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8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的临床分析

罗嘉玲;王东烨;邱凯锋

关键词:药物性肝炎, 肝毒性
摘要:目的 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和诊断治疗的准确性.方法 对本院48例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抗菌素 19例(39.6%),居首位,其次为解热镇痛类11例(22.9%)和中药10例(20.8%).临床主要表现为巩膜黄染(55.6%)、乏力(47.2%)、食欲不振(44.4%);临床上急性肝炎常见,占90%.结论 药物性肝损害随着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而逐步增加,应重视药物的肝毒性,预防药物性肝炎发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出现胃远端肿瘤发病率降低,而近端胃癌特别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却呈上升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对AEG的定义、分类、诊断与治疗尚存在许多争议,明确相关的一些问题对临床诊治方案的选择将大有裨益.本研究对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概念、分型及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李静;徐姝;徐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卫生宣教在预防妊娠期阴道念珠菌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卫生宣教在预防孕期阴道念珠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5孕妇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建卡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9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只简单告知要注意预防孕期阴道卫生;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防治阴道念珠菌感染的卫生宣教措施.比较两组阴道念珠菌感染发病率.结果 干预组阴道念珠菌感染12例,感染率为12.6%;对照组阴道念珠菌感染l3例,感染率为3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强卫生宣教,可以有效预防孕期念珠菌感染,保证孕妇及新生儿的健康.

    作者:侯代荣;陈秋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气管切开及亚低温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逐渐增高,患者伤后多原发性昏迷,且伤后持续时间长,而伤后患者的自主呼吸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而致口腔或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且有的患者颅内压增高所致呕吐物误吸易引起肺内感染,甚至窒息,因此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是非常重要的,而切开后的护理则更为重要.我科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行气管切开共57例.其中18例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气管切开,全部患者无1例因肺内感染或呼吸道不畅,而致病情加重患者死亡.故对于气管切开的护理,笔者体会如下.

    作者:张晓梅;林金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经长期临床实践,将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红;管玉君;吴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影响剖宫产率上升因素的分析

    目的 剖析近几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探索合理控制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1月所有剖宫产病例手术指征及构成比变化. 结果剖宫产率持续较高水平并遂年上升,由2005年的30.49%上升到2008年的60.23%,而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1.54%下降到2008年的0.77%.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显著升高的是社会因素,巨大儿. 结论剖宫产手术指征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范围,来自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作者:刘瑜;刘全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44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本院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89例,经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呼吸学会有关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重度分级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健脾宣肺定喘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15.91%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相比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峰;王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以减少住院天数.方法 将本院2006~2008年12月收住普外科的8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制订每日护理计划单进行护理干预;将2006年12月至 2007年12月住院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为7.5 d,对照组为11.6 d,住院费用也明显减少.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了住院费用,增加了床位周转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海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封闭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入组的7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应用同种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应用自制的疾病相关知识问卷、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和简明精神科量表,分别在入院时、康复期、出院时、随访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进而可增进疗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何凤叶;杨建章;杨云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关于院前急救

    现代急诊医疗体系主要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急症监护等各科融合而成.其中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已有其自己独立的并已形成较规范的学科体系,而院前急救是以急救中心为主的急救医疗机构在院外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的过程,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前沿阵地,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它不是处理疾病的全过程,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为患者接受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王永贤;石玉平;郭玉凤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新进展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组织含量减少及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全身骨量改变的疾病.1990年10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症(OP)大会中给出明确定义: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以及随之而来的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患[1].因此,该病已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OP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疗法,饮食疗法,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本研究就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姝;李静;符加红;刘佳丽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护理

    使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具有无切口、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严密细致的观察及术后护理是保证护理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宋丹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延髓梗死11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延髓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总结11例延髓梗死的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转归,分析延髓梗死的临床特点,诊断,并发症及临床预后. 结果延髓梗死可表现为多个临床综合征,头CT检查不能发现病灶,头MRI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吞咽困难是常见症状,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经治疗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少数遗留球麻痹、偏瘫等后遗症.结论 延髓梗死主要表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腹侧综合征和橄榄体后部综合征,早诊断,及早康复治疗,能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

    作者:文秀雄;张广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血清唾液酸检测在大肠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血清唾液酸在大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12例大肠癌患者,48例非癌症疾患者,72例正常对照组人员的血清唾液酸进行检测.结果 上述三组唾液酸含量分别为:(727.4±71.8)mg/L、(441.0±49.1)mg/L、(437.0±46.2)mg/L;其阳性率分别为:81.25%、4.16%、0%大肠癌组唾液酸含量与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癌症疾患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而后两者之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 血清唾液酸是一个重要的大肠癌血清学标记物,可作为大肠癌的手术效果与疗效监测的观察指标之一.

    作者:周建松;闫祺德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左旋氨氯地平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3例左旋氨氯地平(2.5~5 mg/d)治疗前后CIMT的变化,并观察休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后,降压疗效明显,CIMT明显降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CIMT进展,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作者:李计元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急诊科护患纠纷原因及对策

    目的 分析急诊科容易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并寻找相关对策,使护患关系进入良性循环.方法 通过本院急诊科2006~2007两年发生的护患纠纷进行分析归类,提出对策并观察效果.结论 加强护士安全意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注重沟通技巧,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要求,提供人性化服务,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是预防纠纷发生的关键.

    作者:程春娣;严喜秀;丁宇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诊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10%.我科2001年1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8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8例,占同期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率的9.19%.现将诊断及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王昊;曹德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宫颈癌腔内应用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宫颈癌腔内放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110例患者均采用腔内后装放疗加体外照射的方法.先给予体外全盆照射,每次每照射野用2 Gy,盆腔中心总剂量为20~26 Gy,然后于全盆大野中间用铅档,面积4 cm)<14 cm,4 cm×15 cm,每次照射野2 Gy,4次/周,宫旁总剂量为20~26 Gy;同时给予腔内后装治疗,1次/周,阴道与官腔的治疗分别进行,每次A点剂量5~6 Gy,总剂量30~35 Gy,对大的外生型肿瘤,给于肿瘤消失量5~10 Gy.结果 110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81.8%,其中Ⅱ期和Ⅲ期3年生存率分别82.1%、79.3%.本组36例(32.7%)表现持续性便血或伴有下坠感,或因便血而致贫血,其中,l例(0.9%)有直肠阴道瘘.膀胱阴道瘘2例(1.8%),其中l例(0.9%)与肿瘤相关,膀胱反应l2例(10.9%).结论 腔内后装放疗对宫颈癌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掌握好放疗方法及剂量,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瑞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舒适原因分析及护理

    舒适是人类的基本要求,舒适是指处在轻松、安宁的环境下,个体所具有的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自我感觉[1].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具有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2].

    作者:刘可秀;孙宇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人类寿命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高龄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本文就高龄AMI患者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禹建坤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护士行为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士行为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生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OSA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一般行为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行为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生理和生活质量指标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5.365),但颈围和腰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669,1.334).观察组干预后的社会交往、情感功能和症状等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8.656,8.468,6.200),但日常活动维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930).结论 护士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OSAHS患者的生理指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周燕;谢丽丽;肖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