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鲁;左建林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发于60岁后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研究发现,在疾病进程中40%~90%帕金森患者发生睡眠结构紊乱[1-3]。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觉醒次数增加是帕金森睡眠障碍的常见表现。作为非运动性症状,睡眠障碍不缩短寿命,但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健康,加大了治疗难度。
作者:孙彦;王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金黄汤湿热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金黄汤湿热敷组(中药组)、鲜土豆片外敷组(土豆片组)、50%硫酸镁湿敷组(硫酸镁组)各32例,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1天,中药组起效18例(56.3%),土豆片组7例(21.9%),硫酸镁组4例(12.5%)。中药组痊愈率为68.8%,土豆片组痊愈率为37.5%,硫酸镁组痊愈率为31.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黄汤热湿敷治疗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疗效优于鲜土豆片外敷和50%硫酸镁湿敷,组方及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作者:何松明;舒卫群;陈巧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复方海蛇胶囊(RSC)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效果。方法42例AD患者随机分为RSC组与多奈哌齐组各21例,RSC组使用RSC,多奈哌齐组使用多奈哌齐片作为促智药物。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定简明心理状况测验(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结果治疗后6周、12周时MMSE评分RSC 组均高于多奈哌齐组,ADL评分低于多奈哌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C 组显效率47.6%略高于多奈哌齐组的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SC 能明显改善AD 患者的认知功能,与多奈哌齐均短期疗效相当,但后者治疗成本高,RSC可作为多奈哌齐的替代药物。
作者:陈菲;费玉娥;林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复方首乌藤合剂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的效果。方法42例维持性血透失眠患者,采用口服复方首乌藤合剂+耳穴埋豆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评分指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PSQI总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显效率为33.3%,好转率为52.3%,无效率为14.3%。结论复方首乌藤合剂联合耳穴埋豆疗法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睡眠效果满意。
作者:王亮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颅脑损伤的效果及护理。方法95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加用安宫牛黄丸鼻饲。结果意识恢复率7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2%,觉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颅脑损伤,配合系统护理,效果优于单用尼莫地平。
作者:戴俊芬;姚建珍;戚东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总结阿尔茨海默病(也称老年痴呆症)的系统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231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临床系统护理组,评价两组患者在记忆、认知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系统护理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及完善的护理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患者记忆、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痴呆症者应用系统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永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调查新生儿科护士对常用注射类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温州市5所医院131位新生儿科护士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1人平均得分(47.5±12.5)分。护龄>10年的护士知识得分高,5~10年的护士次之,<5年的护士得分低;主管护师知识得分高,护师次之,护士低;而不同学历的护士药理知识与观察事项得分接近,用法用量与总分本科组均高于专科组。结论新生儿科护士对注射类药物知识掌握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护龄<5年的护士,亟须接受专业培训。
作者:徐紫苑;卢赛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护士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1—12月按常规模式抢救的急诊危重病例89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实施定位抢救后的急诊危重病例94例为观察组,分别采用相应抢救方法,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有效抢救时间观察组(32.8±8.6)分钟,短于对照组的(65.7±14.8)分钟;抢救成功率观察组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位抢救使整个急救流程和医护人员的配置得到了合理的优化,急救措施得到了快速果断的落实,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时效性、抢救成功率、患者的信任度,减少了医疗纠纷。
作者:韩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临床上,救治呼吸衰竭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呼吸道畅通,而如何有效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及痰痂,解除呼吸道阻塞,是改善该类患者预后的关键[1]。床边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和冲洗,在直视下能吸尽多级气道内的痰液和渗出物,并能直接冲洗痰痂,可有效提高血氧浓度,改善组织缺氧。我院在常规救治基础上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和冲洗治疗呼吸衰竭,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黄艳;吕菊梅;李春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2013年12月,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委员会(JNC)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布了《2014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第8版(以下简称JNC8),引起国际国内心血管领域不小的轰动,JNC8距JNC7的发布相距10年之久,这“十年磨一剑”的指南有哪些新意呢?
作者:薛松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该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EICU住院患者427例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发生院内感染52例(12.2%),65例次,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66.2%,43/65)。院内感染者年龄在65岁以上、住院时间大于4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10分、气管插管或切开、留置导尿所占百分比均高于非院内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应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加强手卫生管理及患者管理。
作者:叶智学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容易恶化,需要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情况较多,且较为困难,伴随的并发症也较多[1]。为减少因紧急气管插管而导致并发症的风险,建议加强气管插管用药的检查,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培训以及做好病情记录等[2]。ICU患者病情严重,特别是对于经气管插管的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气道管理不善将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堵塞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 ICU的护理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高超的护理技巧以及冷静、果断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3]。现将我院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斐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近年来,医疗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用药过失所致的安全问题常见。我院2010—2012年接待的医疗投诉中,药品相关投诉27起,占19.8%,现分析报道如下:1基本情况27起药物相关投诉中,涉及27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21例;年龄14~75岁,平均(53.5±15.9)岁。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0年发布的《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不良后果分为严重和一般两类。不良后果严重6例(22.2%),一般21例(77.8%)。投诉类型:①药物发错11例(40.7%),其中不良后果严重3例,一般8例;②药物副作用6例(22.2%),其中不良后果严重2例,一般4例;③药物剂量失误5例(18.5%),其中不良后果严重1例,一般4例;④液体内有异物3例(11.1%),均为一般不良后果;⑤给药失误2例(7.4%),均为一般不良后果。
作者:王富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未婚人工流产(人流)者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及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204例未婚自愿人流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殖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及心理焦虑评分。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对避孕方法、容易怀孕时间和下次性行为会采取避孕措施的知晓率分别为92.2%、78.4%、95.1%,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未婚人流者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变相关行为,减轻焦虑。
作者:尹明珍;费霞英;李海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引起本地区成人鼾症的相关因素,为鼾症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本地区常住居民,统计鼾症发生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鼾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男性、年龄>60岁、吸烟、饮酒、高脂饮食、高血压、肥胖或超重和绝经均是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和肥胖等可控制因素进行积极干预,降低鼾症发生率。
作者:陈慧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占髋部骨折的31%~51%[1]。其主要致伤原因是骨质疏松及外伤,女性多于男性,属关节囊外骨折。采用内固定达到理想固定的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率可达100%;但在不稳定性、复杂的粉碎性骨折,及在不理想的内固定状态下,失败率可达56%[2]。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多样,从初的单纯牵引治疗,发展到后来的髓内固定、髓外固定,以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
作者:刘双鲁;左建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第一节骶髂关节紊乱症(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骶髂关节紊乱症又称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或半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疼痛的原因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妇女。过去所谓“骶髂关节滑膜嵌顿”,实际上是骶髂关节错开移位滑膜嵌入的结果。中医有称本病为“骶髂骨移位”。
作者:吕选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心电图仪是目前检查心脏疾病重要的仪器。本文针对农村社区心电图仪的使用状况和心电图广泛应用的必要性,提出农村社区心电图诊断系统一体化实施的设想并分析其可行性及构建。1农村社区心电图的使用现状目前,大多数农村社区配备了的心电图仪,虽然配备的心电图仪多带有自动诊断系统,但仍需医生对诊断为异常的心电图重新研制[1]。谈剑诚等[2]对实时远程心电图会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收集到的14056份正常心电图中,有1606份仪器自动分析为异常心电图,占正常心电图的11.4%,上传会诊中心后确诊为正常心电图。由此可见,农村社区医生如单纯依靠心电图仪自动诊断的结果,漏诊、误诊在所难免,也不符合心电图诊断规范。部分社区医院医生心电图诊断水平较差,病人心电图检查后,医生无法对自动诊断结果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导致心电图设备闲置不用。有的医院甚至没有专业的心电图医生。
作者:林建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12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联合组62例,分别采用单纯鼓膜置管术与鼓膜置管术联合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5.0%显著低于联合组的96.8%,复发率21.1%高于联合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出现2例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鼓膜置管术联合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治疗安全。
作者:徐洪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75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前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各25例。A组采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地塞米松注射液行单侧足三里穴位注射;B组采用与A 组相同的药物静脉推注;C 组不使用抗呕吐药物。比较三组术前、术后24小时采集外周静脉血的血浆胃泌素浓度,观察术后1天,1周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A、B、C三组术后1天发生恶心、呕吐分别为3例(12.0%)、6例(24.0%)、13例(52.0%),术后1周内分别为4例(16.0%)、8例(32.0%)、19例(76.0%)。A、B两组的血浆胃泌素浓度,术前、术后均低于C组;A组术前高于B组,术后24小时低于B组。结论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胃复安、地塞米松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均有预防作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效果更好。
作者:潘路平;杨瑜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