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君;王文玲
目的 分析探讨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 对供应室护士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可行的防护措施.结果 加强对物理、化学、生物、运动功能危害因素的预防以及医院对供应室加大投入,护士按程序操作,可减少职业危害.结论 医院重视供应室工作,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制度与操作规程,认真做好防护,可有效的降低职业危害.
作者:魏瑞琴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对4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并行永久性结肠造口.观察其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护理要点.结果 造口缺血轻度坏死2例,造口水肿3例,造口少量出血5例,造口周围皮炎9例,造口感染3例,造口狭窄3例,造口旁疝1例.而造口脱垂、造口回缩、造口处黏膜皮肤分离、造口肉芽肿均未发生.结论 细致入微的观察可及时发现造口并发症,精心的护理可降低或避免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顾永芳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多发的一种代谢疾病,可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多,往往因病程较长,B细胞分泌缺陷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而需要胰岛素的治疗.
作者:刘俊杰;孙永艳;王丽秋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特点.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9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16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颈动脉斑块的总体发病率左侧高于右侧,斑块部位以颈动脉分叉处多见,其次为颈总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发病率低.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目前是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良好手段,它可以清楚观察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态、性质、部位、管腔狭窄程度.
作者:沈燕;王渊霞;温艳婷 刊期: 2009年第33期
护理文书是病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治疗情况,又为日后医疗纠纷提供直接证据[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9月1日实施以来,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由于举证责任倒置,护理文书的书写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护理记录书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并妥善保管[2].冠脉介入患者由于其高风险﹑高费用,护理文书成为面对法律纠纷时的重要证据.本文就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148份冠脉介入患者护理文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对策,目的 在于提高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波;王秋雯 刊期: 2009年第33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5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年余,活动后气短1个月,于2008年4月20日入院.既往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门诊行X线胸片检查:右中肺炎(阻塞性),建议行CT检查.
作者:刘彦玲;王成;秦少波 刊期: 2009年第33期
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发生可能的原因、环节进行分析,探讨防范风险的措施和管理方法.达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周智 刊期: 2009年第33期
NICU病房中的患儿以急、危、重为主,留置针在PICU患者中应用广泛,对于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患者,心肺复苏抢救中,开放血管通路是非常重要的,快速的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及时的给药和补液,可以大大增加复苏成功的机会,提高患儿的救治成功率,休克或心肺骤停时静脉可能塌陷而造成小血管穿刺有困难,采用22号或20号套管口径较大的留置针经股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可以快速给药或补液,应用24号留置针在头皮或四肢穿刺由于血管小血流速度满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易引起皮肤苍白发花或坏死,基本每天要换不同部位重新穿刺,采取股静脉穿刺,延长了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减少了反复所造成的感染机会的增加,减轻了PICU护士的工作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娜 刊期: 2009年第33期
整体护理是指所有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护理过程,并强调护理服务的质量和连续性.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实施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取得患者良好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于海侠 刊期: 2009年第33期
以自拟痛宁汤内服,V-B12肌内注射,部分病例加卡马西平短期口服的方法,治疗本病74例,痊愈62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6%,
作者:王学文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内膜病变的发生与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至至2009年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205例、排除脑梗死、脑溢血、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双下肢皮肤颜色改变及溃烂的2型糖尿病患者,全部患者进行双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下肢动脉内膜病变组与正常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①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51.8%患下肢动脉内膜病变,病变与病程、年龄、血脂紊乱、收缩压水平相关;②病变组与正常组的性别、FBG、BMI、HBALc、DBP均无统计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应尽早控制血脂、血压,早期使用保护血管的药物有益于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作者:李洪林;罗崇文;陈敏 刊期: 2009年第33期
中药注射剂是中医药的创新成果,在预防、治疗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疗效[1].科学地认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作者:韦德敏;侯成超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更好地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方法 2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根据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例死亡,26例临床治愈.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王占元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84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两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病例组斑块检出率80.5%,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15.8%(P<0.001).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约为60%,显著高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25%,21%)(P<0.001).病例组软斑块检出率(48/84)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13/40)(P<0.001).病例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软斑块与脑梗死发病有一定关系.纤维蛋白原可能在动脉粥样斑块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冰 刊期: 2009年第33期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寿命在不断延长;但是另一方面心脑血管疾病却正在严重的威胁着人的生命和健康,由于许多致癌因素的存在,肿瘤患病率在不断增长,亚健康状态大量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作者:刘雅君;王文玲 刊期: 2009年第33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键康观念的转变,住院患者的护理要球在不断增强.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我们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提高护理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薄艳云;张玉梅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本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产后出血原因分别为宫缩乏力24例66.67% 、软产道裂伤10例27.8% 、胎盘滞留、残留2例5.6%;无凝血功能障碍病例.全部患者经综合抢救均获控制.结论 加强孕前健康教育及孕期管理,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关俊宏 刊期: 2009年第33期
2002~2008年笔者用外剥内扎术之治疗急性嵌顿混合痔4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02~2008年45例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19~60岁,平均36岁,均为急性嵌顿混合痔.
作者:李大志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了解铜陵市城市化农民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 对2000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村改居中转化为居民的农民(简称:城市化农民)随机抽样,进行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各类精神障碍(不含神经症)时点患病率10.16‰,终生患病率13.24‰,两者均低于1993年中国七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应为11.18‰和13.47‰,P均大于0.05).神经症患病率为16.67‰,与1993年中国七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近.结论 城市化农民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对这一群体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提高心理应激能力.
作者:姚文树;储文革;程社善;梁涛;潘茅茅;张辉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热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将89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给予放射治疗加热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结果 实验组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7例,总有效率43.5%;对照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1例,总有效率25.6%.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放疗加热疗治疗晚期肺癌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作者:梁毅;余川运 刊期: 2009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