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的意义

王志效;田淑娟;黄海燕

关键词:母婴血型不合, ABO血型抗体, 抗体效价, 新生儿溶血病
摘要:目的 检测孕妇产前IgG抗A/B 抗体效价,探讨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的意义.方法 对317例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产前抗A/B IgG抗体效价测定,并对IgG类抗A/B效价≥1:64的孕妇给予临床干预,观察产后婴儿是否发生溶血,溶血出现的时间及程度;同时随机选择317例夫妻血型不合,产前未做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产妇,调查其婴儿是否发生溶血,溶血出现的时间及程度.结果 ①试验组,新生儿溶血发生13例(4.10%),其中24 h内发生者1例,48 h发生者3例,72 h发生者3例,>72 h发生者6例;对照组,新生儿溶血发生49例(15.46%),其中24 h内发生者14例,48 h发生者17例,72 h发生者15例,>72 h发生者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新生儿黄疸平均出现时间(53.39±26.95)h;试验组(77.54±29.64)h,试验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晚;③对照组黄疸程度较试验组严重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产前ABO血清IgG抗A/B 抗体效价测定可作为判断胎儿出生后是否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指标.对降低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力衰竭与房颤新进展

    心衰和房颤常伴随发生,许多导致心衰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和瓣膜性心脏病,同样也是引起房颤的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衰患者常常发现有心室壁增厚或心房增大或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等表现,这些异常变化与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衰合并房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

    作者:董世英;董世旭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75例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剂量美西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T/VF)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以及心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 小剂量胺碘酮对改善器质性心脏病VT/VF患者症状,减少VT/VF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降低猝死风险,改善心功能等疗效确切.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对治疗器质性心脏病VT/VF和预防VT/VF复发是安全有效的,患者耐受性良好,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黄锦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跟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依从性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将52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及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并针对患者和家属实施联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联合护理干预,是提高早期康复依从性,保证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

    作者:刘汉娇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成人多脾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目的 分析成人多脾综合征腹部CT影像特点,提高对多脾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多脾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重点观察脾脏、胃、肝、胆囊、胰腺、肠管以及血管的位置和发育异常.同时回顾文献报道的15例成人多脾综合征的CT表现.结果 本组4例患者均为CT检查偶然发现.男1例,女3例,脾脏数目2~12个,均沿胃大弯侧排列,其中1例位于右上腹;4例均存在短胰及肠旋转不良;3例肝段下腔静脉缺如,奇静脉异常连接并扩张;1例肝脏呈中间位;1例胆囊呈中间位并结石,1例胆囊左位.结论 熟悉多脾综合征各种异常的CT表现,有助于准确诊断,减少漏误诊.

    作者:李坤炜;李占军;秦培鑫;柳学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和多相分化潜能.由于取材容易、培养简便及应用前景广泛等特点成为干细胞中研究的热点,在医学各个领域都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目前已应用于多种临床治疗当中.

    作者:崔潇;杨莹;周晓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推拿组与普通电针组各30例,依据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电针结合推拿组有效率为86.67%,普通电针组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本病效果优于普通电针组.

    作者:曾睿;洪文;唐俊良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肺部疾病的应用进展

    自1974年Reynold和Newball报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以来,该项技术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成为肺部疾病的主要诊疗手段之一,由于该项技术是一种较为安全而相对无损伤的技术,在肺科领域将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在肺部疾病方面的应用进展研究做一概述.

    作者:黄荣道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妊娠结核病8例临床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结核病在我国仍是高发病,妊娠结核病比较常见.在妊娠期及时诊断出活动性肺结核,关系到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否则病情恶化,可能出现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等,进而威胁到孕妇和胎儿的生命.现将本院2005~2006年已确诊的8例妊娠结核病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张晓琦;陈丽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20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及护理体会

    目的 为非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寻找一套巩固疗效的方案预防复发.方法 204例患者诊断明确,经牵引、理疗、中药离子导入、TDP热疗等综合治疗后配合社区护士的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及家庭护理.结果 204例患者均取得远期效果.结论 本方法方便、安全、实惠,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尤丽园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临床分析

    三踝骨折是指除内外踝骨折外,胫骨关节面后唇骨折移位,属于关节内骨折,整复时的解剖对位是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1].骨折分型、手术顺序影响着关节面解剖重建的精确度与稳定性.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笔者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心血管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研究和探讨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原因以及早期观察、早发现和早处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本院于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所行心内直视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53例.结果 52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康复出院,只有1例患者因多种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有效地观察,发现和预防处理低氧血症,可以明显的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高立梅;李红霞;李月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给产妇增加痛苦,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产后尿潴留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痛苦,还不利于产妇乳汁的分泌影响婴儿的早期吸吮,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率.自2008年1月起针对剖宫产及产后尿潴留的原因,重点对产妇产后进行排尿处理和相应的护理.

    作者:赵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ELISA检测弱阳性结果原因分析

    ELISA检测时常出现的弱阳性结果是每个免疫实验室经常遇到的问题,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席晶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肺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护理对策.方法 对5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实施放疗50~60 Gy,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两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及Dmean和放射性肺炎相关.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发热护理、用药护理等.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及化疗和放射性肺炎相关,P值分别为0.013和0.009,多因素分析仅显示V5和放射性肺炎相关.经整体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症状,80%患者顺利地完成了放疗计划.结论 加强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放射性肺炎,使患者顺利完成放射治疗计划.

    作者:卢惠珍;李而周;吴小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晚期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单管或多管动脉插管为25例晚期不能切除胰腺癌患者进行区域性灌注化疗.结果 2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腹胀减轻,黄疸消退,体质量上升.术前需要镇痛治疗10例,其中9例停用镇痛药,1例减量,随访23例,平均生存期16个月.结论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为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他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肿瘤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李大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产后出血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时间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因及处理.结果 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占88.24%)、胎盘胎膜残留(占7.35%)、组织裂伤(占4.41%),且多发生在24 h内.结论 产时、产后重点在24 h内加强监测,及时有效预防宫缩乏力是减少出血的根本.治疗上积极促进宫缩为主,同时抗休克治疗,清宫及时缝合伤口止血.

    作者:杜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33例肺心病患者夜间的观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33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并观察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中,夜间死亡人数与总死亡人数之比为6:9,占死亡人数的66.7%.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慢性肺心病的认识,提高医嘱的依从性,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柳春叶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沈阳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情况,为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根据丙型肝炎病毒RNA全序列,在5'-NCR区设计引物,通过套式PCR扩增,特异性产物测序分型.结果 检测HCV感染样本75例,共检出4种基因型,分别为1a,lb,2a和3a型,其中1a占2.7%,1b占54.6%,2a占32%,3a型占10.7%.结论 沈阳地区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2a型,与中国其它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比较一致.

    作者:白尚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外伤性软组织内异物128例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软组织内异物的治疗.方法 对2003~2007年本院外科收治的128例软组织内异物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金属性异物的诊断方法为体检及X线摄片,总的确诊率为100%,摘除率为96%.非金属性异物的诊断方法为体检、X线摄片以及超声检,确诊率88%.结论 对软组织异物的治疗应重视术前准备,准确定位才能确保手术损伤小,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赵兴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估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早期预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喂养不耐受早产儿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保温、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鼻胃管喂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霉素3~5 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滴注,同时在每次喂养前15 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10 min,对吸吮力欠佳者用橡皮奶头缓慢、轻轻地来回刺激口腔,或用手指轻轻刺激口角、口唇,诱发吸吮反射出现.两组疗程均为5~7 d.结果 治疗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程、奶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相近(P>0.05).治组患儿用药前后肝功能无变化.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结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能提高肠道喂养的成功率,避免完全静脉营养的弊端,安全、实用.

    作者:邓慧延;杨峻;廖伟强;陈燕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