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娴;徐健翔
在运用传统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常常因护理人员知识面相对狭窄,交流与沟通水平方面的因素,出现很多的遗漏现象,有时选择错误的宣教时机,宣教内容和患者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性等各项问题,且传统健康教育通常是运用书面形式,这就导致极大的浪费.笔者在骨科试行微信公众平台介入下的健康宣教,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微信组和对照组,各50例.微信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0~55岁,平均(36.2±5.4)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21~59岁,平均(37.2±5.4)岁.两组性别、年龄接近.1.2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为患者行入院宣传及教育,其中涵盖了活动休息方式及相关的饮食注意事项;在进行标本布设时,可将标本的采集方式及相关检验的常规注意点介绍给患者;责任护士应给患者宣讲专科疾病知识,内容应涵盖诊治方案、术前指导及用药注意事项、术后康复注意事项与出院指导.
作者:周莉;王良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肠造口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该院首次进行肠造口手术的患者50例,对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肠造口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并发症发生率6.3%.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肠造口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邵芬娣;娄海飞;邹丽芳;梅慧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修复,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舒适度、美观度、固位功能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62.8%)明显高于常规组(41.2%),治疗后咀嚼功能、舒适度、美观度和固位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提高舒适度、美观度和固位功能,炎症反应相对较小.
作者:牟盛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DSPN)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糖尿病合并DS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同时予α-硫辛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平均空腹血糖对照组高于观察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电针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疗效更优.
作者:史蕾;王丹;阮园;盛吉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制定护理管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住院的老年患者56例跌倒的相关情况,收集跌倒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患者跌倒前的活动、伴随症状、躯体功能及跌倒损伤情况等,以及跌倒发生经过、防范措施等.结果 主要跌倒原因为遵医行为差(53.6%),双下肢无力、疲乏(51.8%),服用镇静催眠药(41.1%),患有脑梗死(39.3%).56例跌倒事件中,主要发生在夜班(66.1%),寒冷季节占55.4%(11月至次年2月);发生地点为卫生间(51.8%)和病床旁(23.2%);主要原因为无陪护(55.4%),地面湿滑不平(42.9%);当班护士职称以护士为主(62.5%),工作年限以1~2年的居多(64.3%).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复杂,应建立医护人员、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共同参与的系统性护理体系,采用全面、动态的方法评估老年人跌倒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跌倒事件发生.
作者:苏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用于分娩期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该院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期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并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23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与Ⅲ组各41例.Ⅰ组应用0.3%罗哌卡因,Ⅱ组应用0.4%罗哌卡因,Ⅲ组应用0.5%罗哌卡因.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完全阻滞率、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Ⅲ组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均高,Ⅱ组次之,Ⅰ组低;Ⅰ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长于Ⅱ组、Ⅲ组,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Ⅱ、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4.9%),Ⅱ组发生4例(9.8%),Ⅲ组发生12例(29.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5%罗哌卡因阻滞效果优于其他浓度罗哌卡因,0.4%、0.5%麻醉效果相当,但考虑可能发生的霍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建议选用0.4%罗哌卡因.
作者:周孝道;李红;史燎原;胡冰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氧疗和振动排痰护理对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受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加用氧疗和振动排痰护理.比较两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流量(PEF)、肺活量(FVC)、FEV1/FVC]、运动耐受性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FEV1、PEF、FVC、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6分钟内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疗和振动排痰护理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受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淑娴;徐健翔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12小时尿蛋白定量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探寻一种更有时间效率的尿蛋白测定方法提高子痫前期的诊断效率.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该院妊娠>20周、SBP≥140mmHg或DBP≥90mmHg且存在蛋白尿的患者102例,分别留取12小时尿液及24小时尿液,测量尿蛋白质量.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12小时尿蛋白定量0.03~5.75g/12h,平均(1.0±1.2)g/12h;24小时尿蛋白定量0.08~10.65g/24h,平均(2.0±2.2)g/24h.当患者12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界值取0.15g/12h时,尤登指数大,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87.5%.结论 12小时尿蛋白定量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相关,当界值取0.15g/12h时,12小时尿蛋白定量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更高的便利性且耗时更短,更早的诊断可有助于及时终止妊娠,降低母婴风险.
作者:俞燮龑;王珑玲;张晓兴;王振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7年1—6月行手术治疗的117例设为对照组,将7—12月行手术治疗的129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及患者、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安全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中运用细节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明显提高护理安全性.
作者:唐玉兰;周胤婵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得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圣乔治呼吸问卷症状部分、活动能力、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0%)低于对照组(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更好地调节AECOPD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洪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ECG)监测用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并确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12例,分别采用DCG与ECG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异常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DCG检出异常103例(92.0%),ECG检出87例(77.7%),且过早搏动中室性早搏为常见,异位节律中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为常见、房室传导阻滞中Ⅰ度为常见、心肌损害中T波改变为常见.结论 DCG监测用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能有效提高心律失常临床分型,临床诊断率高,安全可靠,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乐浩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辅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致心肾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致心肾综合征患者1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加用左卡尼汀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比较疗效及心肾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67.4%)高于对照组的47.2%,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E/A峰比值高于对照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辅助治疗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致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肾功能,疗效满意.
作者:厉嘉琪;王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3D-HyCoSy)与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在输卵管通畅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监狱中心医院妇科接诊的疑似输卵管不通致不孕患者120例,其中2例已行单侧输卵管切除.分别采用3D-HyCoSy与HSG检查患者输卵管的通畅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临床终诊断输卵管不通145条,畅通93条.HSG诊断特异性为57.0%,敏感性为72.4%;3D-HyCoSy诊断特异性为90.3%,敏感性为89.7%.结论 3D-HyCoSy对输卵管不通的诊断价值高于HSG法更佳,具有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丽萍;任定远;葛伟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提高重症精神病患者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精神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家庭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生活质量问卷(SF-36)评分.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问卷(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家庭对于疾病的认识,稳定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梁丽萍;傅育文;周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误吸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老年病区住院治疗曾发生误吸的115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未发生误吸的老年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调查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及误吸相关因素.结果 有脑血管病变、有老年性痴呆、不能行走、协助进食及照顾者非亲属为影响老年住院患者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脑血管病变、有老年性痴呆、不能行走、协助进食及照顾者非亲属的老年住院患者,应根据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误吸的发生.
作者:彭东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 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该院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09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72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对可能影响产后出血发生的因素先行χ2检验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胎儿体重≥4000g、年龄≥35岁、贫血、剖宫产及流产次数≥2次为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巨大儿、高龄产妇、贫血、剖宫产及多次流产是影响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并确定重点监护范围.
作者:朱柳红;张晔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DR、CT及MRI诊断软骨母细胞瘤患者的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软骨母细胞瘤患者50例,均在行DR、CT及MRI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特点.结果 病灶内钙化与边界清晰伴边缘硬化检出率:CT为80.0%、MRI为60.0%、DR为40.0%;病变周边关节积液检出率:MRI为26.7%、DR为6.0%、CT为4.0%.结论 DR、CT、MRI诊断软骨母细胞瘤各有优劣,三种联合检查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率.
作者:黄丽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评定结果.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用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可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思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中药湿热敷护理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该院2016年4—12月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患者38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1—9月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患者38例设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中药湿热敷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简单口头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湿热敷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为优占63.2%,高于对照组的42.1%.干预后观察组FMA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患者行中药湿热敷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江美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