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凌
目的:了解引起本地区成人鼾症的相关因素,为鼾症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本地区常住居民,统计鼾症发生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鼾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男性、年龄>60岁、吸烟、饮酒、高脂饮食、高血压、肥胖或超重和绝经均是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和肥胖等可控制因素进行积极干预,降低鼾症发生率。
作者:陈慧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老年性下睑内翻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眼科常见病,患者常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角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手术方法较多,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行改良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58例(74眼),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王晨缤;许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在子宫球囊引产初产妇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有引产指征并行子宫球囊引产的初产妇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给予子宫球囊引产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产妇的宫颈成熟度和分娩情况。结果系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Bishop 宫颈成熟度评分明显提高,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也显著提高,经阴道分娩的比例也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改善子宫球囊引产初产妇的宫颈成熟度,提高引产成功率均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守玲;邵慧静;邵梅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10.25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过早觉醒和睡后无恢复感,可引起躯体功能障碍或明显不适感。一般认为,睡眠障碍与日常生活习惯、吸烟、咖啡类饮料的摄入、职业因素有关。近年来,遗传、体内激素分泌和免疫等在睡眠障碍中的作用受到关注。调查资料显示,5%~35%的成年人患有睡眠障碍,妇女、老年人及慢性疾病患者患病比例更高。睡眠障碍不仅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工作效率,还增加事故隐患及精神疾病危险。
作者:葛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75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前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各25例。A组采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地塞米松注射液行单侧足三里穴位注射;B组采用与A 组相同的药物静脉推注;C 组不使用抗呕吐药物。比较三组术前、术后24小时采集外周静脉血的血浆胃泌素浓度,观察术后1天,1周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A、B、C三组术后1天发生恶心、呕吐分别为3例(12.0%)、6例(24.0%)、13例(52.0%),术后1周内分别为4例(16.0%)、8例(32.0%)、19例(76.0%)。A、B两组的血浆胃泌素浓度,术前、术后均低于C组;A组术前高于B组,术后24小时低于B组。结论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胃复安、地塞米松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均有预防作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效果更好。
作者:潘路平;杨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12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联合组62例,分别采用单纯鼓膜置管术与鼓膜置管术联合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5.0%显著低于联合组的96.8%,复发率21.1%高于联合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出现2例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鼓膜置管术联合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治疗安全。
作者:徐洪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心脏超声(心超)定位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42例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1例。A组按常规置管,B 组在心超定位下行 PICC 置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术中意外、患者满意率。结果 B 组置管成功率100%,患者很满意率95.2%,平均耗时30分钟,术中意外发生率4.8%;前两项高于A组,后两项低于A组。结论心超定位下PICC置管既可节省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又可减少术中意外,还可提高患者满意率,具有优势。
作者:李一民;王春妹;薛西西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48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两组均给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甲氧氯普胺,观察组加用莫沙必利联合巴氯芬。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呃逆症状消失时间为(2.6±0.8)天,对照组为(4.2±1.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接近,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巴氯芬用于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好,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华忠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临床上,救治呼吸衰竭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呼吸道畅通,而如何有效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及痰痂,解除呼吸道阻塞,是改善该类患者预后的关键[1]。床边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和冲洗,在直视下能吸尽多级气道内的痰液和渗出物,并能直接冲洗痰痂,可有效提高血氧浓度,改善组织缺氧。我院在常规救治基础上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和冲洗治疗呼吸衰竭,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黄艳;吕菊梅;李春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腰痛、腰部伤筋、痹症范围,久病不愈,神经麻痹可形成足下垂,因而跛行,久则肌萎,形成痿症。腰为肾之府,该病与肾关系密切,与肝、脾功能息息相关,因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治疗须调补肝、脾、肾。钩活术利用腰型巨钩针在魏氏夹脊穴的腰三穴部位进行钩治,达到减压、减张、疏通松解目的。同时,钩活术是钩治法、割治法、挑治法、针刺法、放血法五法并用的操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便验廉,疗效好,安全系数大,无痛微创,且医务工作者容易掌握。
作者:魏玉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2012、2013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2012、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统计出抗菌药物的品规数、年使用量、年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量化指标。结果我院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的品规数较2012年降幅达20.8%(21/101),销售金额比2012年增加了13.3%(1521117/11402379);2013年各类抗菌药DDDs 均较2012年有不同程度下降, DDC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
作者:张伟;张丹丹;金海英;戴丹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第一节骶髂关节紊乱症(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骶髂关节紊乱症又称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或半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疼痛的原因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妇女。过去所谓“骶髂关节滑膜嵌顿”,实际上是骶髂关节错开移位滑膜嵌入的结果。中医有称本病为“骶髂骨移位”。
作者:吕选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药学干预对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实施药学干预的770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药学干预前的730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抗菌药物应用率84.4%,低于对照组的100%;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10.4%,低于对照组的18.4%;细菌培养率62.5%,高于对照组的43.8%;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9%,低于对照组的5.2%;抗菌药物联用率74.0%,低于对照组的9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药学干预能够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作者:何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自律性异常或激动传导障碍导致心动过速、过缓,心律不齐或异位心律的一类心血管系统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还是为严重的病症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就有60万人,其中90%是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1],因此心律失常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现代医学对心律失常治疗并不十分满意,总有效率为30%~60%[2],疗效主要针对的是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对于心动过缓尚没有行之安全有效的疗法。且西药在治疗心律失常副反应多,时常会发生新的心律失常。长期的研究及实践中,中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为中药脏器毒性作用低,也很少发生新的心律失常。同时,中成药因为服用上的便利更受欢迎。常用的中成药有稳心颗粒、宁心宝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心宝丸等,本文就近年来以上中成药抗心律失常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杨真晖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容易恶化,需要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情况较多,且较为困难,伴随的并发症也较多[1]。为减少因紧急气管插管而导致并发症的风险,建议加强气管插管用药的检查,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培训以及做好病情记录等[2]。ICU患者病情严重,特别是对于经气管插管的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气道管理不善将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堵塞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 ICU的护理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高超的护理技巧以及冷静、果断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3]。现将我院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斐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金黄汤湿热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金黄汤湿热敷组(中药组)、鲜土豆片外敷组(土豆片组)、50%硫酸镁湿敷组(硫酸镁组)各32例,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1天,中药组起效18例(56.3%),土豆片组7例(21.9%),硫酸镁组4例(12.5%)。中药组痊愈率为68.8%,土豆片组痊愈率为37.5%,硫酸镁组痊愈率为31.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黄汤热湿敷治疗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疗效优于鲜土豆片外敷和50%硫酸镁湿敷,组方及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作者:何松明;舒卫群;陈巧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调查新生儿科护士对常用注射类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温州市5所医院131位新生儿科护士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1人平均得分(47.5±12.5)分。护龄>10年的护士知识得分高,5~10年的护士次之,<5年的护士得分低;主管护师知识得分高,护师次之,护士低;而不同学历的护士药理知识与观察事项得分接近,用法用量与总分本科组均高于专科组。结论新生儿科护士对注射类药物知识掌握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护龄<5年的护士,亟须接受专业培训。
作者:徐紫苑;卢赛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总结阿尔茨海默病(也称老年痴呆症)的系统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231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临床系统护理组,评价两组患者在记忆、认知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系统护理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及完善的护理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患者记忆、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痴呆症者应用系统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永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复方首乌藤合剂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的效果。方法42例维持性血透失眠患者,采用口服复方首乌藤合剂+耳穴埋豆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评分指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PSQI总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显效率为33.3%,好转率为52.3%,无效率为14.3%。结论复方首乌藤合剂联合耳穴埋豆疗法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睡眠效果满意。
作者:王亮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扣眼穿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扣眼穿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渗血、皮下血肿、血栓、狭窄及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穿刺后按压需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穿刺后疼痛程度接近。结论扣眼穿刺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穿刺并发症。
作者:郑晓丽;沙温云;包苗苗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