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观察与护理

卢惠珍;李而周;吴小梅

关键词:肺癌, 放射性肺炎,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护理对策.方法 对5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实施放疗50~60 Gy,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两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及Dmean和放射性肺炎相关.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发热护理、用药护理等.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及化疗和放射性肺炎相关,P值分别为0.013和0.009,多因素分析仅显示V5和放射性肺炎相关.经整体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症状,80%患者顺利地完成了放疗计划.结论 加强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放射性肺炎,使患者顺利完成放射治疗计划.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注入固儿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气管注入固儿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将90例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静脉注射沐舒坦,治疗组气管注入固儿苏.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或放弃治疗5例,治疗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采用气管注入固儿苏治疗RDS疗效肯定,能显著降低上呼吸机人数及病死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但要掌握好用药的时机及剂量.

    作者:林日亮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二种不同剂量阿托伐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介质、纤维蛋白原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二种不同剂量(10 mg、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的变化、安全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组(38例)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34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CRP和Fig、TC、LDL-C的水平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冠脉不良事件(MACE).结果 治疗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RP、Fig、TC、LDL-C水平及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组,同时未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作者:张天弼;冯慧斌;杜雪霞;陈小龙;吴明清;涂湘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子宫全切术后早期活动的护理体会

    子宫全切的患者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过程中,常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但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观察到对于子宫全切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如果次数过多、时间过长,将影响阴道残端伤口的愈合.本文对在工作中收集的资料简单谈谈几点护理体会.

    作者:刘小凤;刘小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探讨中山市沙溪镇1998~2007 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有关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山市沙溪镇1998~2007年8例死亡的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中山市沙溪镇10 a内活产总数16502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54.54/10万,流动人口死亡率占75.62/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为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而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与文化程度、计划生育、接生法、怀孕次数、分娩次数和产前检查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是杜绝非法接生,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莫蕊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妊娠结核病8例临床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结核病在我国仍是高发病,妊娠结核病比较常见.在妊娠期及时诊断出活动性肺结核,关系到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否则病情恶化,可能出现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等,进而威胁到孕妇和胎儿的生命.现将本院2005~2006年已确诊的8例妊娠结核病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张晓琦;陈丽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缺乏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现将本院2006~2007年住院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作统计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李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做好穿刺引流管制,预防各种并发症,并进行康复指导.结果 术后存活40例(86.96%),自动出院2例(4.35%),死亡4例(8.71%).对存活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完全恢复自理15例(37.50%),部分生活可自理23例(57.50%),卧床但意识清楚2例(10.00%).结论 通过精心的术后护理,对于提高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75例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剂量美西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T/VF)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以及心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 小剂量胺碘酮对改善器质性心脏病VT/VF患者症状,减少VT/VF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降低猝死风险,改善心功能等疗效确切.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对治疗器质性心脏病VT/VF和预防VT/VF复发是安全有效的,患者耐受性良好,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黄锦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两种通气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常频通气应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到2009年11月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并与常频通气对照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所有例患儿治疗后6 hPaO2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1);PaCO2治疗6 h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常规通气治疗难以比拟的优越性,非常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估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早期预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喂养不耐受早产儿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保温、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鼻胃管喂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霉素3~5 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滴注,同时在每次喂养前15 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10 min,对吸吮力欠佳者用橡皮奶头缓慢、轻轻地来回刺激口腔,或用手指轻轻刺激口角、口唇,诱发吸吮反射出现.两组疗程均为5~7 d.结果 治疗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程、奶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相近(P>0.05).治组患儿用药前后肝功能无变化.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结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能提高肠道喂养的成功率,避免完全静脉营养的弊端,安全、实用.

    作者:邓慧延;杨峻;廖伟强;陈燕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浅谈麻醉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麻醉护理在麻醉学领域已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世界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麻醉护理工作.我国麻醉学界一些著名专家也多次呼吁培养麻醉专业护理,现在我国已逐步开展了这项工作.本院1999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麻醉科设立了护理岗位,从此麻醉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工作业绩取得骄人成效.

    作者:宋敏;刘莹;丛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沈阳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情况,为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根据丙型肝炎病毒RNA全序列,在5'-NCR区设计引物,通过套式PCR扩增,特异性产物测序分型.结果 检测HCV感染样本75例,共检出4种基因型,分别为1a,lb,2a和3a型,其中1a占2.7%,1b占54.6%,2a占32%,3a型占10.7%.结论 沈阳地区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2a型,与中国其它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比较一致.

    作者:白尚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手部深度烧伤保留变性真皮行大张自体皮移植14例

    目的 探索手背部深Ⅱ度及深Ⅱ度Ⅲ度混合烧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旨在更好地恢复手部功能,防止畸形.方法 通过对14例25只手背部深Ⅱ度及深度混合伤的削刮痂,保留变性真皮大张薄中厚皮或中厚皮移植,观察皮片成活,手部功能,形态情况观察.结果 手背部深Ⅱ度及混合度烧伤保留变性真皮行大张薄中厚皮或中厚皮移植,功能恢复较好,外形基本正常,无出现明显畸形及爪形手.结论 对于手部深度烧伤,如何恢复功能,防止畸形,历来在烧伤外科较为重视.传统的削痂及切痂植皮主张去除所有变性坏死组织,创面出学多,止血困难,皮片下易出现淤血,影响皮片成活,愈合后皮肤弹性差,更易产生瘢痕挛缩畸形.本方法不需要止血带,创伤少,渗血少,愈合后皮下弹性好,功能及形状恢复较好.由于保留了自体变性真皮,组织结构与深部组织的连接均优于脱细胞异体真皮移植.手术必须保持无菌操作,必须削除坏死真皮.术前不能行暴露疗法,以防干燥结痂,不利于手术操作.

    作者:程金江;李刚;马传飞;张彬宇;王国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肝脓肿、支气管哮喘并横纹肌溶解症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突发右下肢无力,不能行走2 d入院.无其他不适.患者近期无服药、运动、外伤史.入院时查体阳性体征:右下肢肌力V-,右下肢有压痛.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甲状腺侧叶切除术治疗孤立甲状腺结节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分析甲状腺侧叶全切术治疗孤立甲状腺结节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9例孤立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侧叶全切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141例为甲状腺良性病变,28例为甲状腺癌.术后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169例患者均存活,无癌复发.结论 甲状腺侧叶全切术是治疗孤立甲状腺结节的安全和有效的术式.

    作者:蓝伟桐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倍通联合奥扎格雷治疗TIA的临床研究

    及时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改善循环等.现将我科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TIA患者应用倍通合并奥扎格雷钠前后血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了随机、开放、对照实验研究,总结如下.

    作者:宋冬晶;李明芬;徐丽英;王晓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62例流行性腮腺炎的调查及分析

    目的 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及治疗,以达到及时有效地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缩短流行时间,杜绝传播、传染的目的 .方法 环境消毒,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结果 流行时间50 d,62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 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治疗,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缩短流行时间,杜绝传播、传染的目的 .

    作者:单景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晚期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单管或多管动脉插管为25例晚期不能切除胰腺癌患者进行区域性灌注化疗.结果 2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腹胀减轻,黄疸消退,体质量上升.术前需要镇痛治疗10例,其中9例停用镇痛药,1例减量,随访23例,平均生存期16个月.结论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为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他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肿瘤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李大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高频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对8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检查并诊断,全部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结果甲状腺呈不规则,非对称性肿大,轮廓不平,甲状腺内部结构不均匀,呈散在性结节回声.结节以多发为主,结节边缘欠清晰,无包膜,无声晕,结节内部呈不均质的中低回声.结节周边呈粗大、迂曲的绕行血流信号,内部血流分布无明显特异性.结论 高频超声由于其对甲状腺的高分辨率、高敏感性,可于病变早期即可发现异常,不失为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一项重要的方法.

    作者:麻科;吴新如;吉鹏;吴秀琴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2种不同剂量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成本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2种不同剂量舒血宁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方法 将9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8例,B组45例,分别给予舒血宁注射液(5 ml/支)和舒血宁注射液(2 ml/支)治疗,观察每组疗效、不良反应,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8%、95.6%;成本分别为1 166.48元,1 771.0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12.44,18.53.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5 ml)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较佳药物.

    作者:梁玉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