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特点与心理护理

苏玉华

关键词:老年患者, 胃镜, 特点, 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作用.方法 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对其施实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够在佳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接受检查.结论 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术后镇痛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效果

    硬膜外麻醉患者自控镇痛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我院将其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不仅消除或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而且消除或减少了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减轻了痉挛的程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玉芬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HPLC法测定复方石韦颗粒中苦参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苦参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苦参碱的含量.色谱住:Hanbon Lichrospher (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三氟醋酸(5:95);检测波长:205nm;结果苦参碱在0.2~1.0 μ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2%,RSD为1.24%.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作者:吕亚玲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96例脑瘫儿眼底检查的临床分析

    本文对96例脑瘫儿进行眼底检查,眼底改变发生率53.1%、视乳头改变39例(占76.5%),其主要改变为色淡、颞侧较明显、变小及呈椭圆形等.视网膜改变8例(占15.7%),主要呈现色淡、血管细及色素紊乱.两者皆有改变4例(占7.8%).表明视神经、视网膜呈现萎缩或发育不良,这可能是脑瘫儿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提示在脑瘫诊治过程中,不能忽视视力障碍,而应将其作为脑瘫儿全面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徐美义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胃肠减压在预防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留置胃肠减压时间与吻合口瘘发生、治愈间的关系,同时找出较合适的胃肠减压时间,以降低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已经发生吻合口瘘的治愈率.方法 以1997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1986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胃肠减压时间7~10 d,重点观察胃肠减压液色、性质、液量,查胃液常规、pH值,了解胃-食管返流情况.对照组遵医嘱术后持续胃肠减压24~36 h.结果 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47%,明显低于对照组3.85%,两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吻合口瘘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60.5%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 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适当延长胃肠减压时间,可明显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也能提高已发生吻合口瘘的治愈率.

    作者:代好英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39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0年来397例腹腔镜胆囊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比较,术后平均留院时间相近.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能安全、有效、微创地处理腹腔内多个病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熊沛;周晓初;熊少伟;尹耀新;彭毅;叶建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浅谈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特点与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作用.方法 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对其施实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够在佳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接受检查.结论 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苏玉华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

    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29例胫腓骨骨折病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9例,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龄19~68岁,平均39.5岁.车祸18例,摔伤6例,击打伤3例,压轧伤2例.

    作者:任立堂;李凤权;遇恒新;张义民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电冰毯降温在重型颅脑损伤后高热中的应用

    重症颅脑损伤后高热是常见症状,对患者的脑产生严重损害.因此,体温的控制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我科采用电冰毯降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小芽;赵鸿鸣;周晓燕;谭秋萍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干细胞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利用干细胞实现心肌和血管的再生已成为心血管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干细胞种类不同,在心血管疾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价值,很多学者对不同种类的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了不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就各种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彭岚刚;刘成珪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农村热水供应点整治浅析

    灌上一壶热水只需掏出一毛钱!在我区的乡镇农村,这种新兴的服务行业越来越常见.由于其价格低、便民,又确实迎合了农村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受到了农村消费者的欢迎.

    作者:张珊云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高血糖毒性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Ⅱ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8例Ⅱ型糖尿病行3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后行糖负荷实验,检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 初诊Ⅱ型糖尿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在60min、120min、18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保守治疗5年以上药物继发失效,再行强化治疗者则无此差异.结论 初诊Ⅱ型糖尿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减少高血糖毒性作用,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使部分胰岛-β细胞得到修复.而保守治疗时间长,胰岛素分泌差者,胰岛-β细胞呈不可逆性衰竭.

    作者:杜其玲;郭民容;李传贵;徐晓英;唐红英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股骨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护理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以其固定牢靠、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股骨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我院2001年6月至2007年2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88例,经护士密切配合,精心护理,获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潘霜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深静脉穿刺的临床运用及护理

    深静脉穿刺是传统的测量中心静脉压和快速补液的重要手段.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经深静脉进行的治疗日益增多,给深静脉穿刺的选择和日常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王正巧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髌骨软化症病因和治疗研究进展

    髌骨软化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致髌股关节压力改变是外因,自身免疫反应、软骨营养障碍是髌骨软化症发生的内因.治疗尚无特效方法,无论是手术还是非手术均有多种手段,临床上大多依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综合治疗.

    作者:曾心一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加强手术室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体会

    手术室是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其工作质量可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效果,影响医院感染.完整的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御屏障,而手术切口将防御屏障破坏,只要任何非无菌物品,甚至感染性物品接触到患者伤口,都有感染的危险性[1].

    作者:高兰凤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某高校结核病线索调查分析

    本市某民办高校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6月上旬共发现结核病人16例:浸润性肺结核10例,其中2例为传染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5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

    作者:王学先;徐艳;刘戡来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分娩镇痛新进展

    分娩镇痛作为产科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迅速地向前发展和普及.分娩镇痛兼顾母体和新生儿的安全.应用分娩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时,不仅要考虑产妇在妊娠期的特殊病理生理变化和镇痛术对产妇的影响,还应了解药物通过胎盘的速度、剂量,镇痛后产程、产力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滕平;李欣荣;王增梅;禹志霞;陶华娟;张绪东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人白介素24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含有人白介素24(hIL-2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下一步病理性瘢痕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hIL-24基因的cDNA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鉴定正确后在PAdEasy系统中进行细菌内同源重组,通过脂质体将正确重组体包裹并转染293A细胞以包装并扩增病毒.采用酶切及PCR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结果 酶切和PCR结果证实hIL-24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可在293A细胞中表达,病毒滴度达107pfu/ml.结论 成功构建了有较强感染能力的含hIL-2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作者:梁杰;何海填;彭智;银桂彬;罗少军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浅淡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下肢关节损伤与防范

    膝关节、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运动环节.在田径训练中,常由于意外或不科学训练导致运动损伤.青少年运动员因身体条件或训练方法缺乏科学性,更加容易发生各类运动损伤.本文通过对少年短跑运动员下肢关节损伤探讨,寻找科学预防损伤的方法.

    作者:魏毅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全部患者都有腰痛和一侧下肢疼痛及麻木.结果 获得随访32例,随访长30个月,短5个月,平均14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治疗优良率为87.5%.结论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具有适应证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手术优良率高、后期并发症少、不损害脊柱稳定性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和可靠方法之一.

    作者:张文彬;陶其权;刘承国 刊期: 2007年第33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