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寿祥;伍铭;赵普;武守国;黄梅霜;杨艳萍
目的 总结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及术后护理的经验教训.方法 通过对22例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结果 引流管梗阻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手术前后护理,保持分流管通畅,注意引流管的选择及术前对CSF蛋白质和细胞成分增高作相应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汤宏君 刊期: 2009年第26期
近年来,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障碍的发生及其解决方式,精神疾病患者就诊途径,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共病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这就决定了综合医院在心理卫生服务体系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综合医院的心理卫生服务现状及今后的服务要点作如下的点评.
作者:何为然;于虹 刊期: 2009年第26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医院要生存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作者:倪虹 刊期: 2009年第26期
汶川地震,儿童不论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均会产生许多的反应.本院在尽量保证儿童生活照顾且处于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地实施心理救护,进行正成地引导.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感情,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给予适度的经济协助或其他社会资源,随时关注儿童的反应,及时地采取保护措施,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用耐心和爱心陪伴孩子渡过难关,住院儿童痊愈出院,没有出现灾后综合征的表现.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之一,积极治疗糖尿病,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现将本院收治的35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魏瑛珉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症的超声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准确无创的方法,达到减少不必要手术的目的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14例乳腺增生症超声检查误诊为占位性病变的二维超声形态学指标.结果 14例患者17个病灶中7例误诊为乳腺癌待排,7例10个病灶误诊为纤维瘤.结论 超声医生应加强乳腺增生症的认识,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便于治疗决策.
作者:高洪波;任家庚;易寅华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评价CT引导的立体定向下显微或直视手术在脑内或功能区小病灶切除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CT-脑立体定向靶点定位和导向技术,以及微创开颅技术,完成30例脑内小病灶手术,分析其临床诊疗效果.结果 本组30例,病变部位:额叶8例,顶叶13例(其中运动语言功能区14例),颞叶7例,枕叶2例.所有病灶均定位准确病灶一次切除,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无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的立体定向技术能对脑内小病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导向,结合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实现对脑内或功能区小病灶手术的微创化,能大限度地减少神经功能损伤.立体定向手术是一种定位准确、安全且疗效满意的微创手术.
作者:余良宏;康德智;林章雅;林元相;王灯亮 刊期: 2009年第26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传统的静脉穿在多数情况下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致使患者对穿刺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因此如何运用佳穿刺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护理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300例患者进行两次对比操作与观察,纪录了观察结果,并对此作了比较详细的总结.
作者:孙艳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漏的方法与临床应用.方法 对10例冠状动脉漏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观察5例典型病例清晰显示瘘管/漏口内血流频谱,1例只显示漏口血流信号,未能显示完整瘘管及频谱,余4例临床表现为典型心肌缺血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冠状动脉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周丽萍;王俊 刊期: 2009年第26期
通过社区健康干预,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社区门诊近年来治疗的22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健康干预组和对照组,评价6个月后两组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结果 健康干预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社区健康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具有明显的效果.结论 通过有效的社区健康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伯良 刊期: 2009年第26期
随着抗生素的不断研发和大量应用.新的耐药菌株不断产生,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9世纪40年代人类开发了第1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但随着青霉素的广泛应用,细菌产生了一种β-内酰胺酶,即青霉素酶,它可以水解β-内酰胺环,使青霉素失效.
作者:张卫红 刊期: 2009年第26期
为了解性病门诊就诊女性3种阴道感染情况,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对本科性病门诊就诊妇女进行体检和淋病、沙眼衣原体、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及线索细胞检测,并用常规疗法观察疗效.结果 在性病门诊,阴道感染比宫颈感染多见,复合感染多见.阴道感染非淋表现不典型,对常规推荐的疗效不理想,阴道感染与性传播危险因素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田宇;田俊;颜挺 刊期: 2009年第26期
小儿手术患者在临床上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患儿生理特点、麻醉方式,手术体位的摆放和成年人有着明显的差别.小儿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药物的耐受性差,临床上大多都采用全麻-分离麻醉.分离麻醉就是意识和感觉呈暂时的分离,表现浅麻醉状态.临床上常用氯胺酮肌肉或静脉给药,要求剂量非常严格,剂量过大可导致呼吸抑制,剂量不到患儿躁动.因此要求手术越快越好,为了缩短手术时间,掌握小儿手术体位的摆放技巧尤为重要.
作者:林秀珍;丛丽霞;徐颖超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集体康复训练对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男、女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采用集体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作为评定工具评价效果,每四周评定一次,随访8周.结果 经集体可康复训练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ANSS、PSP、BP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体康复训练能改善青少年期患者的症状和不良行为,促进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认知功能,提高康复疗效.
作者:陈建峰;吴体华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老视近附加科学规范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38名老视患者,其中男21人,女17人,年龄40~78岁.应用综合验光仪对其进行远视力矫正,初步近附加,精确近附加,试戴评价后获取终处方.将检测结果与经验近附加值进行比较,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际检测近附加值与经验近附加值有显著差异.实际检测近附加回归公式=0.19+0.026×年龄.结论 临床中实际检测近附加值应根据被测眼的调节参数进行调整和验配,不能简单地按照经验公式开具处方.
作者:蓝方方;刘先洲;刘洪婷;刘伟民 刊期: 2009年第26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都会累及右心功能,但左心功能是否改变一直有争议.本研究对在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6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通过测定有关参数,评价左心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失代偿期有无左心功能障碍.
作者:毛红燕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3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早期确诊7例(30.4%),受伤部位主要为十二指肠第二段,共11例,占47.8%.全组死亡4例(17.3%),共发生各种并发症16例次.结论 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十二指肠损伤的重要措施,早期手术和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涌;周先贵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评价甲地孕酮在食道癌患者放疗中,减轻消化道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放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甲地孕酮(160 mg/d)观察两组消化道反应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未见甲地孕酮所致的严重毒副作用.结论 甲地孕酮对接受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在减轻消化道反应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作用.
作者:杨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主要病因为胰管堵塞,胰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和胰腺血液淋巴循环障碍等,是外科常见的急性急腹症,死亡率高达20%左右.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总结经验,提高护理水平,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现将本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会英;胡桂英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发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及治愈率.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2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其他脏器改变患儿,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其中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过敏性紫癜6例,肝功转氨酶改变16例,肾脏改变致肾小球肾炎2例,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放射线检查多可获得诊断,对于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药,其次根据累及脏器对症治疗.
作者:闫秀娟 刊期: 2009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