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院2007~2008年门诊麻醉处方调查分析

陈小陆;李磊;王钰琦;吴喜英

关键词:麻醉性镇痛药, 限定日剂量, 药物利用指数
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2007~2008年门诊麻醉性镇痛药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使用的麻醉药品中,除硫酸吗啡控释片的DUI>1外,其他品种的DUI≤1.结论 门诊麻醉性镇痛药用药结构合理,基本符合<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PBL教学法在高职生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基础课时受到不同程度压缩,尤其是生理学这种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的时效矛盾更为突出.许多高校在生理学教学中尝试应用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ning,PBL),认为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

    作者:彭丽花;马玲;罗江南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TIA患者147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A组 n=37)、阿托伐他汀组(B组 n=37)、低分子肝素组(C组 n=36)、对照组(D组 n=38),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连用21 d和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1次/12 h,皮下注射,连用7 d;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连用21 d;C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1次/12 h,皮下注射,连用7 d.观察各组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T、APTT、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变化,随访TIA复发和向脑梗死进展情况.结果 A、B、C、D四组有效率分别为89.2%、78.4%、80.6%、65.8%,A、B、C组和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疗效确切,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更佳,并可减少复发及向脑梗死发展.

    作者:郝琳;刘立民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误诊原因.方法 对本院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分别以心血管、泌尿系统、肌肉无力及关节痛、贫血、全身浮肿、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而误诊.结论 及时做甲减的相关检查,避免误诊.

    作者:陈允真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2005~2006年长春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研究和分析长春市近2年出生缺陷发生动态情况,为上级及有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金敬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护士如何防范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多,其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机会也多[2].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的同时,对服务也有了较高的要求.

    作者:李文英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4周).方法 本试验为随机、开放、对照临床研究.从入院患者中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1例)和曲美他嗪组(41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加用曲美他嗪(万爽力)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NYHA分级,并分别用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临床显效率(36.6%)和总有效率(85.4%)均较对照组(17.1%和61%)显著提高(均P<0.05),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治疗后LVEF均显著增加(P<0.05,P<0.01),LVEDD均显著缩小(P<0.05),且曲美他嗪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 常规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作者:焦云丽;陈璐;安红梅;何莹辉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行介入治疗后的12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术后护理,而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加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在术后3 d及3个月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进行测评.结果 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各维度在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后,除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者:龚亚君;王英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11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常规手术的区别.方法 自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以来共完成腹腔镜手术1124例,均获得成功.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住院时间、肠排气时间、术后病率、镇痛剂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腹壁美容、痛苦轻、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华;杨小文;刘湘萍;丁小红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供应室的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个科室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医院承担着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因此,提高、加强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是保障患者就医安全、缩短患者住院日,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社会效益,减少医疗纠纷,保证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作者:董春莲;陈茹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老年糖尿病足的护理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之一,积极治疗糖尿病,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现将本院收治的35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魏瑛珉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本院2007~2008年门诊麻醉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2007~2008年门诊麻醉性镇痛药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使用的麻醉药品中,除硫酸吗啡控释片的DUI>1外,其他品种的DUI≤1.结论 门诊麻醉性镇痛药用药结构合理,基本符合<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

    作者:陈小陆;李磊;王钰琦;吴喜英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浅谈新生儿的日常护理

    新生儿是人一生中抵抗力弱的时期,这就要求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一定要科学、细心、耐心,注意新生儿保暖、皮肤护理、脐部护理、眼、耳、口、鼻的护理,科学的喂养等护理技能,给新生儿一个精心的护理.

    作者:贺月梅;李敏;张小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头面部皮肤癌手术的配合

    目的 探讨头面部皮肤癌的手术治疗及术中的配合.方法 回顾性的对48例头面部皮肤癌,扩大切除后采取皮瓣转移和皮片移植一期修复手术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结果 皮瓣全部一期成活,切口愈合良好,外形满意,随访1~5年,除1例恶性黑色素瘤半年后复发,遂再行局部切除,1年后脑转移死亡外,其余病例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精湛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丁建芳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鼻源性头痛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源性头痛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156例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资料及其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 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钩突、筛泡变异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病变为明显.鼻内镜术后随访6~24个月.手术治疗130例,治愈102例,有效23例,无效5例.结论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和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作者:王巧英;翟和平;胡春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急性脓胸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急性脓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31例急性脓胸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包括7例胸腔镜手术.术中清除脓液、脓块及坏死组织,剥除脏层胸膜的纤维膜或纤维板,使被压缩的肺组织充分膨胀.结果 全组31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14±52)min,术中出血平均(250±175)ml,平均住院12 d,痊愈出院.随访无脓胸复发.结论 手术治疗急性脓胸效果可靠,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胸腔镜下手术更加值得推广.

    作者:胡寿祥;伍铭;赵普;武守国;黄梅霜;杨艳萍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创伤骨科饮食宣教内容的初探

    通过笔者十几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在创伤骨科的健康宣教中,总结出患者从入院、手术前、手术后、出院这几个阶段中注重饮食宣教护理的重要性,在饮食宣教的内容上进行探讨.

    作者:周莉萍;刘秀珍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重症监护病房如何防范医疗纠纷

    在ICU通过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抓好ICU医疗质量管理;有效的医患沟通;善于换位思考;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等途径,能有效防范医疗纠纷.

    作者:宋海锋;毛怀东;黄斌;黄颖臻;莫文庆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矽肺呼吸衰竭并发低血糖昏迷1例

    矽肺患者患有糖尿病时,若发生呼吸衰竭和低血糖昏迷,低血糖症极易被掩盖.现将救治1例Ⅱ期矽肺呼吸衰竭并发低血糖昏迷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孔莉;程丽娟;孔伶俐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药品名称与处方管理小议

    随着大量新药上市,许多国家都出现了药品名称混乱的问题,给药品的处方、配方、使用造成许多困难,极易造成医疗事故,药品名称的命名逐步成为药事管理的重要内容[1].本文以常见化学药品名称的现行情况为主,详细阐述了当前中国药品名称的命名原则与使用规范,力求正本溯源,以廓清当前中国药品名称的现行规范,促进药品名称的正确使用.

    作者:王家宽;张国利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生期护理

    目的 掌握并总结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并发症及围生期的护理.方法 对本科2002~2008年14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将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149例均母婴平安,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小板减少是妊娠的较常见并发症,给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恰当的护理干预能保证患者母儿平安度过围生期.

    作者:陈芳;王建英;廖惠萍 刊期: 2009年第2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