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登鹏;陈小设;朱新锋;邓令红;梁水英
目的 建立测定他克莫司滴眼液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600:400:1);流速为2.0 ml/min;检测波长为215 nm;柱温为50℃.结果 他克莫司在6.25~2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8%,RSD为0.78%,方法重现性的RSD为1.28%(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延东;陈茂玲;梁光江;唐细兰;叶成添 刊期: 2009年第30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引起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加强对ICP孕妇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测,对改善围产儿预后极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远程胎儿监护在ICP孕妇的临床应用观察,寻找ICP孕妇围产期监护的新途径.
作者:刘晓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运用中医辨证方法,进一步探讨饮用鲜梨汁对下肢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创伤后24 h内入院,伤前无肠道器质性病变、无排便异常的下肢骨折卧床时间≥10 d的病例,经中医诊断证属热盛津枯证的患者89例,于入院第2天给予鲜梨汁150 ml饮用,2次/d,连续观察10 d,记录患者每天排便情况,根据罗马Ⅱ标准判断有无发生便秘.结果 86例患者中80例无便秘现象(80/86),有效率为93.02%.结论 辨证饮用鲜梨汁对预防下肢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效果更佳.
作者:陈胜琼;全小冬;邓若清;龙巧仙;梁玉初;朱华燕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对不同监护病房的复苏囊接头的微生物进行监测与分析,探讨对策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2006年1~12月份对NICU、PICU、SICU使用中的复苏囊的接头进行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分离与计算.结果 三个监护病区其复苏囊接头表面菌落数(x±s)均大于20CFU/件,且检出致病菌,检出率:铜绿假单胞菌15.56%、肺炎克雷伯菌8.89%、大肠埃希菌4.44%、乙酸钙不动杆菌5.56%G+中表皮葡萄球菌占13.33%.结论 监护病房复苏囊接头细菌污染的情况不容忽视,加强医务人员对复苏囊接头污染的危害性认识,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对复苏囊的消毒管理.
作者:刘慧萍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基因G+1688A(Ser563Asn)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1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120例非冠心病对照人群PECAM-1基因的第8号外显子区单碱基突变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分析,即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CHD的关系.结果 AA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42%:24%,P<0.01),等位基因间亦存在同样的趋势(A/G:68%:54%,P<0.01).而且在高胆固醇或收缩压过高的人群中,基因型为AA者患CHD的危险度增高.结论 在CHD患者中,PECAM-1基因G+1688A点突变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杨颖;张建武;程龙献;何美安;邬堂春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钼靶X线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X线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有4例肿块密度均匀增高,边界清楚,压迫乳腺结构向周围移位,2例肿块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与腺体的略高密度之间形成较模糊界限,只显示肿块的轮廓,6例肿块前部边缘清楚,3例肿块的后部边缘清楚,3例肿块的后部界限不清.7例均未发现钙化影.所有病例均无皮肤增厚、血管增粗征象.7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7例乳腺巨大纤维腺瘤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 巨大纤维瘤依据其肿块大,发病年龄小,钼靶X线表现典型,临床征症状轻微等特点,一般可做出诊断.
作者:陈辉;李晋荣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本院注射室使用注射液的配伍变化,评价其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为临床合理应用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6~2007年注射室出现配伍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发生配伍变化的228例均及时发现,无一造成不良后果.结论 多种注射液联合应用时,为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时刻注意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作者:张海丽;董国力;程慧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治疗和护理.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关键是控制好血糖,保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糖尿病,并能随时监测血糖及尿糖的变化,保持血糖在佳的状态,延缓各种并发病的发生.
作者:杜爽;王艳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地市药检所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建立新形势下地市药检所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作者:朱月辉 刊期: 2009年第30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前列腺增生,尿频为早期症状,先为夜尿次数增加,每次尿量不多,随之白天出现尿频,逐渐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给诸多老年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因年老体弱多病,难以承受以往经腹开放式前列腺摘除手术带来的打击,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的开展替代了以往的手术,使老年患者易于接受,也给护理带来了很大方便.本文介绍101例老年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作者:王锐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探讨残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对1991年5月至2007年5月1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 18例残胃癌中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10例,非根治性治疗(包括姑息性切除术、短路或造瘘术及探查术8例),根治组患者1、3、5年生存率86%、45%、23%.结论 良性溃疡胃次全切除术5年后定期胃镜检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关键.合理的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袁晓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上感清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Lichrospher R 100(4.6 mm×250 mm,5 μm)为固定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黄芩苷在0.24~1.2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8.24%,RSD为1.20%(n=6).结论 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上感清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国添;张敏怡 刊期: 2009年第30期
本院自2000~2008年应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0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84例,女6例.年龄1~10岁,五岁以下者为72例,占80%.临床上腹股沟区有可复性肿块,用手推或平卧不消失,消失后指压内环口.嘱患儿增加腹压,肿块不再出现,指诊外环扩大,咳嗽时指尖有冲击感,符合腹股沟斜疝诊断.
作者:李大志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超敏C反应蛋白(usCRP)、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LEP)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sLEPR)的变化.方法 44例子痫前期孕妇(子痫前期组)、45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和20例非妊娠妇女(对照组),观察各组血中usCRP、IL-6、LEP及sLEPR水平并进行比较,与有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妊娠组usCRP、IL-6、LEP均高于对照组,终止妊娠后usCRP、IL-6、LEP水平均低于终止妊娠前;sLEPR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及对照组;子痫前期组终止妊娠前LEP水平与sLEPR水平呈负相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子痫前期组终止妊娠前sLEPR水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负相关. 结论子痫前期升高的LEP可能来源于胎盘,并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中LEP及sLEPR水平可作为反映疾病程度的临床指标.
作者:郭跃华;赵正焱;赵施竹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方法纳入CVA患儿64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布地奈德2~7岁:200 μg,2次/d;7岁以上:400 μg,2次/d.咳嗽停止后续用至疗程满3个月改为200 μg 1次/d,维持3个月.同时,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1喷,3次/d.咳嗽消失后停药;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体重>30 kg:10 mg,1次/d.体重≤30 kg:5 mg,1次/d.两组计入观察的疗程均为前3个月,峰流速仪测量高呼气流速.结果 ①两组患者咳嗽消失率均为100%,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为平均(9.75±4.90) d,对照组(13.83±6.19) 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两组PEF值均有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晨、晚间PEF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可快速有效缓解CVA患者咳嗽症状.
作者:陈楷正 刊期: 2009年第30期
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次较大的心理刺激,这种心理作用会影响到手术效果,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善于观察和掌握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发挥手术功效.1 术前心理护理1.1 术前影响手术患者的心理因素1.1.1 患者对病因,疾病转归的不明确,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陌生等.
作者:高丽云;王淑芹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为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MPR,SSD)在上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33例上颈椎管损伤的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采用合适的重建参数及阈值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多层面拍片.结果 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评价颈椎骨折移位、椎间稳定、椎管形态情况,并可提供病变的逼真立体图像,为术前手术方案制订及预后评估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结论 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检查是诊断寰枢椎损伤的首选方法.
作者:朱怀仕;刘俊宾;刘小虎;张燕;付晶;丁学勇 刊期: 2009年第30期
消化性溃疡相当于中医学的痞满、胃痛等症,是以胃酸和胃蛋白酶为基本因素,对上消化道粘膜的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多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故临床上习称消化性溃疡[1].临床表现为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作者:杨远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活体组织的病理诊断,是患者可靠直接的第一诊断.如标本管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损失.因此,妥善保管和正确处理标本,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两年来,也有文章报道过此类护理差错,因此,我院吸取他人的教训根据自身实际工作情况,采取了一套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作者:姚晓燕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比较等效剂量苏芬太尼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和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开胸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麻下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镇痛组(F组,n=30)和苏芬太尼镇痛组(SF组,n=30).检测术后24 h和48 h患者血浆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并判定疼痛,镇静,恶心和呕吐评分.结果 S组术后24 h,48 h血浆NE水平及疼痛评分均低于F组(P<0.05),术后24 h镇静评分和术后48 h恶心呕吐评分均优于F组(P<0.05). 与S组相比,F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评分,48 h镇静评分,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等效剂量芬太尼相比,苏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术后PCEA的镇痛镇静效果好,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是开胸术后更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金建涛;刘红梅;李艳菊 刊期: 2009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