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华;邓劲松;张日英;黄典
目的 建立天冬药材氨基酸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天冬药材质量标准和天冬GAP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不同产地的天冬药材中所含的氨基酸类成份进行薄层色谱的定性研究.结论 用此法对天冬药材进行鉴别,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天冬的定性鉴别方法.
作者:彭朝霞;杨朝莲;张运杰;曹敏;丁艳霞;杨萍;张慧;彭茂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注射液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急诊50例次PSVT,首剂倍他乐克注射液2.5mg,5~10分钟推完,观察10分钟,无效重复以上剂量,总量不超过5 mg.结果 显效率60%(30/50),有效率24%(12/50),总有效率达84%.结论 倍他乐克注射液急诊转复PSVT安全、有效.
作者:韦晓;覃云;祝华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喘乐宁、爱喘乐、普米克联合沐舒坦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对照组57例,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加予喘乐宁、爱喘乐、普米克联合沐舒坦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解除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缓解喘憋及缩短哮鸣音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喘乐宁、爱喘乐、普米克联合沐舒坦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显效迅速,疗效显著.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9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1周内心绞痛控制情况及1个月内临床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 1周内中、高危治疗组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及高危治疗组1个月内控制临床心血管事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明显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严重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作者:王忠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商品名为反应停)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200mg/d,分早、晚二次口服;以后每周增加50mg~100mg,增至300mg/d,维持3个月以上;VAD方案:VCR(长春新硷)1mg+生理盐水20ml静推.ADR(阿霉素)10mg/d+5%葡萄糖250ml静滴,第5~8天Dex(地塞米松30mg/d+生理盐水250ml/静滴第9~12 d),2周为疗程.结果 CR(完全缓解)1例,PR(部分缓解)6例,MR(进步)2例,NR(未缓解)5例,总有效率64.3%.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MM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赵小亭;李葳;郭良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教育的定义、内容、技巧及作用等进行了阐述,说明健康教育旨在传播健康知识鼓励人们建立健康的保健能力以及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作者:刘兰花;王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追踪过期四环素中毒患者的预后,探讨过期四环素对人体的长期影响.方法 对2001年本地区发生的60例过期四环素中毒患者进行了电话随访、临床复查、司法鉴定.结果 1年后26例(43,3%)患者仍有临床表现,其中11例为神经衰弱表现,6例为继发性脑损害表现(致残)、4例为上腹部症状,5例为原有伴随病加重.2年后随访5例有神经衰弱表现,6例继发性脑损害无变化.结论 过期四环素临床预后不良,继发性脑损害、神经-肌肉损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易新民;陈维顺;陈崇伟;张选均;朱宜人;钟燎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 前言肺癌是肺部常见的致命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放射肿瘤学的发展,精确放射治疗已成为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局部未控、复发和远处转移,远处转移也与局部复发有关.因此提高肺癌的局部控制率对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放射治疗需大限度地将射线集中到靶区内,而使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不受照射,以大限度的杀死肿瘤细胞,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精确放射治疗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是放射肿瘤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精确放射治的中心思想是指在肿瘤放射治疗的全过程-定位、计划、摆位及治疗实施等,应用各种手段使其保持相当高的物理精度和良好的重复性,确保放射线大限度地集中在所要治疗的靶区内,而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得到较好的保护.
作者:李涛;姚进;吴大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风湿性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处理.方法 对30例本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其中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17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8例,系统性硬化症5例.结果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胸闷、气急干咳,心脏心脏彩超(UCG)均显示右室扩张伴三尖瓣返流.3年中死亡11例(36.8%).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大于60mmHg)20例,死亡7例.早期诊断肺动脉高压6例,无1例死亡.静脉应用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非用药组.26例患者短期应用前列地尔2周后,肺动脉收缩压平均降幅7.2%.结论 风湿性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预后不良.UCG有助于早期发现肺动脉高压,CTX冲击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子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医院药学的飞速发展,药师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药师素质服务与临床是现今当务之急.本文介绍提高药师业务素质要从提高药师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法制观念等几面探讨.
作者:杨开秀;郑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是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现象.特别在突然加大运动量、非习惯性运动及力量训练后24h发生,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和(或)伴有肿胀、僵硬等症状.48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轻[1].该症状的发生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常用的按摩、理疗、淋浴等疗法,效果欠佳.本研究应用体针和中药内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对今后延迟性肌肉酸痛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健隆;翟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呼吸机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呼吸相关肺炎(VAP)成为使用呼吸机的重要并发症之一.2004-01/2006-06,我院收治急慢性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67例,发现VAP的发生与护理操作有密切联系,对其预防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董理丽;赵春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长寿、自我保健能力不断增强,老年人群正迅速增长,常存在多种心、脑、血管病,尤其高血压,并导致严重致残与死亡,而治疗与控制率却很低,易发生不良反应[1].高血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提高对老年高血压的认识,进行合理的降压药物治疗,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有关老年高血压的有关知识分别阐述如下:
作者:韩兰泉;朱桂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尼卡地平对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拔管反应的作用.方法 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患者,静吸复合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当患者符合拔管指征准备行气管拔管时,治疗组快速静注尼卡地平20μg/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治疗组MAP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和10 min时的MAP均比入室时及治疗组同期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HR在拔管前后均较入室时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有3例发生室性早博.结论 尼卡地平可有效减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拔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韦华;邓劲松;张日英;黄典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理论指导精神科病房管理的作用.方法 运用整体护理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 整体护理的运用规范了病房管理,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结论 实施整体护理使精神科病房管理更系统化、科学化,是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值得推广的护理工作模式.
作者:李节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手术后指体功能的恢复方法.方法 断指再植术后按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手指功能锻炼方法.结果 72例断指再植术后,100%达到了功能恢复.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按阶段进行指体功能锻炼,能很好的恢复断指指体的功能.
作者:韩书环;马巧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意外的发生亦呈增长趋势.此类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变化快,稍有延误便会失去抢救机会.我院急诊外科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了480例交通意外患者.经及时抢救及全面护理,治愈240例,好转200例,死亡40例.抢救成功率为91.6%,现将其接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肖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普外临床经常遇到腹壁切口哆开,致使病员遭受痛苦,加重经济负担.从减张缝合术治疗腹壁切口哆开得到启示,切口哆开后用减张缝合术能治愈伤口,在缝合手术切口时直接用减张缝合术应该能预防切口哆开.
作者:刘在文;孙玉成;金头峰;李光变;李浩;张宪;朴松山;李林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面部外伤以鼻骨骨折为常见,对于鼻骨骨折一般X线平Y检查也易做出诊断,但X线平片检查部位重叠,密度分辨率差,有时鼻骨骨折容易部分漏诊[1].因此采用冠状位HRCT扫描技术[2],对鼻骨外伤患者35例进行检查,现将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宋永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加强对呼吸功能的维护,做到熟练掌握引发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密切观察其临床表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从而保证术后病人肺通气或换气功能的有效能.结果 1.注意观察,早期发现呼吸衰竭的症状.2.采取翻身、拍背、鼓励、吸痰、雾化等有效的排痰措施.3.保持有效呼吸和吸氧.结果 40例病人3例病人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在80~85 %之间外,其余37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理想.
作者:万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