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文
目的 分析肾病综合征患儿院内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 分析125例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肾病综合征患儿病例资料.结果 发生医院内感染 26例,感染率 20.8%.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胃肠道.结论 医院内感染发生与患儿抵抗力下降、住院天数、血清蛋白含量、激素使用密切相关.加强病区管理、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住院天数、合理使用激素,是降低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林怡;林王雪云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探讨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 对供应室护士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可行的防护措施.结果 加强对物理、化学、生物、运动功能危害因素的预防以及医院对供应室加大投入,护士按程序操作,可减少职业危害.结论 医院重视供应室工作,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制度与操作规程,认真做好防护,可有效的降低职业危害.
作者:魏瑞琴 刊期: 2009年第3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8岁,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10月15日,持续5 d净,色黯,无血块.因2008年10月24日晨5时小便后出现下腹剧痛,难以忍受,有大便感,于6时排便时突然晕倒,7时由家属推来本院急诊就诊.
作者:王艳萍;刘迎辉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2.0 g,静脉滴注,2次/d,疗程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率(HR)、心胸比、射血分数(LVEF)、每博量(sv)、每分钟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及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和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后有45例心功能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 、SV、CO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可辅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特别是左室收缩功能,且安全可靠.
作者:吴耀辉;卲发保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8例慢性肾脏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致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给予抗细菌、抗病毒和抗真菌治疗.结果 7例重症肺部感染治愈,1例死亡.结论 应早期行病原学检查,不能明确病原体可早期行经验性治疗,预后较好,死亡率低.
作者:侯终君 刊期: 2009年第33期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换药室在外科门诊也是必不可少的,直接接触各科的各种无需住院的创伤,缝合换药的患者.这就要求换药室护士不但能够对外科各种创伤伤口有所了解还要掌握相关知识、换药注意事项,要求护士素质好、有耐心、有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掌握沟通技巧,完成告知义务,帮助患者对自身情况有所了解,知道应注意的问题,尽快使创伤愈合避免不必要情况对创伤产生不良影响,延长愈合时间.
作者:王文玲;李丽华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了解武警新兵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武警某部2009年649名入伍3个月的新兵和700名入伍1~2年的非新兵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新兵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精神病性6项因子显著高于非新兵组(P<0.01),新兵组的躯体化、强迫、焦虑、精神症状4项因子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 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够理想,心理卫生工作者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干预.
作者:黄卡亚;刘绪宏;施根林 刊期: 2009年第33期
通过对44例2型糖尿病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静脉点滴丹红注射液和注射甲钴胺,发现丹红注射液可以提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其疗效与甲钴胺相似.
作者:王立波;刘晓阳;隋淑兰 刊期: 2009年第33期
实习是护生的重要学习阶段,是护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把理论知识用于技术操作的关键.作为一名带教老师,如何教好护生,让他们成为合格的护理接班人,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现将笔者在临床带教中深入人性化理念取得了良好效果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郭金芳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因其结果迅速、准确,对机体的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状态有准确的描述,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患者尤其在心脑肺复苏,麻醉体外循环,外科手术及连续监测患者的血气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成为临床医学必要的检查项目之一.
作者:袁亚萍 刊期: 2009年第33期
总结对5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提出护理人员充足的术前准备,术中正确摆放体位,保持手术野干燥、无菌、保持一定压力的灌洗液灌洗膀胱,以及做好前列腺电切术的配合,是手术成功,患者安全的重要保证.
作者:于秋梅 刊期: 2009年第33期
ERCP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是一种无创或微创肝、胆、胰系疾病重要的诊治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自2005年以来,本院开展了诊断性ER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胆道蛔虫取出术、鼻胆管引流术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等治疗性ERCP共7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玉孙;李琼惠;游幼莲 刊期: 2009年第33期
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发生可能的原因、环节进行分析,探讨防范风险的措施和管理方法.达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周智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中不同穿刺方法的特点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高龄女性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PVP术中A组患者采用偏侧穿刺(正位X线照片穿刺针尖约位于穿刺侧椎弓根眼内侧皮质与棘突中线中心),B组采用中心穿刺(穿刺针尖位于棘突中线),所有患者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中手术时间、穿刺方法对比、及术后及随访疗效VAS评分.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A组:26±5 min,B组:38±7min,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0.05);骨水泥渗漏率A组8%,B组:16%,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0.05);术前、术后24 h、术后6月A B两组VAS评分及随访结束VAS评分改善值统计学分析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简化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中穿刺定位方法能减少手术时间,避免更多X线照射,手术操作简单,更安全、疗效肯定,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运用.
作者:柳昱;陆锐均;李菊根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单纯性子宫下段剖宫产术8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但要注意手术速度和技巧.
作者:刘长青;阮国锋;华澄;王峰;李法升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本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产后出血原因分别为宫缩乏力24例66.67% 、软产道裂伤10例27.8% 、胎盘滞留、残留2例5.6%;无凝血功能障碍病例.全部患者经综合抢救均获控制.结论 加强孕前健康教育及孕期管理,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关俊宏 刊期: 2009年第33期
阐述正常人体维生素的需求量、作用及滥用维生素对人体的危害性,加强科普宣传力度,避免滥用维生素.
作者:武金银 刊期: 2009年第33期
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长期以来危害小儿健康的一组疾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作者:赵淑玲 刊期: 2009年第33期
急性乳腺炎是致病侵入乳腺并在期中生长繁殖所引起的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但好发生于产后初产妇,产妇分娩后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于产后3~4周乳汁大量分泌,大小腺管都充满了乳汁,乳房明显账大,发硬或感疼痛,还有发热.
作者:赵淑娟;李玲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效果.方法 将急性乙醇中毒患者224例随机分成3组,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小剂量纳洛酮组116例(0.4 mg/次),大剂量纳洛酮组76例(0.8 mg+0.8 mg).观察各组患者起效、症状好转和消失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剂量纳洛酮组较小剂量纳洛酮组和常规治疗组无论是起效时间(32.8±14.6,49.6±17.3,68.5±19.8,P<0.05)、症状好转时间(52.6±18.9,78.9±24.1,102.6±34.8,P<0.05)、还是症状消失时间(84.6±21.8,118.4±34.7,155.6±42.8,P<0.05),均明显缩短时间.结论 纳洛酮应用于急性乙醇中毒较常规传统治疗有明显优势,且大剂量较小剂量效果更好.
作者:陈一平;杨亚非 刊期: 2009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