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良性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壁小梁小房及假性憩室形成1例

寇国荣;郭静静;颜海笑;胡先娥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膀胱壁, 小梁, 回声不均, 切面, 尿常规检查, 自行排尿, 右肾, 液性暗区, 双肾, 术后患者, 排尿困难, 泌尿外科, 留置导尿, 集合系统, 多发囊肿, 多发结石, 侧壁, 酸碱度, 切除术
摘要:患者男,80岁,因反复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十年余,加重3d 入院体检。尿常规检查:尿比重(SG)1.025,酸碱度(pH)6.0,白细胞(WBC)(++),红细胞(RBC)(+)。B超检查:双肾切面形态失常,集合系统光点群未见明显分离,左右肾切面内分别可见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较大者约4.8cm ×4.1cm,位于右肾(图1);膀胱内充满尿液,膀胱壁增厚、内膜凸凹不平、回声强弱不等,以右侧壁为甚(图2);于左右侧壁分别可见大小约3.1cm ×1.8cm、3.0cm ×1.8cm 的囊性暗区与膀胱腔相通,其通道宽径约0.5cm,囊性暗区内未见明显局限性异常回声光团(图3);前列腺切面内径5.2cm ×3.0cm ×3.5cm,腺体回声不均匀,内外腺间可见弧形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图4)。B超诊断:双肾多发囊肿;膀胱壁小梁小房形成并假性憩室;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多发结石;尿潴留。确诊后立即留置导尿,收住泌尿外科积极准备并实施前列腺内腺切除术。住院1周余,术后患者能自行排尿。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家医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共施行108例腹膜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统计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1.9%)术中损伤腹壁下动静脉,手术时间平均45min,住院时间平均2.8d。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6.5%),其中阴囊积血2例,积液3例,均经穿刺抽液后治愈,切口脂肪液化2例。术后随访4~36个月,复发1例(0.9%),无排斥反应,无腹股沟区异物感,无慢性疼痛发生。结论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且符合腹股沟区生理、病理基础,是“全腹股沟区”的加强与修复。

    作者:孙荣德;邱海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托里消毒散加减干预梅毒血清固定效果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固定梅毒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情况、血清RPR滴度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IL-2水平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IL-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复方能提高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免疫功能,为探讨新的驱梅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贾亚利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多发伤278例急诊救治分析

    目的了解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措施,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站收治的278例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科学的急诊救治,患者临床治愈209例(75.2%),致残28例(10.1%),死亡41例(14.7%)。结论急诊科采取正确的救治模式,在短时间内对多发伤病情作出评估,快速有效地采取抢救措施,术后加强监测和分析治疗,可有效提高多发伤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作者:陈刚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小肝细胞性肝癌CT门静脉期增强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探讨小肝细胞性肝癌(sHCC)门静脉期CT 增强特点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手术后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sHCC患者的术前增强CT 门静脉期强化特点,对照分析其与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结果27例(54.0%)sHCC 患者术前增强CT 门脉期表现为高强化,23例(46.0%)表现为低强化;术前门静脉期的强化程度与高TNM分期、高Edmonson分级呈明显正相关,与肿瘤坏死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sHCC 增强CT 门静脉期存在差异性强化,且sHCC 门脉期高强化与肿瘤恶性病理特征相关。

    作者:胡仁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63例的效果

    目的总结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包括语言康复、吞咽康复、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护理意外。护理后生存质量量表(SF-36)各项指标,如一般健康、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精力、精神健康、社会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等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早期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促进更好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马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B超与钼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对比

    目的探讨对比B 超及钼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浸润性导管癌40例,髓样癌8例,其他12例),均采用B 超及钼靶诊断。结果 B 超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肿块边缘呈明显毛刺状和蟹足状,肿块内部散在点状或呈簇状分布的微钙化,呈低回声,内见明显血流信号。钼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明确肿块影者,肿块内可见恶性钙化者等。通过判断,B超的检出率为83.3%,钼靶的检出率为96.7%,钼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B超,钼靶诊断乳腺癌有更高的检出率,建议两种方法在临床上联合使用。

    作者:孙龙;邱勤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门脉高压患者双介入手术后预防消化道出血15例护理体会

    门脉高压是肝硬化病情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肝硬化病情的加重,可出现各种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介入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情,但在术后初期,由于手术损伤,消化道再次发生出血的可能性仍较高,有必要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对采取双介入治疗--部分性脾栓塞(PSE)联合经皮肝穿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PTVE)的15例患者在术后给予精心护理,未出现消化道再出血。

    作者:俞淑芳;夏云;徐佳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药物有果胶铋、维酶素片、阿莫西林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对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林道友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基层母乳喂养咨询室的专业指导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对产妇实施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专业指导效果。方法将15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产后休养地不同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均于产后14d、28d接受产后常规访视,干预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母乳喂养咨询室由专业咨询师提供母乳喂养支持,包括电话解答、现场干预及上门指导。评价两组产妇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两组出院前1d 纯母乳喂养率均达92.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28d时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均出现下降,4、6个月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6.3%/25.6%、45.0%/20.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可有效帮助产妇提高产后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沈红仙;吴琳莉;潘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成人水痘25例报告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发疹性疾病,好发于儿童[1]。近年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疫苗纳入学龄前儿童非计划免疫接种范围,儿童水痘发病率显著下降,但成人发病率却有所上升,可能与成年人工作压力大和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现将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成人水痘25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慧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小肠疾病123例OMOM胶囊内镜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3例经胃镜、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腹泻,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胰腺肠癌相关抗原(CA199)偏高等3组患者应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诊断分析结果。结果123例均完成检查,其中3例(2.4%)出现胶囊滞留,其他胶囊均排出体外。共检出小肠病变81例(65.9%),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组阳性率为78.9%,慢性腹痛腹泻组阳性率61.6%,不明原因消瘦或 CA 199偏高组阳性率为6/12。结论胶囊内镜对可疑小肠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腹泻患者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检查过程相对安全、舒适、无创,但使用过程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

    作者:王晓丽;赵洁;马阿火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人口计生委(卫生计生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网底”不破,现通知如下:

    作者:国家卫生计生委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不典型Ramsay Hunt综合征3例

    Ramsay Hunt 综合征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或临近淋巴结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多发性颅神经炎。其典型表现为耳痛、疱疹及周围性面瘫、耳蜗及前庭神经症状,诊断较容易。但部分不典型表现的病例诊断较困难,给早期治疗及预后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报告我科近年来收治的3例不典型病例,并就其综合诊治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廖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学分证书通知

    作者:《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孕中期1242例血清和超声联合筛查高危孕妇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在胎儿先天疾病筛查中的作用,为降低出生缺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242例孕中期孕妇行血清和超声联合筛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筛查的孕妇共发现51例高危孕妇,其中含6例超声检出的胎儿畸形,45例血清检出的高危。单一血清学筛查与血清学结合超声联合筛查的检出比例分别为3/11、8/11。结论产前检查特别是联合血清学和超声检查筛查可以降低缺陷儿出生率,有利于优生优育。

    作者:吴崧;陈慧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国乡村医药》投稿系统启用公告

    作者: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基层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特点,为社区医院治疗高血压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市四家社区医院400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情况,调查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社区医院高血压病患者应用多的是钙离子拮抗药,β受体阻滞药使用少。结论基层医院应增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利尿药等的应用,社区医院作为高血压病预防和治疗工作的中心应权衡新旧药物的利弊,并注意社区医院临床医师的知识更新,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俞光大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浅谈检验试剂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

    随着检验试剂种类和品牌的日益增多,各家公司价格不一,试剂质量不尽相同,建立完善、规范的试剂管理制度显得愈加重要。实行检验试剂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对试剂从计划采购至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可大限度地提升试剂管理的效率,降低事故风险。本文针对检验试剂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探讨如下:

    作者:陈剑辉;朱胜军;陈瑶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80例TIA 患者进行随访,将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未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初发发作持续时间、C 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指标。结果随访3个月,进展为脑梗死70例(25.0%),脑梗死组中男性占61.4%,年龄(64.0±12.0)岁,吸烟者占55.7%,发作持续时间(51.0±15.0)min,存在合并症者占92.9%, C 反应蛋白(8.8±2.1)mg/L,D-二聚体(1.8±0.8)mg/L;对照组患者男性占49.0%,年龄(58.0±12.0)岁,吸烟者占34.3%,发作持续时间(35.0±10.0)min,有合并症者占58.6%,C 反应蛋白(3.5±1.1)mg/L, D-二聚体(0.7±0.2)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性别比例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偏大、吸烟、有合并症、TIA发作持续时间长、C 反应蛋白高及D-二聚体高是导致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可能危险因素。TIA患者入院时立即进行风险评估,及早发现进展为脑梗死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TIA进展至脑梗死。

    作者:洪锡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外科术后55例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外科手术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55例外科手术后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给予身心状态和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量表(NHP)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进行评分。结果55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明显的身心意外,经过健康教育,患者NHP量表精力、疼痛、情感、睡眠、身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各项评分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显著性改善。结论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实施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还有必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回归,促进患者康复后更好地回归社会。

    作者:童水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