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唐玉兰;周胤婵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细节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7年1—6月行手术治疗的117例设为对照组,将7—12月行手术治疗的129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及患者、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安全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中运用细节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明显提高护理安全性.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超声造影与X线造影在输卵管通畅性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3D-HyCoSy)与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在输卵管通畅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监狱中心医院妇科接诊的疑似输卵管不通致不孕患者120例,其中2例已行单侧输卵管切除.分别采用3D-HyCoSy与HSG检查患者输卵管的通畅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临床终诊断输卵管不通145条,畅通93条.HSG诊断特异性为57.0%,敏感性为72.4%;3D-HyCoSy诊断特异性为90.3%,敏感性为89.7%.结论 3D-HyCoSy对输卵管不通的诊断价值高于HSG法更佳,具有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丽萍;任定远;葛伟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中药湿热敷护理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湿热敷护理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该院2016年4—12月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患者38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1—9月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患者38例设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中药湿热敷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简单口头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湿热敷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为优占63.2%,高于对照组的42.1%.干预后观察组FMA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患者行中药湿热敷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江美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老年住院患者误吸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误吸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老年病区住院治疗曾发生误吸的115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未发生误吸的老年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调查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及误吸相关因素.结果 有脑血管病变、有老年性痴呆、不能行走、协助进食及照顾者非亲属为影响老年住院患者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脑血管病变、有老年性痴呆、不能行走、协助进食及照顾者非亲属的老年住院患者,应根据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误吸的发生.

    作者:彭东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7年1—6月行手术治疗的117例设为对照组,将7—12月行手术治疗的129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及患者、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安全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中运用细节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明显提高护理安全性.

    作者:唐玉兰;周胤婵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及骨密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骨密度(BMD)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依据DN诊断标准分为A组(终末期DN)16例、B组(临床DN)23例、C组(亚临床DN)30例、D组(无DN)27例,同时选取2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PTH与BMD,比较结果.结果 A、B组血清PTH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高于B组,C、D组低于对照组;血磷值仅A组高于对照组,血钙值均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不同骨骼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A组低,依次为B、C、D组.结论 血清PTH与BMD的测定对于DN的诊断具有提示作用,并可以反映DN肾功能损害情况.

    作者:陈璐;陈黄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 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该院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09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72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对可能影响产后出血发生的因素先行χ2检验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胎儿体重≥4000g、年龄≥35岁、贫血、剖宫产及流产次数≥2次为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巨大儿、高龄产妇、贫血、剖宫产及多次流产是影响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并确定重点监护范围.

    作者:朱柳红;张晔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评定结果.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用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可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思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子痫前期患者12小时尿蛋白定量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12小时尿蛋白定量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探寻一种更有时间效率的尿蛋白测定方法提高子痫前期的诊断效率.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该院妊娠>20周、SBP≥140mmHg或DBP≥90mmHg且存在蛋白尿的患者102例,分别留取12小时尿液及24小时尿液,测量尿蛋白质量.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12小时尿蛋白定量0.03~5.75g/12h,平均(1.0±1.2)g/12h;24小时尿蛋白定量0.08~10.65g/24h,平均(2.0±2.2)g/24h.当患者12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界值取0.15g/12h时,尤登指数大,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87.5%.结论 12小时尿蛋白定量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相关,当界值取0.15g/12h时,12小时尿蛋白定量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更高的便利性且耗时更短,更早的诊断可有助于及时终止妊娠,降低母婴风险.

    作者:俞燮龑;王珑玲;张晓兴;王振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氧疗联合振动排痰护理对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受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氧疗和振动排痰护理对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受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加用氧疗和振动排痰护理.比较两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流量(PEF)、肺活量(FVC)、FEV1/FVC]、运动耐受性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FEV1、PEF、FVC、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6分钟内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疗和振动排痰护理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受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淑娴;徐健翔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脑血栓的效果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脑血栓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脑血栓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抗氧化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30.0%高于对照组的2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沉降率、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与抗氧化功能.

    作者:陶永军;周婷;徐小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电针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DSPN)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糖尿病合并DS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同时予α-硫辛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平均空腹血糖对照组高于观察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电针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疗效更优.

    作者:史蕾;王丹;阮园;盛吉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肠造口并发症50例的效果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肠造口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该院首次进行肠造口手术的患者50例,对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肠造口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并发症发生率6.3%.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肠造口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邵芬娣;娄海飞;邹丽芳;梅慧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左卡尼汀辅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致心肾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辅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致心肾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致心肾综合征患者1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加用左卡尼汀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比较疗效及心肾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67.4%)高于对照组的47.2%,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E/A峰比值高于对照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辅助治疗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致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肾功能,疗效满意.

    作者:厉嘉琪;王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舒适护理用于分娩期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用于分娩期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该院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期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盐酸埃克替尼靶向治疗晚期肺癌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盐酸埃克替尼靶向治疗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住院部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150例的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Ⅰ组、对照Ⅱ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予以单药姑息化疗、对症处理、盐酸埃克替尼靶向治疗,比较三组疗效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44.0%)、临床控制率(76.0%)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28.0%、46.0%)与对照Ⅱ组(28.0%、50.0%);治疗后的BUN、Scr、AL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盐酸埃克替尼靶向治疗晚期肺癌效果较好,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作者:周丽;张越峰;金建江;李方圆;姚国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DR、CT及MRI诊断软骨母细胞瘤的价值

    目的 探讨DR、CT及MRI诊断软骨母细胞瘤患者的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软骨母细胞瘤患者50例,均在行DR、CT及MRI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特点.结果 病灶内钙化与边界清晰伴边缘硬化检出率:CT为80.0%、MRI为60.0%、DR为40.0%;病变周边关节积液检出率:MRI为26.7%、DR为6.0%、CT为4.0%.结论 DR、CT、MRI诊断软骨母细胞瘤各有优劣,三种联合检查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率.

    作者:黄丽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24小时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ECG)监测用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并确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12例,分别采用DCG与ECG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异常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DCG检出异常103例(92.0%),ECG检出87例(77.7%),且过早搏动中室性早搏为常见,异位节律中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为常见、房室传导阻滞中Ⅰ度为常见、心肌损害中T波改变为常见.结论 DCG监测用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能有效提高心律失常临床分型,临床诊断率高,安全可靠,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乐浩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修复,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舒适度、美观度、固位功能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62.8%)明显高于常规组(41.2%),治疗后咀嚼功能、舒适度、美观度和固位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提高舒适度、美观度和固位功能,炎症反应相对较小.

    作者:牟盛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健康宣教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7年8—10月我院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的医护人员450人,比较实施健康宣教工作前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包括手卫生基础知识、手卫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及手卫生依从性.结果 宣教后医护人员对手卫生基础知识及手卫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较前提高,手卫生依从性(68.3%)明显高于宣教前(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卫生专项健康宣教工作可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掌握程度,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

    作者:王慧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不同排便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同排便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该院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AMI早期PCI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卧位排便,观察组予坐位排便,多功能监护仪监护下患者排便前后不同时间的心率、血压及心肌耗氧量变化及便秘、心衰等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排便后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NT-proBNP含量低于对照组,排便中的心肌耗氧量(P-D值)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排便期间便秘发生率(6.0%)、心衰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36.0%和2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坐位排便可有效改善急性AMI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减轻患者排便过程中的心脏负荷,从而减少便秘、心衰等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上代替常规卧位排便.

    作者:徐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