120例随访1~2年,采用马元璋标准评定优良率86%.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宜手术治疗,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王昕;孙宇峰;赵刚;张凌;马艳荣;马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老年性急性肠梗阻肠切除病例报1例

    老年性肠梗阻同时合并其他多种疾病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应抓住主要疾病进行综合治疗,现有1病例如下.

    作者:于晓峰;唐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心力衰竭与房颤新进展

    心衰和房颤常伴随发生,许多导致心衰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和瓣膜性心脏病,同样也是引起房颤的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衰患者常常发现有心室壁增厚或心房增大或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等表现,这些异常变化与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衰合并房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

    作者:董世英;董世旭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电针配合牵正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电针配合牵正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以电针取穴,阳白与太阳,下关与颧髎,地仓与颊车为3对主穴,配合牵正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电针配合牵正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作者:闵静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浅谈药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技能培养

    药理实验教学是医药类院校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验方法、技能、作风等进行培养和训练的主要渠道.采取各种措施实行教学改革,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黄正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