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引导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内小病灶的临床应用

余良宏;康德智;林章雅;林元相;王灯亮

关键词:立体定向, 微创手术, 小病灶
摘要:目的 评价CT引导的立体定向下显微或直视手术在脑内或功能区小病灶切除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CT-脑立体定向靶点定位和导向技术,以及微创开颅技术,完成30例脑内小病灶手术,分析其临床诊疗效果.结果 本组30例,病变部位:额叶8例,顶叶13例(其中运动语言功能区14例),颞叶7例,枕叶2例.所有病灶均定位准确病灶一次切除,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无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的立体定向技术能对脑内小病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导向,结合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实现对脑内或功能区小病灶手术的微创化,能大限度地减少神经功能损伤.立体定向手术是一种定位准确、安全且疗效满意的微创手术.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本院2007~2008年门诊麻醉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2007~2008年门诊麻醉性镇痛药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使用的麻醉药品中,除硫酸吗啡控释片的DUI>1外,其他品种的DUI≤1.结论 门诊麻醉性镇痛药用药结构合理,基本符合<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

    作者:陈小陆;李磊;王钰琦;吴喜英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急性脓胸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急性脓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31例急性脓胸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包括7例胸腔镜手术.术中清除脓液、脓块及坏死组织,剥除脏层胸膜的纤维膜或纤维板,使被压缩的肺组织充分膨胀.结果 全组31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14±52)min,术中出血平均(250±175)ml,平均住院12 d,痊愈出院.随访无脓胸复发.结论 手术治疗急性脓胸效果可靠,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胸腔镜下手术更加值得推广.

    作者:胡寿祥;伍铭;赵普;武守国;黄梅霜;杨艳萍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供应室的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个科室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医院承担着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因此,提高、加强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是保障患者就医安全、缩短患者住院日,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社会效益,减少医疗纠纷,保证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作者:董春莲;陈茹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22例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

    目的 总结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及术后护理的经验教训.方法 通过对22例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结果 引流管梗阻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手术前后护理,保持分流管通畅,注意引流管的选择及术前对CSF蛋白质和细胞成分增高作相应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汤宏君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发多系统、多脏器损害2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发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及治愈率.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2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其他脏器改变患儿,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其中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过敏性紫癜6例,肝功转氨酶改变16例,肾脏改变致肾小球肾炎2例,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放射线检查多可获得诊断,对于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药,其次根据累及脏器对症治疗.

    作者:闫秀娟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的手术配合.方法 回顾性的对10例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并将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做法进行整理,改进,得出经验.结果 全组10例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均良好.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属微创手术,护士除有娴熟的配合技术及经验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以便发生意外时转换手术方式.洗手护士必须熟悉手术解剖位置、手术步骤及配合技巧,熟悉腹腔镜器械的名称、性能、用途,术中做到传递快速,准确无误,同时做好中转开腹准备.

    作者:管燕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运动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运动针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颈椎病患者81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运动针法进行治疗.结果 2组间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运动针法治疗颈椎病有良好疗效,比常规针刺效果更佳.

    作者:吴忠源;黄素芳;宫慧娟;吴忠庆;贾志明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包茎与包皮过长新型手术方式

    目的 总结新型包皮环扎器在治疗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中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环扎去除包皮专用器械治疗349例包茎及包皮过长.结果 349例患儿均获治愈,平均手术时间7 min,全部患儿经治疗后由于弹力线阻断血运的作用,远端包皮均呈干性坏死脱落,脱落时间平均12 d.术后6 h即可沐浴.无一例发生包皮血肿及感染,愈后创缘整齐、光滑,残留包皮长短适度.结论 包皮环扎术[1]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患儿痛苦,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成李力;谢涛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在临床合理用药中护士行为

    临床合理用药是目前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之一.但多注重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方向的问题,而忽视护理工作在合理用药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对临床合理用药中护士应做些什么方面的文章很罕见.本文就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所观察到现象和体会简介如下,供参考.

    作者:李凤霞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护士如何防范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多,其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机会也多[2].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的同时,对服务也有了较高的要求.

    作者:李文英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改变进针角度,减轻静脉穿刺疼痛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传统的静脉穿在多数情况下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致使患者对穿刺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因此如何运用佳穿刺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护理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300例患者进行两次对比操作与观察,纪录了观察结果,并对此作了比较详细的总结.

    作者:孙艳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2005~2006年长春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研究和分析长春市近2年出生缺陷发生动态情况,为上级及有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金敬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凋亡基因蛋白在子宫腺肌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凋亡基因蛋白(bcl-2)在子宫腺肌症中正位及异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58例子宫腺肌症正位及异位内膜ER、PR和 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子宫腺肌症病例中,正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Bcl-2都有阳性表达,异位腺体上皮阳性率高于间质细胞(P<0.05),异位内膜 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位内膜(P<0.05);且增生期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泌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腺肌症病例正位和异位内膜中ER、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异位内膜中ER、PR、bcl-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子宫腺肌症正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均有 ER、PR和bcl-2的阳性表达,提示可能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李静勉;张小丹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PBL教学法在高职生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基础课时受到不同程度压缩,尤其是生理学这种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的时效矛盾更为突出.许多高校在生理学教学中尝试应用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ning,PBL),认为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

    作者:彭丽花;马玲;罗江南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同时对早期高压氧治疗与晚期治疗的疗效做以比较.结果 高压氧组痊愈率37.9%,总有效率84.5%,对照组痊愈率24.1%,总有效率69.0%;早期高压氧治疗总有效率93.5%,晚期总有效率74.1%,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药物配合高压氧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利于及时纠正内耳缺血缺氧,减少内耳细胞的损害,及早恢复听力,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斌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包皮环切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1 临床资料本院自2000年以来,门诊及住院患者共有460例,年龄5~68岁,均因包茎、包皮过长或包皮尖锐湿疣行包皮环切术.患者平卧位,成人采用阴茎根部阻滞麻醉,小儿不合作者选择基础麻醉.麻醉满意后手术,先检查包皮阴茎头有无黏连,有黏连者予以分离;对包茎者,先用血管钳扩大包皮口,有黏连者予以分离,将包皮向上翻转,显露阴茎头和冠状沟,清除包皮垢,碘伏消毒.

    作者:刘树志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TIA患者147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A组 n=37)、阿托伐他汀组(B组 n=37)、低分子肝素组(C组 n=36)、对照组(D组 n=38),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连用21 d和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1次/12 h,皮下注射,连用7 d;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连用21 d;C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1次/12 h,皮下注射,连用7 d.观察各组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T、APTT、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变化,随访TIA复发和向脑梗死进展情况.结果 A、B、C、D四组有效率分别为89.2%、78.4%、80.6%、65.8%,A、B、C组和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疗效确切,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更佳,并可减少复发及向脑梗死发展.

    作者:郝琳;刘立民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可溶性L-选择素在毛细支气管炎及儿童哮喘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可溶性L-选择素在毛细支气管炎及儿童哮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毛细支气管炎病例20例、儿童哮喘急性期病例21例、缓解期病例18例、及健康儿童20例,分别测定其血清L-选择素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急性期、缓解期三组患儿血清L-选择素浓度分别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而三组患儿血清L-选择素浓度总体比较(P>0.05)及两两相比(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选择素水平可以反应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炎症情况,毛细支气管炎与儿童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有相似之处;L-选择素可能成为治疗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新的靶点.

    作者:代富力;夏晓玲;吴澄清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型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型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1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健康体检成年人作为对照.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各种生化指标及基因型的差异,胰岛素抵抗患者和非胰岛素抵抗患者各种生化指标及基因型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较年龄匹配的非糖尿患者群BMI、SBP、TG、TC、LDL-C、FPG、HbA1c明显升高,而HDL-C显著降低(P<0.05,P<0.01);中老年2型糖尿病组β3AR 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17%,β3AR Trp/Arg等位基因频率为:32.5%,Arg/Arg等位基因频率为:0.6%;对照组β3AR 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15%,β3AR Trp/Arg等位基因频率为:30%,无Arg/Arg基因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相对抵抗组BMI、DBP、WHR、三酰甘油、FPG、FINS比明胰岛素相对敏感组显升高(P<0.05,P<0.01);胰岛素相对抵抗组Trp/Arg基因型频率为45.6%,β3AR 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23.5%;胰岛素相对敏感组Trp/Arg基因型频率为26.9%,β3AR 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1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型与发病无关,但是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密切相关.

    作者:周凤玲;林娜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7例的治疗效果及观察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和复发率.方法 使用意大利HEerniamesh公司生产的赫美疝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 手术短时间30 min,长42 min,平均36 min,伴有术后疼痛的8例.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方法简便、手术指征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特点.结论 此项更加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特点的手术方法,适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尚斌 刊期: 2009年第2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