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庄丽琴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对8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检查并诊断,全部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结果甲状腺呈不规则,非对称性肿大,轮廓不平,甲状腺内部结构不均匀,呈散在性结节回声.结节以多发为主,结节边缘欠清晰,无包膜,无声晕,结节内部呈不均质的中低回声.结节周边呈粗大、迂曲的绕行血流信号,内部血流分布无明显特异性.结论 高频超声由于其对甲状腺的高分辨率、高敏感性,可于病变早期即可发现异常,不失为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一项重要的方法.
作者:麻科;吴新如;吉鹏;吴秀琴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过敏性紫癜(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春秋季节发病较多.由于本病首发症不一,且易复发,因此,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极为重要.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了41例HSP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鄂丽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时间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因及处理.结果 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占88.24%)、胎盘胎膜残留(占7.35%)、组织裂伤(占4.41%),且多发生在24 h内.结论 产时、产后重点在24 h内加强监测,及时有效预防宫缩乏力是减少出血的根本.治疗上积极促进宫缩为主,同时抗休克治疗,清宫及时缝合伤口止血.
作者:杜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胃癌根治术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行择期胃癌根治手术31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5例放置腹腔引流管,其余66例未放腹腔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恢复情况、术后换药次数、术后住院日数及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引流组置管天数和引流情况.结果 两组相比,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吻合口瘘及死亡病例,无引流组术后拨胃管时间要早于引流组,但两组间术后住院日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引流组平均置管时间(8.3±2.2)d,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或仅有少量渗液.结论 胃癌根治术不必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应从严掌握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术后应及早拨除.
作者:张卫东;姚凯;瞿章;房淑彬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晚期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单管或多管动脉插管为25例晚期不能切除胰腺癌患者进行区域性灌注化疗.结果 2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腹胀减轻,黄疸消退,体质量上升.术前需要镇痛治疗10例,其中9例停用镇痛药,1例减量,随访23例,平均生存期16个月.结论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为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他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肿瘤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李大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产后会阴切口感染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产后会阴切口感染56例.结果 1 d见效者37例,占66.07%;2 d见效者13例,占23.21%;3 d见效者4例,占7.14%;5 d见效者1例,占1.79%;1例8 d见效,占1.79%.结论 采用二妙散加大青叶,水煎外用,患者多可自行操作,且药价低廉,药源广泛,疗效满意.
作者:倪姝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缺乏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现将本院2006~2007年住院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作统计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李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就诊时约有60%~70%的结直肠癌患者可施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共12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子宫全切的患者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过程中,常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但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观察到对于子宫全切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如果次数过多、时间过长,将影响阴道残端伤口的愈合.本文对在工作中收集的资料简单谈谈几点护理体会.
作者:刘小凤;刘小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牙本质过敏是牙本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物质以及机械作用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科自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分别采用氟化钠甘油、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并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万一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in-Barre syndrome 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1].
作者:刘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气管注入固儿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将90例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静脉注射沐舒坦,治疗组气管注入固儿苏.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或放弃治疗5例,治疗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采用气管注入固儿苏治疗RDS疗效肯定,能显著降低上呼吸机人数及病死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但要掌握好用药的时机及剂量.
作者:林日亮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和多相分化潜能.由于取材容易、培养简便及应用前景广泛等特点成为干细胞中研究的热点,在医学各个领域都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目前已应用于多种临床治疗当中.
作者:崔潇;杨莹;周晓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我国已进入老龄化,人的平均寿命增高,高龄及超高龄患者逐年增多,1998~2006年笔者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病例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信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侧叶全切术治疗孤立甲状腺结节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9例孤立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侧叶全切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141例为甲状腺良性病变,28例为甲状腺癌.术后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169例患者均存活,无癌复发.结论 甲状腺侧叶全切术是治疗孤立甲状腺结节的安全和有效的术式.
作者:蓝伟桐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推拿组与普通电针组各30例,依据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电针结合推拿组有效率为86.67%,普通电针组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本病效果优于普通电针组.
作者:曾睿;洪文;唐俊良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脑电图检查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早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拟诊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设对照组为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脑炎的患儿36例,对照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表现、治疗前后脑电图的改变.结果 拟诊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早期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脑电图弥漫性慢波异常的出现率及异常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脑电图明显改善率和临床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电图检查敏感性高,可有效补充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和误诊,而且对其预后估计也有参考作用.
作者:刘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食管胸上段癌是指胸骨切迹到气管隆突平面的食管癌性病变,由于解剖部位特殊,一旦肿瘤外浸,常常累及比邻如气管、主动脉、奇静脉、胸导管和纵隔胸膜等组织和器官,因而施行外科手术切除的难度大,危险性高,并发症多.现将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胸上段食管癌26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姜哲;曲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本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对我院普通外科Ⅰ、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病历176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着范围过广、时间过长、起点过高等问题.结论 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干预是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
作者:孙鹏飞;雪君;陈璇;许秉权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导致锥体外系反应并发症的原因,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对793例剖宫产术后镇痛导致锥体外系反应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发生锥体外系反应8例,发生率为1.01%.大汗淋漓8例,表情淡漠、眼球上翻、凝视、闭目困难6例,失语4例,嘴角流涎、痉挛性斜颈、张口困难、肢体舞动、肌肉僵硬、角弓反张3例,失明、昏迷1例.结论 氟哌利多用于术后镇痛可导致锥体外系反应,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作者:蓝冬梅;赵金琴;廖玉娣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