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王冬梅;柴艳;陈丹峰
目的 探讨肝素在防治紫癜性肾炎中的应用.方法 选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9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结果 治疗组皮疹消退时间3~6 d,对照组为3~12 d;关节肿瘤消失时间治疗组为1~2 d,对照组为1~4 d;治疗组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2~3 d,对照组为2~5 d;HSPN发生率治疗组为5例,对照组为9例;应用肝素治疗期间未见出血、皮疹、肝功能受损及血小板减少等毒副作用.结论 过敏性紫癜应用肝素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时,应及早应用肝素,以减少紫癜性肾炎的发展.
作者:赵继民;曹云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本院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89例,经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呼吸学会有关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重度分级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健脾宣肺定喘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15.91%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相比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峰;王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口服厄贝沙坦半年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增强药物疗效.结论 护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能够增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水平,从而提高药物疗效.
作者:程宁;高虹;王晓秋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为典型代表,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年中,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但如果治疗、护理不当,部分病例病程迁延或转慢性肾炎,亦可并发心力衰竭等[1].因此,采取适当的治疗、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作者:党凤枝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经长期临床实践,将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红;管玉君;吴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病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对病因的认识尚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内耳血流障碍和病毒感染是本病的主因,近年来通过改善微循环治疗突发性耳聋已被众多专家接受.本院对5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高压氧联合盐酸丁咯地尔及天麻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彦哲;刘双云;王满;王捷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观测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早期血清心肌酶与心电图变化,判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心肌损伤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不同程度一氧化碳(CO)中毒者血清心肌酶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程度与血清心肌酶呈正相关.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通过观察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改变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及损伤是否继续存在,对指导制定抢救措施意义重大,并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观察指标,为判断疗效和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白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预防翼状胬肉摘除术后诱发的青光眼.方法 在翼状胬肉摘除术终术眼滴入毛果芸香碱眼液.结果 有效预防了翼状胬肉摘除术诱发的青光眼.结论 在翼状胬肉摘除术终,术眼滴入毛果芸香碱眼液可使瞳孔缩小,房角变宽,房水通畅流出,有效预防青光眼的发生.
作者:盛雪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苯妥英钠是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物,还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心律失常等疾病.本品常见的不良反应少见,但罕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如重型药疹.国内对儿童病例报道较多,对老年癫痫患者,尤其是潜伏期较长的病例少有报道,现将1例苯妥英钠导致严重剥脱性皮炎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程玉武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舒适是人类的基本要求,舒适是指处在轻松、安宁的环境下,个体所具有的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自我感觉[1].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具有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2].
作者:刘可秀;孙宇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护士行为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生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OSA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一般行为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行为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生理和生活质量指标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5.365),但颈围和腰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669,1.334).观察组干预后的社会交往、情感功能和症状等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8.656,8.468,6.200),但日常活动维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930).结论 护士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OSAHS患者的生理指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周燕;谢丽丽;肖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和PaO2、PaCO2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50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4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并测PaO2及PaCO2.结果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PAC-1、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01),并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关系密切.
作者:邬伟明;徐晓华;洪国斌;黄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高三尖杉酯碱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例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羟基脲对照组单纯应用羟基脲,两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2.85%,对照组为31.34%,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好,毒副作用轻微,是为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
作者:廖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对80例高龄肺癌全肺切除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 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严密检测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均经相应治疗后基本缓解,康复出院.结论 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给予积极护理可以有效减轻和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黄荣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近几十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出现胃远端肿瘤发病率降低,而近端胃癌特别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却呈上升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对AEG的定义、分类、诊断与治疗尚存在许多争议,明确相关的一些问题对临床诊治方案的选择将大有裨益.本研究对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概念、分型及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李静;徐姝;徐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阴道前壁伴膀胱膨出是部分膀胱后壁和膀胱三角降入阴道通常由产伤所致,也有因盆腔结缔组织或筋膜和盆底肌肉先天不足引起.
作者:陈连荣;田立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中10-0缝线与8-0可吸收缝线应用的比较.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需要手术的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分别选择用10-0缝线与8-0可吸收缝线固定结膜瓣,对术后患者的舒适度,结膜瓣存活率,翼状胬肉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中用8-0可吸收缝线固定结膜瓣,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结膜瓣存活和翼状胬肉的复发率均与10-0缝线相当结论笔者认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中用8-0可吸收缝线固定结膜瓣,避免术后拆线值得推广
作者:马文锦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中年组和老年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血钠的差异,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随机选取中年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30例,老年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30例,两组在性别和手术方式方面无明显差异.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抽血查电解质,比较两组血钠差异.结果 老年组和中年组内固定术后的血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组较中年组较易出现低钠血症,且出现的程度较重.
作者:叶少腾;苏伟坤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高危儿随机分成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对照组仅常规育儿指导.两组患儿于1岁时来院进行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方法监测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发育商(DQ).结果 干预组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四部分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发育商分级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在婴儿期智能发育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有效促进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
作者:王海霞;刘世艳;佟丽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适应证、手术操作要点、并发证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近年来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LC成功切除胆囊94例(95.9%);中转开腹手术4例(4.1%),手术时间22~155 min,平均(53.5±5.0)min,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4.0 d.12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1例,出血1例.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临床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正确把握中转手术指征及放置腹腔引流管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作者:孟祥光;冯勇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