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首乌藤合剂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42例

王亮亮

关键词:失眠, 维持性血液透析, 复方首乌藤合剂, 耳穴埋豆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首乌藤合剂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的效果。方法42例维持性血透失眠患者,采用口服复方首乌藤合剂+耳穴埋豆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评分指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PSQI总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显效率为33.3%,好转率为52.3%,无效率为14.3%。结论复方首乌藤合剂联合耳穴埋豆疗法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睡眠效果满意。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老年人群尿路感染病原菌和耐药状况分析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人群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社区老年人群中251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登记,按要求留取合格尿标本,进行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251例中,细菌培养阳性193例,共检出179株,大肠埃希菌常见,占42.5%;其后依次为葡萄球菌(17.9%)、奇异变形杆菌(12.8%)、肺炎克雷白杆菌(9.5%)、铜绿假单胞菌(8.4%)、粪肠球菌(2.8%)等。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对磺胺类、青霉素、头孢类及喹诺酮类耐药明显。结论社区医疗机构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耐药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

    作者:钱金根;范国平;赵明仙;高丽仙;张娟花;徐爱平;王利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药物相关医疗投诉27起原因分析与对策

    近年来,医疗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用药过失所致的安全问题常见。我院2010—2012年接待的医疗投诉中,药品相关投诉27起,占19.8%,现分析报道如下:1基本情况27起药物相关投诉中,涉及27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21例;年龄14~75岁,平均(53.5±15.9)岁。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0年发布的《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不良后果分为严重和一般两类。不良后果严重6例(22.2%),一般21例(77.8%)。投诉类型:①药物发错11例(40.7%),其中不良后果严重3例,一般8例;②药物副作用6例(22.2%),其中不良后果严重2例,一般4例;③药物剂量失误5例(18.5%),其中不良后果严重1例,一般4例;④液体内有异物3例(11.1%),均为一般不良后果;⑤给药失误2例(7.4%),均为一般不良后果。

    作者:王富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ICU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172例的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容易恶化,需要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情况较多,且较为困难,伴随的并发症也较多[1]。为减少因紧急气管插管而导致并发症的风险,建议加强气管插管用药的检查,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培训以及做好病情记录等[2]。ICU患者病情严重,特别是对于经气管插管的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气道管理不善将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堵塞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 ICU的护理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高超的护理技巧以及冷静、果断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3]。现将我院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斐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第十八讲骶髂关节紊乱症和腰椎骶化及骶椎腰化症

    第一节骶髂关节紊乱症(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骶髂关节紊乱症又称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或半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疼痛的原因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妇女。过去所谓“骶髂关节滑膜嵌顿”,实际上是骶髂关节错开移位滑膜嵌入的结果。中医有称本病为“骶髂骨移位”。

    作者:吕选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农村社区心电图诊断系统一体化的建议

    心电图仪是目前检查心脏疾病重要的仪器。本文针对农村社区心电图仪的使用状况和心电图广泛应用的必要性,提出农村社区心电图诊断系统一体化实施的设想并分析其可行性及构建。1农村社区心电图的使用现状目前,大多数农村社区配备了的心电图仪,虽然配备的心电图仪多带有自动诊断系统,但仍需医生对诊断为异常的心电图重新研制[1]。谈剑诚等[2]对实时远程心电图会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收集到的14056份正常心电图中,有1606份仪器自动分析为异常心电图,占正常心电图的11.4%,上传会诊中心后确诊为正常心电图。由此可见,农村社区医生如单纯依靠心电图仪自动诊断的结果,漏诊、误诊在所难免,也不符合心电图诊断规范。部分社区医院医生心电图诊断水平较差,病人心电图检查后,医生无法对自动诊断结果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导致心电图设备闲置不用。有的医院甚至没有专业的心电图医生。

    作者:林建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未婚人工流产者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及焦虑程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未婚人工流产(人流)者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及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204例未婚自愿人流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殖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及心理焦虑评分。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对避孕方法、容易怀孕时间和下次性行为会采取避孕措施的知晓率分别为92.2%、78.4%、95.1%,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未婚人流者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变相关行为,减轻焦虑。

    作者:尹明珍;费霞英;李海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系统护理模式在子宫球囊引产初产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在子宫球囊引产初产妇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有引产指征并行子宫球囊引产的初产妇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给予子宫球囊引产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产妇的宫颈成熟度和分娩情况。结果系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Bishop 宫颈成熟度评分明显提高,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也显著提高,经阴道分娩的比例也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改善子宫球囊引产初产妇的宫颈成熟度,提高引产成功率均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守玲;邵慧静;邵梅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心脏超声定位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性

    目的:观察心脏超声(心超)定位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42例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1例。A组按常规置管,B 组在心超定位下行 PICC 置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术中意外、患者满意率。结果 B 组置管成功率100%,患者很满意率95.2%,平均耗时30分钟,术中意外发生率4.8%;前两项高于A组,后两项低于A组。结论心超定位下PICC置管既可节省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又可减少术中意外,还可提高患者满意率,具有优势。

    作者:李一民;王春妹;薛西西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呼吸衰竭患者床边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和冲洗的护理配合

    临床上,救治呼吸衰竭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呼吸道畅通,而如何有效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及痰痂,解除呼吸道阻塞,是改善该类患者预后的关键[1]。床边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和冲洗,在直视下能吸尽多级气道内的痰液和渗出物,并能直接冲洗痰痂,可有效提高血氧浓度,改善组织缺氧。我院在常规救治基础上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和冲洗治疗呼吸衰竭,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黄艳;吕菊梅;李春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帕金森睡眠障碍的主要临床评估方法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发于60岁后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研究发现,在疾病进程中40%~90%帕金森患者发生睡眠结构紊乱[1-3]。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觉醒次数增加是帕金森睡眠障碍的常见表现。作为非运动性症状,睡眠障碍不缩短寿命,但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健康,加大了治疗难度。

    作者:孙彦;王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复方首乌藤合剂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42例

    目的:观察复方首乌藤合剂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的效果。方法42例维持性血透失眠患者,采用口服复方首乌藤合剂+耳穴埋豆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评分指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PSQI总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显效率为33.3%,好转率为52.3%,无效率为14.3%。结论复方首乌藤合剂联合耳穴埋豆疗法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睡眠效果满意。

    作者:王亮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复方海蛇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海蛇胶囊(RSC)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效果。方法42例AD患者随机分为RSC组与多奈哌齐组各21例,RSC组使用RSC,多奈哌齐组使用多奈哌齐片作为促智药物。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定简明心理状况测验(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结果治疗后6周、12周时MMSE评分RSC 组均高于多奈哌齐组,ADL评分低于多奈哌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C 组显效率47.6%略高于多奈哌齐组的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SC 能明显改善AD 患者的认知功能,与多奈哌齐均短期疗效相当,但后者治疗成本高,RSC可作为多奈哌齐的替代药物。

    作者:陈菲;费玉娥;林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75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前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各25例。A组采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地塞米松注射液行单侧足三里穴位注射;B组采用与A 组相同的药物静脉推注;C 组不使用抗呕吐药物。比较三组术前、术后24小时采集外周静脉血的血浆胃泌素浓度,观察术后1天,1周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A、B、C三组术后1天发生恶心、呕吐分别为3例(12.0%)、6例(24.0%)、13例(52.0%),术后1周内分别为4例(16.0%)、8例(32.0%)、19例(76.0%)。A、B两组的血浆胃泌素浓度,术前、术后均低于C组;A组术前高于B组,术后24小时低于B组。结论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胃复安、地塞米松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均有预防作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效果更好。

    作者:潘路平;杨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宁波市东钱湖区成人鼾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引起本地区成人鼾症的相关因素,为鼾症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本地区常住居民,统计鼾症发生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鼾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男性、年龄>60岁、吸烟、饮酒、高脂饮食、高血压、肥胖或超重和绝经均是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和肥胖等可控制因素进行积极干预,降低鼾症发生率。

    作者:陈慧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内科疾病处方用药解析(94)

    10.25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过早觉醒和睡后无恢复感,可引起躯体功能障碍或明显不适感。一般认为,睡眠障碍与日常生活习惯、吸烟、咖啡类饮料的摄入、职业因素有关。近年来,遗传、体内激素分泌和免疫等在睡眠障碍中的作用受到关注。调查资料显示,5%~35%的成年人患有睡眠障碍,妇女、老年人及慢性疾病患者患病比例更高。睡眠障碍不仅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工作效率,还增加事故隐患及精神疾病危险。

    作者:葛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

    股骨转子间骨折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占髋部骨折的31%~51%[1]。其主要致伤原因是骨质疏松及外伤,女性多于男性,属关节囊外骨折。采用内固定达到理想固定的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率可达100%;但在不稳定性、复杂的粉碎性骨折,及在不理想的内固定状态下,失败率可达56%[2]。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多样,从初的单纯牵引治疗,发展到后来的髓内固定、髓外固定,以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

    作者:刘双鲁;左建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老年患者痰培养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干部病房老年患者痰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二人民医院干部病房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痰培养致病菌和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72株,革兰阴性菌占81.3%,检出率较高的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占13.2%,检出率较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占5.5%。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结论干部病房老年住院患者的痰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性较为严重。

    作者:胡碧燕;张燕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安宫牛黄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颅脑损伤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颅脑损伤的效果及护理。方法95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加用安宫牛黄丸鼻饲。结果意识恢复率7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2%,觉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颅脑损伤,配合系统护理,效果优于单用尼莫地平。

    作者:戴俊芬;姚建珍;戚东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系统护理措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阿尔茨海默病(也称老年痴呆症)的系统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231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临床系统护理组,评价两组患者在记忆、认知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系统护理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及完善的护理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患者记忆、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痴呆症者应用系统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永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扣眼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扣眼穿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扣眼穿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渗血、皮下血肿、血栓、狭窄及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穿刺后按压需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穿刺后疼痛程度接近。结论扣眼穿刺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穿刺并发症。

    作者:郑晓丽;沙温云;包苗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