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PCI术预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模型研究

吴欢;薛万国;应俊;冷文修;刘继轩;刘燕玉;杨跃进

关键词:PCI术预后, MACE, 机器学习, 非均衡分类问题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六种典型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PCI术后12个月M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模型,获得优MACE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利用随机抽样和SMOTE方法进行样本均衡化处理,再分别利用CART回归树、C4.5条件树、AdaBoost、Bagging、Random Forest (RF)和Na(i)ve Bayes六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MACE风险预测模型.结果:SMOTE方法处理后的训练集可以提高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利用RF算法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达到88.7%,预测能力明显优于其他模型.结论:利用RF算法构建的PCI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预测模型,可有效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提早进行干预指导,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互联互通下基于Xpath的电子病历系统XML转换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测评中要求53本HL7 V3标准的共享文档.在评级要求下,对电子病历系统中病历的调整以及使用Xpath读取路径的方法进行标准共享文档的输出.根据此方法成功地输出53本互联互通要求的共享文档.

    作者:胡正刚;张越;高培军;陈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医古籍知识深度利用方法与知识库构建

    目的:总结当前中医古籍知识深度利用与知识库构建的方法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对中医古籍知识化研究现状和常用的知识分析与挖掘方法进行综述.结果:在数字化基础上的中医古籍知识深度利用研究与知识库构建不断深入,知识组织、计算机辅助分词、数据挖掘、知识图谱及语义本体方法被广泛应用,但仍存在概念及语义规范化不足、基础词表和语料库缺乏等问题.结论:实现中医古籍知识开发与服务需要从基础数据资源积累、方法学探索、术语词表建设、语义关联及专题知识库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李兵;张华敏;李莎莎;黄燕;侯酉娟;刘思鸿;李斌;张伟娜;吴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可穿戴设备在发达国家康复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通过对发达国家可穿戴设备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其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严格遵照文献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经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和资料414篇,初筛后纳入文献336篇,复筛后终纳入文献59篇.结论:可穿戴设备在康复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增加,主要在四种重点疾病康复及康复辅具应用方面.可穿戴设备在康复医学中辅助康复训练,减少人力投入,提高训练效果.

    作者:胡可慧;陈校云;张曙欣;冯力;宋杨杨;黄婉茹;裴治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超声定位与超声引导对血透患者穿刺效果及透析血流速的影响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与超声引导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穿刺效果、导管留置时间和对穿刺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比较.方法:纳入2015年-2017年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行右侧颈内静脉置管穿刺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70例,依据穿刺置管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其中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定位法,对照组患者行超声引导法,两组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病人满意度、导管留置时间以及穿刺血管的血液动力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穿刺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透平均血流速和导管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较超声引导具有穿刺时间少、透析血流速高,且一次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病人满意度等不劣于对照组优点.

    作者:倪然;杨芳;吴志艳;邓凤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我国远程医疗法律风险问题研究

    目的:为了规范管理远程医疗活动,有效应对随之而来的法律风险问题,初步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对我国远程医疗法律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及结论:我国应建立严格的远程医疗准入机制,明确各方主体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并完善相关法律规范文件,以保障远程医疗服务的平稳发展.

    作者:刘诗卉;赵双;陈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切实提高对医疗健康大数据真实价值认识的探讨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医疗健康业务的深度融合,医疗健康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如何深入研究探讨医疗健康大数据发展规律,切实提高对医疗健康大数据真实价值的认识,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深思的重要议题.怎样切实提高医疗健康大数据真实价值的认识,我认为基本的、也是关键的要把握好认真审视医疗健康大数据价值的“高度”,原始数据采集的“纯度”,数据组合分析的“粒度”,研究方式方法的“宽度”、掌握数据空间的“尺度”、分析体系架构的“维度”、数据分析研究的“深度”和分析结果的“可信度”等.

    作者:李华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基于ITIL理念的医院信息服务台系统建设

    为了保障医院信息系统高效、稳定运行,针对日常信息故障快速有效处理变得尤为重要.运用ITIL管理理念对医院信息部门日常故障报修进行信息运维平台化管理,开发信息服务台系统.从人员、流程、工具三要素着手,完成信息故障报修的流程再造,实现快速响应、及时处理、有效监督,形成对故障事件的闭环管理.通过使用该系统,严格规范业务流程、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实施信息人员绩效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李锦姬;李甜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远程会诊流程再造

    目的:通过对会诊全流程的梳理,设计出高效、严谨的操作流程,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会诊流程各环节的操作进行规范,构建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会诊流程.方法:重构远程会诊平台,通过基于Web技术的PC端和App技术的移动端进行会诊的全流程处理.结果:从会诊申请到会诊结束的所有工作环节都可通过PC端和移动端完成,使会诊工作变得智能、简单、高效.结论:远程会诊流程再造,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会诊过程中各环节规范化和流程化操作,大限度减少了人工参与环节,提高了远程会诊的工作效率和远程医学中心的智能化水平.

    作者:彭芳;张梅奎;张晓旭;李智;胡建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PCI术预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模型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六种典型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PCI术后12个月M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模型,获得优MACE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利用随机抽样和SMOTE方法进行样本均衡化处理,再分别利用CART回归树、C4.5条件树、AdaBoost、Bagging、Random Forest (RF)和Na(i)ve Bayes六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MACE风险预测模型.结果:SMOTE方法处理后的训练集可以提高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利用RF算法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达到88.7%,预测能力明显优于其他模型.结论:利用RF算法构建的PCI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预测模型,可有效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提早进行干预指导,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吴欢;薛万国;应俊;冷文修;刘继轩;刘燕玉;杨跃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病案首页元数据与FHIR元素映射关系研究

    在健康信息互联共享需求如此迫切的当代,实现信息的标准化是全面实现互联互通的前提.病案首页是病案信息的核心,实现病案首页的标准化对医院质量管理、科学研究、医疗保险付款和DRGs(疾病诊断分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考虑病案首页结构、标准化现状及HL7下一代标准框架—FHIR的基础上,结合卫计委颁布的新版病案首页规范,初步完成病案首页元数据与FHIR DSTU2资源各元素的映射.

    作者:王雪梅;刘敏超;季磊;刘莉;李俊;周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医院Web服务接口调用的监控实现方法探讨

    医院信息系统间的接口在引入基础集成平台与企业总线(ESB)之前,存在着复杂繁多的点对点接口,接口方法有视图、中间表、Web服务等多种实现方式,决定了业务系统之间实时性与性能的权衡取舍.Web服务(Web Servie)部署发布简单,数据交互基于XML格式,被广泛应用于医院信息系统间实现接口交互.然而,对于诸如核心系统对外提供的Web服务存在着缺乏调用监控的现象,导致在核心系统由于Web服务被调用时引起性能问题时,难以追踪到实际的调用源头.在实际工作经验中总结了监控Web服务接口调用的方法,并对方法所带来的性能损耗进行了分析.

    作者:何仲廉;石文娟;邓晓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信息技术在医院医疗设备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新型医疗设备的迅速普及,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医院医疗设备一般具有种类多、数量大、价值高的特点,在固定资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医院医疗设备仓储管理也构成了新的挑战.方法:设计信息化管理目标、结合多种医疗信息系统、基于C/S架构设计开发了专门的医疗设备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结果:该系统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设备仓储管理中实践超过1年,取得了显著成果,包括精细化管理改善,网络管理、实时监控效果改善,管理维护的延续性改善,智能化水平改善,管理执行力改善,统计分析及查询效果改善.结论:信息技术对提高医院医疗设备仓储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班超;刘建;刘立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远程医学影像会诊质量控制

    目的:为提高远程医学影像会诊质量控制,保证会诊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介绍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各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方案与措施.结果:一系列质量控制方法促进了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的质量控制建设.结论:远程医学影像会诊质量控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可为建立标准化的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提供参考.

    作者:李兵;刘川;许泽兵;王文轩;刘宁川;张娅雯;罗升明;张川;徐晓雪;杨汉丰;杜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1.5T 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1.5T 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和增强MRI扫描以评估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5T MRI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3.1% (49/59),一致性检验(Kappa=0.773,P=0.000).结论:1.5T MRI可准确显示子宫内膜癌病灶大小、肌层浸润深度,有利于术前分期,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竑兵;李海青;陈世孝;靳秀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256层iCT个性化胸部低剂量扫描方案的探讨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剂量256层iCT胸部扫描技术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以获取佳胸部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按相应研究标准选取180例接受胸部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BMI指数(体质指数kg/m2)三个级别:BMI<18.5、18.5≤BMI≥25、BMI>25为依据,对应地将其分成X组(60例)、Y组(60例)、Z组(60例).其中,X、Y、Z三组分别采用30mAs、40mAs、50mAs扫描管电流进行胸部扫描.分别采用两种不同图像重建方式:FBP、iDose4;以图像质量、CT图像噪声、辐射剂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iDose4-5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FBP重建的图像质量评分,同时iDose4-5迭代重建方式下噪声明显低于FBP重建;另外,不同BMI指数下X、Y、Z三组有效剂量分别为(0.32±0.08) mGy、(0.51±0.11) mG y、(0.90±0.23) mGy.结论:256层iCT胸部扫描技术需以患者BMI指数为依据,以确保图像质量前提下,大化降低辐射剂量,以获得个性化低剂量扫描方案.另外,iDose4-5迭代重建方式对提高图像质量和图像信噪比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覃达贤;朱刚明;胡芳辉;许团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乌海市区域LIS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和医药分开政策的逐步实施,临床检验数据共享成为区域信息化建设解决民众看病难的关注点之一.为了解决由于医疗机构之间检验信息不能共享、患者去其他医疗机构不得不重复做检验、患者就医负担增加导致检验资源浪费的问题,乌海市区域LIS平台建设项目应运而生.乌海市区域LIS通过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实现检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检查;患者可以在家中查询自己的检验报告,方便了患者的就医效率;在提高检验质量和医疗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区域内医疗成本.

    作者:吴冬雪;杜艳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文文献的循证医学辅助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循证医学使经验医学向证据医学转变,使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了新发展,为研究者“查证用证”和“创证用证”提供了新理念.但目前国内循证工作都采取效率低的人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循证医学的快速发展.循证医学的研究方向分支较多,选择其中研究为活跃的治疗性研究文献作为出发点,对中文文献循证医学辅助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与设计,冀望借助计算机技术来推动循证医学的发展.

    作者:周小玲;章新友;仵倚;刘莉萍;郭永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门急诊业务系统通用接口的研发与应用

    目的:为门急诊业务系统提供基础业务功能,统一门急诊数据交互标准,规范门急诊业务流程与逻辑.方法:汇总分析解放军总医院门急诊业务系统,并根据业务划分模块,提取每个模块的功能,采用Web Service技术实现.结果:建立统一的门急诊数据交互标准和规范,实现门急诊业务系统通用接口.结论:为门急诊业务系统快速实现基础业务功能提供了帮助,形成了一套标准规范,但对门急诊业务系统通用接口的管控还有待加强.

    作者:鲍俊安;夏蕾;季磊;施华宇;段振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通过自主开发系统实现SPD耗材配送服务的关键环节管控

    医院引入SPD耗材配送服务,意在使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和成熟系统,完成医院耗材的整体精细化管理.医院是配送服务的用户,也存在监管职责,在享受服务的同时,需要了解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情况及异常信息,以及时修正.为此,针对系统运营的关键环节进行专门管控方案,医院信息中心自主开发“SPD耗材对账系统”,意在保证耗材结算信息正确,了解耗材的使用情况,也给予整体系统必要的监管.系统通过对SPD关键业务环节的数据核对,发现违规记录,针对性强,为SPD服务提供数据标准规范,有效加强SPD服务管控.

    作者:周晟劼;袁骏毅;乔臻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无纸化电子病案系统设计与实现

    目的:设计和实现基于第三方电子认证签名的无纸化电子病案系统,改变以往的纸质病案管理模式,持续提升病案管理质量和效率.方法: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第三方电子签名认证技术,对医院患者出院后的病案管理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进行流程和功能设计.结果:完成了无纸化电子病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已在某三甲医院上线使用.结论:无纸化电子病案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病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降低相关成本,是医院病案管理发展变革的必然方向.

    作者:刘琛玺;彭传薇;蔡丽璇;张清霞;李天胜;吴樱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