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红注射液联合超声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殿发;马宪平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超声波, 椎动脉, 颈椎病
摘要: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超声波治疗,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注联合超声波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特点及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特点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 针对7例颅脑外伤后急性期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的老年患者,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根据不同的脑血管特点决定治疗方案.结果 大多数患者(6/7)受伤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狭窄、血管壁溃疡以及附壁血栓形成等改变,提示脑缺血发作主要与这些病变为基础的脑血流下降、血栓脱落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外伤后脑灌注降低、脑血管痉挛是脑缺血发作的诱发因素.结论 老年人外伤后的缺血性脑卒中发作主要与原有的脑血管基础疾病有关,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应基于这些病变特征并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李丹;常雁;金永健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急性乳腺炎的预防与治疗

    急性乳腺炎是致病侵入乳腺并在期中生长繁殖所引起的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但好发生于产后初产妇,产妇分娩后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于产后3~4周乳汁大量分泌,大小腺管都充满了乳汁,乳房明显账大,发硬或感疼痛,还有发热.

    作者:赵淑娟;李玲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康复护理在剖宫产术后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观察康复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结果 康复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结论 医务人员一方面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另一方面加强对孕妇健康教育,宣传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特点,正确引导家属和孕妇,降低剖宫产率是预防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艾宏伟;任艳芳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语言护理的类型及其在眼科心理护理中的作用

    随着护理改革的不断深人,新的<医疗事故条例>的实施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被护理界所重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语言交流是心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1].

    作者:皇宇辉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双胎联体畸形经阴道分娩1例助产体会

    联体双胎是罕见的畸形,死亡率很高,多数为早产.24周前诊断可终止妊娠经阴道分娩,孕晚期需经剖宫产娩出,很少能经阴道分娩,现对一双胎联体畸形经阴道分娩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周立芹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和对照组的相比,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戎伟;李凌;李君利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心得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方法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67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为2.68%,主要为低氧血症、咯血、心律失常、喉痉挛及发热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纤支镜检查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护理,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高少芬;黄小玲;张蔼霞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医院药品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效益的基本保障

    通过加强药品的采购、领用、库存的管理及药品核算管理,对保证医院药品的安全完整、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消耗、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医疗重要组成部分的药学工作,应该顺应医疗制度改革,实现功能转变,通过药品和药学技术手段向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药学服务.

    作者:卞宏芳;张爱军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人性化临床护生带教体会

    实习是护生的重要学习阶段,是护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把理论知识用于技术操作的关键.作为一名带教老师,如何教好护生,让他们成为合格的护理接班人,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现将笔者在临床带教中深入人性化理念取得了良好效果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郭金芳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加强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寿命在不断延长;但是另一方面心脑血管疾病却正在严重的威胁着人的生命和健康,由于许多致癌因素的存在,肿瘤患病率在不断增长,亚健康状态大量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作者:刘雅君;王文玲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结肠造口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要点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对4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并行永久性结肠造口.观察其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护理要点.结果 造口缺血轻度坏死2例,造口水肿3例,造口少量出血5例,造口周围皮炎9例,造口感染3例,造口狭窄3例,造口旁疝1例.而造口脱垂、造口回缩、造口处黏膜皮肤分离、造口肉芽肿均未发生.结论 细致入微的观察可及时发现造口并发症,精心的护理可降低或避免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顾永芳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方法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中医肛肠科20余年的经验总结.结论 阐述环状混合痔的基本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预防措施.

    作者:黄永兵;蔡兰兰;何启益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浅谈GC在药品残留溶剂中的应用

    当药品中所含的残留溶剂水平高于安全值时,残留溶剂对人体或环境将产生危害.ICH根据残留溶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四类,并规定了每种溶剂所允许的大残留量.对残留溶剂的测定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气相色谱法在测定有机溶剂残留中的应用,包括直接进样法、顶空分析法和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并对残留溶剂质控提出展望.

    作者:白瑞;孙银华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医院感染防控与护理安全浅析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能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

    作者:邹启云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抗生素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272例疗效分析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我国较常见较多发的疾病之一,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每年5~11月为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多发季节.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合理更科学的治疗,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本院在常规抗感染、补液、纠酸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使用炎琥宁静脉滴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洁;吴新员;黎志良;余佳平;黄佳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热疗联合放疗在治疗晚期肺癌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热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将89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给予放射治疗加热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结果 实验组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7例,总有效率43.5%;对照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1例,总有效率25.6%.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放疗加热疗治疗晚期肺癌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作者:梁毅;余川运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浅谈儿科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

    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统计调查指出:全球的患者有1/5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

    作者:李艳敏;孙晓东;李世玲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深圳市医疗保险劳务工高血压临床路径的研究

    目的 在劳务工高血压普查基础上,研制适合医疗保险劳务工人群的高压临床路径.方法 采用文献法和课题试验方法,研制深圳市医疗保险劳务工高血压人群的高血压临床路径.结果 建立医疗保险劳务工高血压人群的临床路径.结论 医疗保险劳务工高血压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强调了诊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又突出了劳务工特殊群体社区医疗连续性照顾的特点.

    作者:杨泽民;李红侠;陈虾;李衡梅;邓晓燕;陈建;刘晓明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交流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把机械地执行医嘱和常规技术操作作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护理人员很少与患者交流沟通,形成只关心疾病而不关心患者的工作模式[1].

    作者:黄晓旭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36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本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产后出血原因分别为宫缩乏力24例66.67% 、软产道裂伤10例27.8% 、胎盘滞留、残留2例5.6%;无凝血功能障碍病例.全部患者经综合抢救均获控制.结论 加强孕前健康教育及孕期管理,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关俊宏 刊期: 2009年第33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