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

张建云

关键词:剖宫产率, 手术指征,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 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对2006~2008年本院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产钳率呈逐年下降趋势;②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同期产钳助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下降;③2006年至2008年居于前四位的剖宫产手术指征是:要求手术、巨大儿、难产、胎儿窘迫.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增加.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生期护理

    目的 掌握并总结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并发症及围生期的护理.方法 对本科2002~2008年14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将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149例均母婴平安,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小板减少是妊娠的较常见并发症,给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恰当的护理干预能保证患者母儿平安度过围生期.

    作者:陈芳;王建英;廖惠萍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甲地孕酮在食管癌放疗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甲地孕酮在食道癌患者放疗中,减轻消化道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放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甲地孕酮(160 mg/d)观察两组消化道反应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未见甲地孕酮所致的严重毒副作用.结论 甲地孕酮对接受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在减轻消化道反应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作用.

    作者:杨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立足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实践,针对中医学教学中存在的内容多、课时少和理论知识讲授多、实践技能培训少的矛盾,通过正确定位教学目标、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技能培训,并开展多媒体教学等途径加强中医学教学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简亚平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综合医院心理卫生服务现状与服务要点

    近年来,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障碍的发生及其解决方式,精神疾病患者就诊途径,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共病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这就决定了综合医院在心理卫生服务体系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综合医院的心理卫生服务现状及今后的服务要点作如下的点评.

    作者:何为然;于虹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浅谈改善医院药房的管理工作

    对钦州市妇幼保健院药房工作的现状进行概括,提出改善药房管理工作的合理化措施和总结多年从事管理工作的亲身体会.主要从人员的管理、日常工作的管理、药品的管理三方面着手,提高医院药房的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

    作者:钟月平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浅谈新生儿的日常护理

    新生儿是人一生中抵抗力弱的时期,这就要求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一定要科学、细心、耐心,注意新生儿保暖、皮肤护理、脐部护理、眼、耳、口、鼻的护理,科学的喂养等护理技能,给新生儿一个精心的护理.

    作者:贺月梅;李敏;张小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凋亡基因蛋白在子宫腺肌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凋亡基因蛋白(bcl-2)在子宫腺肌症中正位及异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58例子宫腺肌症正位及异位内膜ER、PR和 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子宫腺肌症病例中,正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Bcl-2都有阳性表达,异位腺体上皮阳性率高于间质细胞(P<0.05),异位内膜 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位内膜(P<0.05);且增生期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泌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腺肌症病例正位和异位内膜中ER、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异位内膜中ER、PR、bcl-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子宫腺肌症正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均有 ER、PR和bcl-2的阳性表达,提示可能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李静勉;张小丹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45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别测定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活动期)、激素治疗尿蛋白转阴后(缓解期)检测血清骨钙蛋白(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素(PTH)和钙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缓解期血清BGP显著低于活动期(P<0.01),血清BALP较活动期明显升高(P<0.01),血清PTH高于活动期(P<0.05);血清钙与活动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时可引起患者骨代谢紊乱.

    作者:郑汝华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矽肺呼吸衰竭并发低血糖昏迷1例

    矽肺患者患有糖尿病时,若发生呼吸衰竭和低血糖昏迷,低血糖症极易被掩盖.现将救治1例Ⅱ期矽肺呼吸衰竭并发低血糖昏迷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孔莉;程丽娟;孔伶俐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左侧全肺切除后化疗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以下简称NSCLC)患者左全肺切除后是否需要化疗,且化疗对哪种类型NSCLC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方法 以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提供的已行左全肺切除的62例NSCLC患者作为化疗组,给予TP/NP方案化疗,同时从病案库随机抽取120例单独行左侧全肺切除的NSCLC患者作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化疗组化疗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33.9%、36.2%,对照组分别为37.5%、24.1%.ⅢA期NSCLC患者左肺切除后化疗组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独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ⅢA期NSCLC患者左侧全肺切除后化疗有益于提高生存率.

    作者:肖天林;丁莹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TIA患者147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A组 n=37)、阿托伐他汀组(B组 n=37)、低分子肝素组(C组 n=36)、对照组(D组 n=38),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连用21 d和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1次/12 h,皮下注射,连用7 d;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连用21 d;C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1次/12 h,皮下注射,连用7 d.观察各组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T、APTT、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变化,随访TIA复发和向脑梗死进展情况.结果 A、B、C、D四组有效率分别为89.2%、78.4%、80.6%、65.8%,A、B、C组和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疗效确切,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更佳,并可减少复发及向脑梗死发展.

    作者:郝琳;刘立民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1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 观察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13例,对其急救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12例患者均平稳度过急性期,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规范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对提高肺动脉栓塞的救治率至关重要.

    作者:马征;庞久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改变进针角度,减轻静脉穿刺疼痛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传统的静脉穿在多数情况下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致使患者对穿刺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因此如何运用佳穿刺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护理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300例患者进行两次对比操作与观察,纪录了观察结果,并对此作了比较详细的总结.

    作者:孙艳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颈部异位甲状腺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1例

    异位甲状腺由胚胎时期部分或全部甲状腺胚基离开原基发育而成,可发生于舌盲孔至胸骨切迹沿线甲状腺下降途中的任何部位,以舌甲状腺多,也可发生于颈部、鼻咽部、食管气管头部、锁骨上窝、胸腔等部位.临床很少见,易发生误诊误治.现报告1例儿童颈部异位甲状腺.

    作者:刘屹嵩;魏冰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11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常规手术的区别.方法 自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以来共完成腹腔镜手术1124例,均获得成功.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住院时间、肠排气时间、术后病率、镇痛剂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腹壁美容、痛苦轻、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华;杨小文;刘湘萍;丁小红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运动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运动针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颈椎病患者81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运动针法进行治疗.结果 2组间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运动针法治疗颈椎病有良好疗效,比常规针刺效果更佳.

    作者:吴忠源;黄素芳;宫慧娟;吴忠庆;贾志明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设和实践体会

    目的 通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的运行情况,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具体建设和实践,借此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福建省肿瘤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一年来的建设及实践,分析开展PIVAS的利弊.结果 PIVAS实施一年来,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输液产品,配置15万袋大输液,无1例输液反应发生,同时减少了药品浪费,加强配药护士的职业防护,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结论 建设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现代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

    作者:余炜;陈秀英;林海燕;陈娟;欧棋华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小儿手术体位摆放的技巧与护理

    小儿手术患者在临床上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患儿生理特点、麻醉方式,手术体位的摆放和成年人有着明显的差别.小儿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药物的耐受性差,临床上大多都采用全麻-分离麻醉.分离麻醉就是意识和感觉呈暂时的分离,表现浅麻醉状态.临床上常用氯胺酮肌肉或静脉给药,要求剂量非常严格,剂量过大可导致呼吸抑制,剂量不到患儿躁动.因此要求手术越快越好,为了缩短手术时间,掌握小儿手术体位的摆放技巧尤为重要.

    作者:林秀珍;丛丽霞;徐颖超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阿仑膦酸钠10 mg/d 口服,降钙素第一周50 IU,1次/d,以后每周肌内注射50 IU 2次,连续治疗1年.对照组36例,降钙素,50 IU/支,第1周50 IU,1次/d,以后每周肌内注射50 IU 2次,连续治疗1年,用药前后所有病例均测定骨密度.结果 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疼痛减轻总有效率90.0%,治疗组的骨密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2.047).结论 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杜雅芹;王晓佳;岳艳丽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人工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正常情况下,人的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具有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人工气道是一种通过口、鼻或直接经气管置入导管而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丧失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干冷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细胞,黏膜粘液分泌和纤毛活动受影响,气道自净能力降低或消失;影响咳嗽功能;气道失水增多(800~1000 ml/d),分泌物易变粘稠而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影响通气功能;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受到破坏,肺顺应性下降,引起或加重炎症、缺氧;易诱发支气管痉挛;易发生肺部感染等.

    作者:吴金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